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之时写给母校同济医学院的建议
文章来源: 雅美之途2017-03-04 04:37:33

同济医学院创办人德国宝隆医生后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7年是我们的母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诞生110周年的纪念年,请接受我作为数以千计的海外同济校友之一的诚挚祝贺!同济的医学是所有同济品牌的祖宗,走在世界任何地方,我们见到同济人都亲切。所以我们可以说今年是全世界所有同济校友喜庆的日子,包括上海、武汉和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天涯同济人。

外国传教士和西方各界人士正是通过同济与北京协和、湘雅和中山这些老牌的医学院,把现代医学传到了中国。同济在50年代从上海整体搬迁到武汉后,为湖北和中南地区人民的健康作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母校两所附属的同济医院和协和医院为中南地区首屈一指的诊疗中心。现在作为一个有自信的国家,我们在昔日熟悉的校园欣慰地看到同济创办人德国宝隆医生的塑像,这表现的是我们对历史的尊重。可能宝隆医生都不可想像,他在上海创办的医学院的毕业生已经能在美国竞争激烈的环境里成就学术生涯。海外同济医学院校友的杰出代表包括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和哈佛大学的系主任,以及活跃在科学前沿的美国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和斯坦福大学正教授,还有大量任职于世界众多大学的教授和执业医生。

我们在同济完成医学教育,又长年生活和工作在海外的学术机构,我们自然会将自己在母校的经历与海外特别是当今领先于世界的美国医学院的办学理念相比较。我在祝贺母校校庆的同时,写下这些建议,目的是为了同济的明天更加美好:

第一。同济应该重视医生科学家(Physician Scientist)的培养。在美国的医学学术界,医生科学家是指一批学临床出身的医生最终走向了以探索生物医学的未知为主体的科学研究的职业生涯。这里并不一定强求医生科学家从事与疾病相关的研究,但是他们即使做纯粹基础研究的领域都带着不同的视野。美国的经验证明,医生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推动了我们对未知世界的认识、临床诊疗水准的提高和对医疗产业的推动。举个著名的例子,医生科学家研究脂蛋白运输的分子机制最终直接造福于包括糖尿病的各类代谢性疾病。而小的例子,大家知道高浓度的单克隆抗体可以存在于杂交瘤刺激产生的腹水中,而腹水产生的病理机制恐怕只有学医的人最明白。学医出身的医生们习惯于起早贪黑的临床训练,他们更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自己选定的并且热爱的基础科学领域里耕耘,这些特质对他们的成功帮助巨大。

虽然美国的医生科学家也因与临床同行赚钱的巨大差值而面临压力,但是美国仍然是医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最佳国家,早期美国的很多诺贝尔奖的原创性工作是由纯粹的MD背景的科学家完成的,包括DNA聚合酶、限制性内切酶、癌基因、LDL受体和朊病毒的发现。在美国顶尖的医学院里,你可以欣赏到一些科研做到蛋白质结构域的精细程度而临床上又是美国最佳医生的医生科学家。在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细胞调亡系列蛋白,免疫分子(CD46、CD47和CD2AP)和淋巴细胞的阳性和阴性选择原理这些涉及基本生命规律的重大发现都是在医生科学家的实验室完成的。美国诺贝尔医学奖得主Joe Goldstein总结了NIH在1964-1972的八年间产生的九位诺贝尔奖得主的经历,9位里面的7位仅有MD学位,另外两位拥有MD和PhD双博士学位,他们这些杰出医生科学家的代表几乎都是在NIH才开始学习如何成为实验科学家的,从拿试管和加样器开始的。当然深层的原因是NIH在越战期间能够招到最为聪明的医学毕业生,因为进去了就属于已经在为美国政府服务,而不必担心被招募入伍去越南打仗。

美国现在的医生科学家的绝大部分来源于MSTP培养计划,也就是Medical Scientist Training Program或医学科学家培训计划,为美国NIH资助的学费全免的人才计划。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MSTP为全美人数之最,原因是它早在NIH资助之前就有,NIH资助实施后,华大仍然保持自己原来的资助额度,再加上NIH的,所以华大可以拥有其他名牌医学院一倍的双博士人数。该计划的程序是本科毕业生进入医学院后,先读1.5年左右的医学基础课程,然后进入实验室花费4-6年完成哲学博士研究,再回到医学院用1.5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临床课程的学习和见习,所以总共需要7-9年才能完成MD和PhD的双博士学位。中国的优势是高中就进医学院读相当于MD的医学本科,只要读博士就是相当于美国的MD和PhD,所以仅从程序上能够使大量的值得培养的人才走上医生科学家的职业道路,关健是需要营造从事原创性科研的环境以及对医生科学家的政策性支持。

同济应该规定所有临床科室的主任必须拥有运用现代生物学技术从事科学研究的实验室,对内、外、妇、儿这些大系里的亚专科的主任们也应该有同样的要求。每个系和专科都应该具有一定数量的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并且拥有独立实验室的医生科学家。临床科系的医生科学家的薪金应该至少达到全职同级临床教授的总收入的80%,并且在时间上应该保证医生科学家有80%左右的时间从事与经营实验室有关的科学研究,各系和专科的学术结构以医生科学家为主体。全职临床医生教授的评价指标,应该以临床疗效而不是以所谓的SCI论文为标准,而医生科学家则应该相当看重原始科研论文的质量和数量以及吸引到的研究经费。医生科学家的追求最终必将推动医学的发展,开创了现代免疫治疗的美国科学家Steven Rosenberg是位外科医生,工作于美国NIH的临床中心。他在几十年前首先尝试将病人的淋巴细胞在体外诱导成杀伤细胞,然后输入病人用于抗肿瘤治疗。大家知道美国的外科医生的薪酬在医生行业里都是高的,Rosenberg的工作单位如果不给他在薪金和时间上的外科医生级别的保护,他肯定不会做出这个造福全人类的进展。无独有偶,应用抗血管生成成功阻断癌转移途经而开创癌症治疗新领域的哈佛教授Judah Folkman,也是一位外科医生。

同济是中国相当级别的医学院,应该有宏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视野,我们暂切不谈世界水准,但是同济应该有高远的追求。我们走在麻省总医院的科室,你会知道人类首例乙醚麻醉就发生在那里;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放射系存放了人类第一台应用到临床的PET造影议;在瑞典Lund大学则有一个扁牌提醒人们:那里的包括华裔在内的科学家第一次确定了人类的染色体为46条。我们同济真正追求的应该是这些改变世界医学进步的发现,而不是国内崇拜的一位学语言学的美国费城人弄出的SCI指数,那是个很有偏见的洋玩意。同济以往编医学院教科书的成就非凡,我们在校时全国的内、外、妇、儿科这四大专科的教科书的一半出自同济教授之手,当年中国的医学生靠读这些书获得医学知识,我们也因此而自豪。但是编写教科书不是科学的原创,真正的知识来源于实验室,以编书论学术成就的政策不值得鼓励。

第二。同济应该釆取措施让教授在学校的决策中拥有发言权。同济教授在新教授的招聘和晋升,系主任的筛选和学校资源的分配都应通过教授委员会的形式积极参与。同济应该创造出良好的教授与医学生直接接触的机会,这些努力将在教授的晋升评议中得到鼓励。我们在同济的感受是,如果不是在同济做研究生,同济医学生除了上大课或实习的机会外,很少有机会与教授直接接触,虽然同济教授的授课质量基本上都是中国最好的。

第三。同济应该尽力避免近亲繁殖。同济应该建立机制鼓励自己的学生特别是博士生去外校发展。在留校担任各专业的永久职位之前,同济背景的学生必须在同档次的医学院找到相应职位才能聘用,这应该作为留校的必要条件之一。中国其他名牌医学院如果也这样努力,定能打破国内医学界普遍存在的近亲繁殖现象。

第四。作为精减机构的措施之一,同济应该考虑撤销现有基础医学院的行政框架。基础医学院自己不授予医学本科学位,里面各系是医学生教学的有机整体的一部分,世界上没有其他发达国家设有这样的机构。北医首先创立基础医学院并授予分开的学位,结果造成他们的毕业生连在美国考行医执照的资格都不行。当时的考虑是希望培养既懂医又能从事科研的人才,这显然是中国当时没有医生科学家概念的时代局限造成的。大家不用太担心,这里只是建议同济撤销基础医学院学院的行政建制,各学科仍然会保留。这样相反会加强基础医学院现在各系的功能和它们主任的权力,因为他们直接向医学院院长汇报。基础科系可以是非医学背景的博士们从事自己感兴趣的科学研究的地方,也应该鼓励学医出身的人才就职。国内的清华大学医学院和天津医科大学的院长分别为学生物和学农学出身的人士担任,这在任何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医学院是不可想像的事情,我们也可以把这现象解释为中国高水准的医生科学家缺乏的表现之一。

美国仅拥有医学学位的医生科学家的诺贝尔奖得主。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产生的医生科学家诺贝尔奖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