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珈山下 (ZT)走上自学之路
文章来源: TJKCB2017-10-26 11:19:13

关山月有一幅题作《今日之教授生活》的名画:一位身穿积满灰尘的西装的读书人蹲在吐着浓烟的灶台前,裤子膝盖处盖着一块大补丁,嘴对着灶门吹火,又舍不得放下手中正在看的书。这幅画就是以李国平为原型创作的。

**
珞珈山下父子俩
http://doc.qkzz.net/article/ba6a7a06-097c-4778-abbc-d2ef61843e9f.htm

推荐本文 
.

分享:

 


□ 赵 欣 郑 昱

 


 在武汉的“中国光谷广场”上,巍然屹立着一位学者的铜像,他右手执笔,托着下巴,整个身躯斜倚在他证明的一个数学定理上,睿智的目光遥望着远方……这就是曾任武汉大学副校长的著名数学家李国平院士。 

 他的儿子,武汉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导师李工真教授这样描述他的父亲:“(他)最热爱的是科学,最看重的是情谊.最同情的是弱者,最蔑视的是金钱。这就是父亲的精神,也是中国知识分子伟大的人格精神。”

在李工真的记忆里,“父亲总是穿一套浅灰色的西装,外披一件深蓝色的灯芯绒披风,左手拿着烟斗,右臂跨着洋伞,昂首挺胸,迈着快步,来去匆匆,行走如飞,那披风竞在背后飞扬起来,仿佛急忙赶去破案的福尔摩斯。我的小伙伴老远见了,都会加上一句:‘工真,你爸爸来了!’这时,我便会跑上前去,钻进他的披风里……”   

李国平小时侯家里很穷,11岁时由伯父带往广州南海第一高小学习,后来考入广东高师附小(中山大学附小前身)。入学时他其它各科成绩都很优异,但数学才考了15分。从此以后,他更加刻苦、勤于自励。后来经过恩师刘君罴精心指导,李国平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33年,李国平毕业于中山大学数学天文学系。1934年,他东渡日本,开始了留学生涯。在东京帝国大学攻读研究生的李国平得到数学系主任竹内端三和正次教授的指导。当时,他在函数论方面的研究成绩就得到了我国数学家熊庆来的器重,并和熊庆来结成忘年交。1937年,李国平从日本回国.这时世界数学研究的中心已经转移到了法国,李国平又被推荐为中华文化基金会研究员,选送到巴黎大学Poincare’研究所这个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数学研究所工作。

1939年,抗日战争爆发,28岁的李国平毅然回到千疮百孔的祖国,担任四川大学教授,第二年,李国平受聘为武汉大学教授,从战时武大所在的乐山到和平年代的珞珈山,李国平把毕生的年华和精力都献给了武汉大学和中国的数学研究事业。关山月有一幅题作《今日之教授生活》的名画:一位身穿积满灰尘的西装的读书人蹲在吐着浓烟的灶台前,裤子膝盖处盖着一块大补丁,嘴对着灶门吹火,又舍不得放下手中正在看的书。这幅画就是以李国平为原型创作的。

“文革”时李国平被打成“武汉大学最大的反动学术权威”。“七国特务”(因为李国平去过7个国家)。在“一生中最为艰难的日子里”,他上午挨斗,下午劳改,晚上潜心学术研究。那时李工真下放回城,未满18岁的他在汉口当了8年理发师,成为“老南京理发厅”的一大招牌——人们说“大数学家的儿子都在这儿理发!”

李国平一有机会就会去汉口看儿子,鼓励他说:“法国有位哲学家是修眼镜的,肖楚女是个跑堂的却能写很美的文章,只要能白天理发,晚上做学问,也照样能有所作为……你要想将来有所作为,就自己读书,30岁以前给我把床板竖起来!”

聆听了父亲的谆谆教诲,只读过初一的李工真从此走上自学之路,1978年恢复高考后,他考入武大历史系,1988年又留学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专攻德国现代化问题。 ......

很抱歉,暂无全文,若需要阅读全文或喜欢本刊物请联系《神州学人》杂志社购买。
欢迎作者提供全文,请点击编辑。
文章来自:<a target='_blank' href='http://qkzz.net'>全刊杂志赏析网(qkzz.net)</a> 原文地址:http://doc.qkzz.net/article/ba6a7a06-097c-4778-abbc-d2ef61843e9f.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