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基督教,波粒二象性
文章来源: freemanli012022-05-19 15:41:24

如果两个东西的功能完全一样,只是语言标签不一样,那他们就是同一个东西。如果一个物质是流动的,零度变成固态,100度开始沸腾,人喝了可以解渴,中国人叫水,西方叫Water.

如果信“一切唯心造",那就是相信:这个地球、这个宇宙,这个太平洋,撒哈拉,帝国大厦,牛顿,爱因斯坦,耶稣,我,都是“心”造出来的。

基督徒一听,你这个心,这个佛性,不就是我们的上帝吗?佛性无形无相,上帝也是 no form no shape. 认识上帝很难,认识心也不容易。佛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基督教也是从来都反对偶像崇拜,伊斯兰教更是为了避免偶像崇拜,连穆哈默德的像都不能画。

佛说这些“一切唯心造”,这个心显然不是我们的肉心,也不是我们平日里说的心。他能声称知道,就不应该像我们普通人是“听说”,也不是科学家推理、想像、猜测,他说“如实知见”,意思就是,他真的“见到”这整个造物的过程。这个“见”应该不是拿眼球看,眼球才能看多远呢?

就像耶稣说上帝造一切,他也不应该是听说,也不是推理,也不是信仰,而是如实了解看到整个造物的过程。

===========

当物理学家在那里争论:这个东西到底是波还是粒子的时候,他们其实有个简单的、根深蒂固的假设。就是世界上的东西要不是波,要不是粒子。而且,你如果是波,就要有波的样子,是粒子,就应该有个粒子的样子。否则人们觉得你这个东西难以让人理解(其实意思就是我无法把你的行为放进我以前形成的框架内)。

但是当人们认为一个东西难以理解的时候,他们不觉得自己错了,而是觉得世界错了。你这个电子就没电电子的样子,飘飘忽忽的。好像说某人就没个正形,但是什么叫正形呢?

宗教界也有这样的倾向,人们纠结于,那个最高的,到底是什么?要么是佛教里的心,要么是上帝。你不可能又是佛性,又是上帝吧。

我倾向两者相同,我佛性、上帝交替使用,类似波粒二象性,怎么方便怎么用,毕竟现在的水平还不能通达究竟实相。用波解释方便的时候就用波,用粒子解释方便的时候就用粒子。

可以信那是粒子,也可以信那是波。因为凡人的语言和想象力限制了对真实的认识。

研究现象的时候,就用佛性,祈祷爱心的时候就用上帝。:)

-----

人说 : 【人生皆苦对比离神则苦、随神则乐】;好像佛教只知道苦,没有出路。

其实佛教除了苦集灭道,也求常乐我净,一个说苦的根源是离开神,一个说苦的根源是迷失自心,明心即乐。

所以,心就是上帝,追求的目标,佛教叫做 明心见性,基督教叫做Know God.

======

华严经

尔时觉林菩萨.承佛威力.遍观十方.而说颂言:
譬如工画师.分布诸彩色.虚妄取异相.大种无差别.
大种中无色.色中无大种.亦不离大种.而有色可得.
心中无彩画.彩画中无心.然不离于心.有彩画可得.
彼心恒不住.无量难思议.示现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画师.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画.诸法性如是.
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应知佛与心.体性皆无尽.
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
心不住于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法华经 - 譬喻品

舍利弗,佛见此已便作是念:‘我为众生之父,应拔其苦难,与无量无边佛智慧乐,令其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