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煎馒头:掰不清的馒头 包子 馍
文章来源: 御树林枫2012-01-28 10:15:32

包好的包子,放在案板上醒 15 分钟。表面抹一点水,沾上芝麻与香葱。中高火,待煎锅中的油六成热时放入,底部煎至微黄,冲入水(也有的做法是加很稀的面糊糊),没过包子的三分之一,加盖焖 4-5 分钟。要是还有水,开盖待水干即可。要注意转转锅,保证受热均匀。




总有人掰持馒头、包子和馍。生煎馒头 , 简称为生煎;亦称生煎包,有的地取叫“水煎包”。最初,“馒头”是带馅的,而“白面馒头”或者“实心馒头”是不带馅的。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民族的融合,北方话当中发生了变化。在北方称无馅者为“馒头”,有馅者为“包子”。南方一些地区仍然维持比较老的称呼。目前,中国在江浙沪地区,仍然把带馅不带汤的馒头叫做“馒头”,而不带馅的叫做“白面馒头”。而“包”是指带汤的。如汤包。这和北方不一样。北方话中,带馅的即为“包子”,不带陷的叫做“馒头”,北方没有带汤的馒头。北方有的地区称“白面馒头”为“馍”或“馍馍”。

馒头的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事物绀珠》记载“秦昭王作蒸饼”,萧子显在《齐书》中亦有言,朝廷规定太庙祭祀时用“面起饼”,即“入酵面中,令松松然也”。“面起饼”可视为中国最早的馒头。

《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用馒头祭祀泸水神的记述。宋高承《事物纪原 ‧ 酒醴饮食 ‧ 馒头》:“稗官小说云:诸葛武侯之征孟获,人曰:‘蛮地多邪术,须祷於神,假阴兵一以助之。然蛮俗必杀人,以其首祭之,神则向之,为出兵也。’武侯不从,因杂用羊豕之肉,而包之以面,象人头,以祠。神亦向焉,而为出兵。後人由此为馒头。”自诸葛亮以馒头代替人头祭泸水之后,馒头刚开始就成为宴会祭享的陈设之用。诸葛亮也成了面塑行的祖师爷。

晋以后,有一段时间,古人把馒头也称作“饼”。唐以后,馒头的形态变小。馒头成为食用点心后,就不再是人头形态。因为其中有馅,于是就又称作“包子”。宋人王〔木永〕《燕翼诒谋录》;“仁宗诞日,赐群臣包子。”包子后注曰:“即馒头别名。” 不管有馅无馅,馒头一直担负祭供之用。《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记有这样多种馒头,并附用处:“平坐小馒头(生馅)、捻尖馒头(生馅)、卧馒头(生馅,春前供)、捺花馒头(熟馅)、寿带龟(熟馅,寿筵供)、龟莲馒头(熟馅,寿筵供)、春〔上尔下虫〕(熟馅,春前供)。荷花馒头(熟馅,夏供)、葵花馒头(喜筵、夏供)、毯漏馒头(卧馒头口用脱子印)。”

我做的生煎馒头不是用来祭祀的,吃吧。。。。

面对痛苦 当闪呢?当闪呢?还是当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