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烤两款点心给自己
文章来源: spot3212019-01-29 16:42:57

在不知不觉中“年”就要到了。周围的朋友们照常着每天的日常,只是在周末时才有机会聚集在某一个人的家里,用大吃二喝来表达一种“要过年了!”、“过年了!”的心情。在这里,大家平时都是各忙各的,有许多人一年半载也不见得相遇上一回,也只有在节假日才想起要互相联络一下感情。现在的party明显比过去少多了,皆因有的人正忙于孩子上大学的事情,没有闲情逸致去弄吃弄喝。有的人觉得到处旅游比请客吃饭更有意义,走遍世界各地岂能是窝在家里只知享口腹之欲可比拟的。而有的人却已经懒于大操大办式的请客方式,觉得各自为政要轻松省心的多。问了问国内的亲朋们,大家几乎不约而同地表示,现在每天都跟过年似的,过年了也还跟平时差不多。

小时候过年,过的是积攒了一年的渴望。那时的大人小孩一年到头也不见得能做一身新衣服。因为做衣服是要买布料的,而布料子是需要用每家每户固定发给的布票去买回来的。过日子哪里都需要布票,被单子、被里子、褥子、床单、被面、窗帘和给大人孩子做衣服的料子都需要布票。如果家里的一个大人要添置一身衣服,那孩子就得先等等再说,因为要是家里人一起都做新衣服,布票根本就不够用的。但是过年就不一样了,过年的时候,各家各户的孩子们是一定要有一套新衣服、新裤子穿的。记得那时的母亲上班很忙,每次都是快到年根儿了才开始裁衣服,有时刚刚开了个头,就因为别的事情又耽搁下来了。那时的我就会很着急,担心自己会在过年的时候没有新衣服穿,就总是追问母亲什么时候能把衣服做好?有不知多少次,母亲都是在除夕的前一、两天才把衣服拉晚赶制而成。穿上新衣服的感觉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那是一种抑制不住的发自内心的惊喜,那是一种无法控制的洋洋得意的满足,那是一种独一无二的天底下我最幸福的自豪感觉,而这种感觉在物质及其丰富的今天是无论如何也不会体验到的。当一个人可以随时随地的去商店买到他/她想要的各种服装鞋帽的时候,“新衣服”代表的也仅仅是衣橱里又多了一件衣服而已,而“新衣服”带给人们的幸福感指数会比物质匮乏时低很多很多。这似乎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生活写照吧?

小时候过年,过的是积攒了一年的期盼。那时的人们吃的都很“限量”版,一个月几两肉、几两油,凭票买鸡蛋、买糖、买米、买面、买芝麻酱、买糕点,但凡是能吃的,都要凭票供应。由此就可想而知,人们一年到头总是“缺嘴”、“缺油水”,别说大鱼大肉,就是把肉切成小丁小片也还是不够吃。物质本就缺乏,加上母亲的教育方法是吃东西绝不许一个人独吞,再充裕的食物也不许一次管够,由此,就造成了我似乎总是“缺嘴”的现象。印象极其深刻的一次是,住在楼道里的一位阿姨怀孕几个月了,一天突然想吃包子,就让帮忙的大娘给包了两屉,那天我正巧在他家和她的大孩子玩,看人家要吃饭了就想走。因为我家教给我的规矩是,别人家吃饭的时候一定要回家,不许吃别人家的东西。那个阿姨和我家太熟悉了,夫妇两个人都和我父亲在同一个单位,她好心叫我吃包子,我禁不住诱惑,就一口气吃了好几个,吃完又怕回家挨打,就待在他们家不敢回家。后来还是我父亲把我叫回家的,进屋一看家里居然也吃包子。原来是楼道里另一个帮工的大娘早就把我在人家吃了孕妇想吃的包子的事情悄悄告诉了我父母,我母亲觉得我在外面给他们丢了脸就决心好好教育我一番。饭桌上,她一个劲让我吃包子,还不停地问我家里的包子好吃不好吃?我哪里还吃得下,但害怕在人家吃包子的事情暴露就只好硬着头皮装作包子很好吃的样子不情愿的咬着包子。饭后,我母亲终于变了脸,严厉的质问我为什么在别人家吃东西?还用木头尺子在我的手心上恨打,我记得父亲不忍心看我挨打,把我拉进他的怀里,并劝母亲见好就收。估计现在再也没有因为吃东西还挨打的孩子了吧?因为孩子们总是有吃也吃不完的各色食物等着他们去吃,家长不是怕孩子偷嘴,而是怕孩子们营养过剩。这也似乎就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生活写照吧?

小时候过年,过的是积攒了一年的欲望。因为平日里的食物严重不足,人们才把眼睛紧盯在过年那个档口,用日日想夜夜盼绝对不是夸张,那时的过年其实就是打牙祭的代名词。过年的时候每家都会买到比平时多的年节特殊供应品,如鸡鸭鱼肉、粉丝豆腐、年糕元宵、瓜子花生等,各家各户的年夜饭桌上自然也就比平时要丰盛的多。记得那时每到过年,楼道里就弥漫着各种食物的混合气味,而各家做的东西几乎都一样,因为大家都是凭副食本和供应券买回了一摸一样的食物,只是在烹调的手段上有些差别而已。前面说的那个怀孕的阿姨是天津人嫁给了广东人,她家里喜欢用猪下水中的腰子和猪肝做爆三样,再煲一锅萝卜汆丸子汤,来一盘红烧鱼,年夜饭的餐桌就齐全了小一半。湖南人和山东人的夫妻喜欢把肥肥的带皮肉做成回锅肉和红烧肉,再来个清炖鸡,一桌子满满的都是蛋白质。江南人家过年少不了要弄个猪蹄膀吃吃,红烧狮子头和炒年糕更是年年都要有。他家为什么可以吃到大大的猪蹄膀?因为那家的阿姨是被下放到郊区医院的大夫,农村人为了感谢大夫的救命之恩,总是以自家出产的农副产品相送以表谢意。同样的道理也出现在我大爷身上,他家虽然孩子众多,逢年过节却有吃不完的鸡鸭鱼肉,皆因他也是被下放到郊区医院的外科大夫。我家过年的桌子上总少不了米粉肉、猪蹄冻、红烧鸡块和烧带鱼,这几样东西都是可以多放几天不易坏的菜肴,既好吃,又符合我母亲一辈子倡导的“细水长流”的过日子原则。自打闻见了各家锅里的香味,孩子们就都眼巴巴的盼望着除夕夜的那顿团圆饭。当然了,吃团圆饭也不可忘形,因为如若要把好吃的一顿都吃光了,那接下去也就只有继续吃大白菜的份了。现在的人们天天都有鸡鸭鱼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只要想吃,就没有吃不到的理由。因此,人们从来也不会眼巴巴地盼望着某一天要来个大聚餐,把平时吃不到的东西都吃到嘴的时刻。所以,现在的人们就会感觉过年的兴致没有以前那样高涨了。因为没有让人迫切期盼的日子,自然也就没有使人精神振奋的时光。总而言之,生活好了,人们的期待值更高了,过年也就不能算作最令人心动的那一时刻了。这似乎就是“时过境迁”的现代版模式吧?

即便过年已经失去了以往的仪式感,也早已不是胡吃海塞的特定时刻,但长久以来的生活习惯还是让人们在年关将近的时候有些“做好吃的”的冲动。例如我自己,从小就喜欢吃各种点心,酥皮的、硬皮的、中式的、西式的、核桃酥、牛舌饼、枣泥酥皮、绿豆面糕、江米条、小八件、菊花酥、杏仁饼,只要是点心,就几乎都爱吃。来了美国,学做了不少中西式点心,可因为家里没人捧场,平时几乎不费那道手。上网浏览,也喜欢看别人做点心,有机会就更要自己也动手做上一回。前些日子看见了网友“紫色公主”烤的几种黄油小点心,很是喜欢,周末就顺手也做了两样。

中式小茶食

红梅橘子饼干,人家是星星状的,我做的是心形的。

虽然我烤出的点心和人家差了不止十万八千里,但味道应该还是不差的。拿出来显摆一下,谁要吃尽管言语啊。

小时候过年,过的是积攒了一年的期待。如今过年,过的大约就是积攒了一年的回忆吧?

 

 

 

 

 

 

 

 

作者:spot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