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三月中国行(8)----遇见了开在“天尽头”的渔家乐
文章来源: spot3212016-07-27 15:32:07

烟台既然是在胶东半岛上,不言而喻,它四周围大大小小的岛屿就一定很多。因此,去胶东不看海不逛岛,那就等于白去。这不,先前去了养马岛,后来又计划去长岛转转,却因为天气的原因没有去成,这回就决定要去一个叫“成山头”的地方看看。一听这个名字就有些泄气:估计这就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您想,连山都算不上,只能被叫作“山头儿”,听上去到是有些准备上威虎山觐见三爷的意思。后来经弟妹一解释,才感觉这个“成山头”是不能被小看的。原来,这“成山头”座落在山东威海的地面儿上,是整个中国版图上最靠东边的一块。这话怎么讲?这么说吧,“成山头”再往东就是一片茫茫大海,再也找不到一块属于中国的陆地,因此,又被人们称为“天尽头”,意思就是说,到了“成山头”就等于到了天边了。“成山头”距离海对面韩国的仁川只有93公里之遥。早先只知道中国的海南岛上有个叫“天涯海角”的地方,估计是说那里就是最远的地方了,也有些“天边”的意思吧,却不知山东半岛上有个真正的“天边”呢。生活中,总是会听见许许多多拿“天边”说事儿的事情。例如:“你还找什么呀?你要找的那个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远处天边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块乌云,可能要下雨了。”“天边的一叶白帆正缓缓向这边驶来。”可是,天边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谁也说不清楚。反正只要一听说是“天边”,就意味着那是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这回,我们就要亲眼见识一下“天边”了,听着有些让人心跳加快。听弟媳说,那边有好几个很好看的景点儿,如果我们安排周密,一天的时间可以去好几个地方。制定好了出行方案,第二天一大早,一行六个人,由侄子开车,一路向“天边”驶去。

看了图才知道,这地方还真有不少的好去处。

一行人开车直接上了半山腰,把车存在停车场,然后就一路往最高处前进。走啊走啊,别看就是一个小丘,可也不算矮。至今仍记忆犹新的是有一小段去到海边的下坡路,那个坡度应该有40多度了,很不好下,而供人们行走的小路竟然全是用小小的光滑的鹅卵石铺就而成的。好家伙,人走在上面一走一出溜,那个难下劲儿就别提了。直到现在也不明白设计那条路的人到底是怎么想的。估计当时就为了好看了,却忽略了人们走在上面就脚底打滑的可怕事实。

民族英雄戚继光的铜像屹立在海边岩石上。

岸边激浪,

涛声依旧。

终于来到了天的尽头,放眼看四周围都是一望无际雾气昭昭的大海。

弟媳说,最好不要和那块礁石一起照相,因为有“上天了”和“前面无路可走”的意思。不过,仍然有许多人还是和那块石头亲密的合影了。

上山容易下山难,千古不变的事实。到了山上就不愿意再往山下走了。怎么办?好办!那不是有一条缆车吗。要坐缆车容易,花钱买票就行了。可还是有问题:在半山腰停着的车怎么办?得要有人开下山。侄子连忙说,我去开车下山,然后在山脚下等着你们。弟媳因为恐高根本不敢坐缆车。因此,最后就只有四个人坐着缆车下山了。

这几里地长的缆道上只有我们四个人天马行空。

终于看见了始皇帝的庞大车队。在这个车队的上上下下照了不少的相。不照相不知道,原来,这个公园里最最热门的雕像群被一对专业照相的夫妇常年租下了,每个想自己照相的人都要花钱临时租用这个景点。

秦始皇在这里祭天,祈求老天赐给大地风调雨顺之年景。

空口无凭,这块立着的石碑向人们显示着这里是中国版图的最东边。五星红旗高高飘扬。

在珍宝馆里见到了十分稀有的紫水晶。

山脚下,兴建了不少的大型古式建筑,有功德堂,还有罪己堂。有供奉中国神仙的,还有供奉外国神仙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从古至今的坏蛋们都被人为的齐聚一堂,准备接受清官大老爷的审判。

凡是能够保佑出海人生命安全的神仙,都被请到了“天尽头”。

那块海中的小岛被称作“海驴岛”。海驴岛位于成山头西北的大海中,形状非常独特。隔海望去,悬崖陡壁,怪石嶙峋,整个岛屿状似一只瘦驴卧于海中,所以得名“海驴岛”。那个地方只能坐船上去游览,大约得坐十分钟左右。那天的风很大,估计有四、五级,担心上了船就会眩晕,结果就没有去。

从早晨七点多钟出发一直转悠到下午快两点了,大家都饿得有些前心贴后心了。可这个旅游景点里偏偏就没有任何卖小吃的地方,要想吃东西那就得离开景点到别处去找。无奈,只得让长了一米八五大个子且饿着肚子的侄子继续开车,带着大家一起找能吃饭的地方。其实,上山时路过一个村子,看见那村子里几乎家家都挂有吃饭及住宿的招牌,当时还很兴奋的和弟妹说,中午就到这里找个地方吃饭。可现在才发现,因为是单行,所以上山和下山走的不是一条路。这会儿,车已经开出去好一段路了,却不见来时的那些农民餐馆。没有办法,只得做好了去威海城里找地方吃饭的准备。如果是那样的话,那就得再开个把小时了。我于心不忍的对开车的侄子说:不好意思啊。让你这位司机同志饿着肚子开车,真是对不起。侄子笑了:大妈,我真的没事儿。一车人都沉默着,谁也不知道我们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吃上这顿已经误点的午饭。我和弟媳都眼巴巴地望着窗外,希望能瞅见任何一块标志吃饭的招牌。突然,道路的前方出现了一个小村庄,我和弟媳顿时兴奋起来,赶忙招呼侄子把车拐进村子里,去看看里面有没有卖吃的的。车子拐下了大路,开进了村子,刚一到村口,就看见有一、两家民房的外面挂着吃饭住宿的招牌。我和弟媳都下了车,两个人分头去探访不同的小饭馆。弟媳往前边去了,我回过头往村口这家走来。

还没到门口,就看见从里面走出一位大娘,她盯着我看了几秒钟(因为她一眼就可以断定我不是本地人)然后才用浓厚的胶东口音问我:想吃饭吗?我连忙说:你们这里都有什么吃的?她又说:进屋看看吧。我跟着她进了屋,看见屋里还有一位年轻的女子。我四下里打量着,见墙上贴着菜单,外屋摆放着三张小桌子,屋角儿放着一口冷冻冰柜,里面的套间砌着两个炉眼儿的炉子,一切都安排的井井有条,看着挺干净。我问:你这菜单上的菜随时都能做吗?那个年轻的女子回答说:都能。我又问:要是我们多点几个菜,会不会很慢?她回答:不会的,我会很快做好。我回答:那好,你等着,我去叫人。我出了门,快步向停在道边的车子走去,正巧弟媳也从那边往回走来,我就喊他们赶快到“艳艳鱼家乐”来吃午饭。

终于找到了吃饭的地方,几个大孩子很是高兴。本来想吃米饭,可她们只有馒头。无所谓,总比没有饭吃强。点了几个容易做的、感觉可能不会吃坏肚子的菜:海米拌黄瓜,拌猪耳朵,拌猪头肉,韭菜炒鸡蛋,炒豆腐皮和炸蛎黄。要求她们把冰冻的熟肉给我们回锅蒸热。年轻的女子,估计就是艳艳本人,手脚麻利的开始切菜,打鸡蛋,那个大娘把早已蒸好的超大个儿的山东大馒头用刀切成片,上锅蒸热。我看见艳艳切了一大堆的韭菜,却只打了三个鸡蛋就要下锅炒。我说:这鸡蛋太少了,我们人多,你多给打几个。听了我的话,她又打了一个鸡蛋。我赶忙又说:我们六个人呢,再打几个吧,到时我们会按鸡蛋给钱的。她有些无奈的就又打了一个鸡蛋。

那个炸蛎黄是最后上来的,没顾得上照。我问弟媳这几个菜够吗?要不要再点几个?她说足够了,别点那么多,吃不了没法带。结果,几个人风卷残云般的一通吃,到最后竟是个碟干碗净----真的饿坏了。后来我问几个孩子:要是再点几个菜能吃完吗?他们说:估计能吃完。吃饱喝足,就到了结账的时候,这顿饭我们一共吃了两个半大馒头,连饮料加在一起六个人才花了两百元。对这个“艳艳渔家乐”的印象很不错。感觉真正的农/鱼家人还是很淳朴的。况且,这可不是想吃就吃得到的渔家饭,你得走到“天边”才能一饱口福。

 

 

 

 

 

(文章中的所有图片都是用手机拍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