告别耶鲁总是很难-中美文化之不同
文章来源: 雅美之途2019-05-30 16:50:10

我不仅进了Branford学院,还闯进了隔壁的另一个学院,从那里拍摄钟塔的角度真是绝了,所以我在手机沒电后,牺牲二十分钟的时间充电再取景也很值。我以前曾经进去过,但是记不住名字了,便问了在那里拍照的一家中国人,才回忆起这住宿学院为Saybrook。他们为耶鲁的非本科生家庭,也是被这里的风景吸引来拍照的,耶鲁住宿学院的建筑、庭院和格局使你举手就有取景的冲动,太漂亮了。

从人文方面看问题,我几乎能从是否愿意与我交谈,判断出这家中国人是从美国其他州来的,还是来自中国大陆。大陆来的通常不愿意与我这陌生人深谈,点到为止,充满戒备的样子。这种情形我在挪威也见到过,当时有位中国老人在挪威景区排队买东西,在他的前后都是白人,唯独轮到他却因语言不通被挪威人训斥,完全就是种族歧视。我在旁边实在看不下去,主动去帮那大陆来的老人并与挪威人干仗,可是那老人却以质疑的眼光打量我,似乎我有什么其他企图似的。在耶鲁参观的这家中国人对耶鲁并不熟悉,与我交谈,我会介绍给他们很多关于耶鲁的知识,最现实的是哪里为取景的最佳位置,但是那妈妈的脸部语言几乎是在对我说:“我们在这里关你什么事?”。这样我也就不说话了,我何苦自找沒趣呢?

反观那美国芝加哥男孩,不出几句就把他的名字、来源和耶鲁毕业班等信息全部告诉我了,我也向他展示ID。我手机沒电时,装篷子的美国工人马上借我充电线和插座,他们则去忙着干活,对我充满信任。这是我观察出的中美文化的差异,当然我不怪这些从大陆刚来西方世界的同胞,如果我是来自一个人整人,人防人的社会,一个随时存在告密的环境,我也会选择不随便相信生人的。比较遗憾的是,据说这种势头在故土近期有所回潮,现代大数据时代更加有利于监控个人的一切。我们在美国抚养大的孩子,都显得特别地傻,就像傻的美国佬,但是我那天见到的美国公司主管们可是聪明得很啰。

另一层面的分析,我想把这些行为的不同归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我们是内敛的文化,到美国后也成为所谓从不抱怨的模范的少数民族。可是西方人从古就是奔放的,直率的,初次见面他们就把手伸过去与客人握手,而我们古代不是,我们是双手握成团状相互结拜和祝福。也就是说,西方人相互握手,我们的古人是握自己的手。我们不去与对方的躯体接触,就是孩子长大与父母拥抱的机会都很少。在谈判桌上,中国人也是令西方人摸不清Yes与No, 当然英文里的否定式反问句也令中国人头痛。西方人很难读懂中国人脸上神秘的微笑,这次贸易谈判至少美国人认为天朝要求推倒重来。丹麦人还告诉我,每次与中国人谈生意都是见到的中国女性,使他狠话都不敢说,西方基本上是男人说了算。但是我想告诉美国华裔家长的是,应该把小中男培养成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们在西方社会是拿主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