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斗三选择:筷子、土豆、德国枪
文章来源: 御树林枫2011-09-28 08:11:20

御树林枫按:在反华浪潮波涛汹涌的十九世纪,一个 身高不过五呎二吋的中国绅士对来自爱尔兰的反华恶棍发出决斗的挑战:“(决斗方式)随他选:筷子、爱尔兰土豆、或是 克虏伯( 德国制手枪)。” 请每一个海外华人记住这个华人的马丁 • 路德 • 金 的名字:王清福。

王清福:“ 是十九世纪美国华人最活跃和最有贡献的社区领袖,一位优秀的民权活动家,也是美国华人参政运动的先驱。他可以被华人视为自己的民权英雄。”(美国 张庆松博士) 王清福主张非暴力的民权运动,是一个 “ 聪明、有教养的绅士,他很轻松,很有效地使用英语,而且能让听众听得津津有味。 ” (《哈伯周刊》 1877 年 5 月 26 日,第 405 页)他在一次演讲中说:“ 我们要求在这个大家庭里,在生活的竞赛里,有平等的机会。我们当中很多人已经在这个国家度过了一生 ……” (《中国侨网》王凡)

同时这个绅士给我们上了心理疆界的一课。该还手时就还手:反华恶棍发不敢接受王清福抛来的“白手套“;并且 就在排华法案通过的第二年的 2 月,王清福在纽约创办了《美华时报》,该报的英文名称为《ChineseAmerican》即华裔美国人 --- 这个概念如今已在美国广泛使用。

作者于仁秋:于中山大学历史系毕业,加州大学洛杉矶校硕士,纽约大学历史系博士,现为纽约州立大学珀切斯校历史系教授、亚洲研究计划主任。专业是历史,研究领域包括美国与亚洲关系史、美国华人史。



细 节 与 记 忆

于仁秋

一八八三年七月,一名华人在纽约市向反华恶棍丹尼斯 . 科尼 (Denis Kearney) 挑战,以决斗的方式一决生死。恶棍怯阵,不敢接受此一挑战。这位华人的名字,叫王清福( Wong Chin Foo; Wong Ching Foo).

近日读书读到这个故事,我的感觉彷佛是,夏日临窗,夜黑如漆,暴风雨欲来未来,气压低,湿度高,烦闷压抑不知如何是好。突然间,一道闪电划破长空,强光刷向大地──那光极强极亮,使得眼前一切景物,比白昼更清晰真切,不禁心头一凛,精神为之一振。旋即惊雷响起,大雨骤至。次日回想,那道极强极亮的闪电长留脑际,而那伸手不见五指、无助无望的黑夜倒成了陪衬。

这种读书的经验,我在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中读到李秀英的故事时也曾有过。日寇屠城,南京无数妇女被姦杀。而在一所小学的地下室裡,怀孕七月、身穿旗袍的李秀英,一跃而起,扑向鬼子兵,夺过他的刺刀,揍得他哇哇大叫。另两名鬼子兵闻声而来,李秀英却越战越勇:她将鬼子兵举起,以抵挡其援兵的刺刀;鬼子兵刺她的脸,用枪托击她的头,打碎了她的牙齿,但她不屈不挠,继续厮打,将满嘴鲜血喷向鬼子兵,直到她一连被刺三十七刀,全身是伤,不支倒地为止。李秀英后来死裡逃生,被抢救活了下来,亲口将她的故事告诉了张纯如。

我七岁便知道南京大屠杀,后来又读过许多叙述那段惨痛历史的文章书籍。而直到我读了张纯如的书,得知李秀英拒寇、拉贝救人的这样细节,我才觉得我的记忆不再残缺。同样,在知道王清福向恶棍挑战决斗的细节之后,我才觉得,我对美国历史上排华的记忆不再残缺。

恶棍科尼的名字,是和排华运动连在一起的。科尼出生于爱尔兰,曾在美国和英国的船隻上当过僕人。他一八六八年移民旧金山,曾做过马车行的老闆。他梦想发财,从事矿业股票的投机。一八七六年股票市场崩溃,他破产了。于是他转向政治投机──他组织了“加州工人党”,将经济衰退、失业率高涨怪罪于“廉价华人劳工”,要以合法的途径将华人排斥于美国之外。从一八七七年起,他在加州组织了无数次集会,发表了无数次煽动性的演讲,先在加州、后在全美掀起了反华排华的滔天浊浪。就是他,第一个在大型集会上喊出“华人必须滚出去 ” 的口号 (The Chinese Must Go!) ,也就是他,每次演讲结束时一定要声嘶力竭地重覆叫喊这一口号。王清福应该是早就注意到他了。

虽然在二十世纪几乎没有人知道王清福,在十九世纪下半期,他可是东海岸名声响亮的中国人。一八六八年,聪慧异常、十七岁的王清福,得一在华美国女传教士的资助,来美国进入宾州一所大学念书,数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他决心以所学报效祖国,回国后在清政府担任翻译。

王氏是一个具有炽热生命力的人。他巡迴各地演讲,大声疾呼,要推动一系列的文化和社会改革活动。他呼吁禁绝鸦片烟,组织社团提昇人民的道德水平和身体素质,并鼓励人民向美国学习好的社会习俗。满清政府对其言行大为紧张,先是发令禁止其活动,继而悬赏追缉他,要将他捕拿杀头。他被迫流亡海外,经日本于一八七三年到达美国。一八七四年,他归化为美国公民。

王清福二次来美,注意到各地排华风潮起,报章杂志上充满着污辱华人的言论和漫画,华人在美的处境越来越困难。他遂决定,要竭其所能为改善华人的处境而斗争。

他的武器,是他的笔和他的嘴。最初,王清福相信,美国社会中的反华情绪来源于美国民众对中国人、中国文化的无知和误解。于是,在庸俗社会进化论、白人种族优越感席捲美国的年代裡,他奋笔疾书,为各报章杂志撰稿;他风尘僕僕,来往于美东、美中、美南各大城市,发表演讲。他在文章和演说中反覆强调,美国人民应该了解和尊重中国文化和道德价值;基督教文明和儒教文明在教人为善的道德原则上是基本相同的;基督教文化不应有独霸心态,不应排斥,而应接纳其他文化。这些,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已经是美国多元文化社会中老生常谈。王清福把话早说了一百多年──他是华裔美国人的先知,他是美国社会的先知。

而凡先知,在其所处的年代总是被误解、被嘲弄的。王清福以典雅的英文,诚恳的态度,帮助美国社会认识中国文化,欲消弭反华的偏见和暴戾,收效极微;而在加州,小溷溷科尼以下流的行径、粗野的语言,却获得越来越大的政治影响,把反华浪潮由加州推向全国。

可以想像,先知悲愤莫名,怒火中烧。他苦口婆心,唇焦舌敝,未能挽狂澜于既倒──排华法桉终于被国会在一八八二年通过。于是他长啸而起,以向科尼决斗的方式,仗剑在那漆黑的长夜划下第一道亮闪闪的闪电。

我太喜欢王清福向反华恶棍挑战决斗这一故事了。

这是我们对自己过去历史的记忆不可或缺的细节。这一细节,为我们华裔美国人的小说家、戏剧家、电影家、画家,留下了多麽宽阔的创作想像空间!

即使我们想像力缺乏,只会按照残缺的材料中一鳞半爪的纪录来叙述前辈的故事,我们也可能、也应该将王清福的精神风范呈现出来。纽约时报记载,当被问及以何种方式科尼决斗时,身高不过五呎二吋的王清福答道:“随他选:筷子、爱尔兰土豆、或是德国製手枪。“

这是王清福作出的第一个手势。这一苍凉的历史手势,其间的蕴涵太丰富了。

百年千载之下,王清福潇洒、豪迈的英姿,将永留人们脑际,而那曾掀起排华巨浪的恶棍,那六十年代漫漫长夜的凄风苦雨,将只不过是陪衬而已。

数年前,我与一位曾在政府部门任高职、现在纽约华埠仍很有名声的人交谈。他问我兴趣是甚麽。我答,其中之一是研究美国华人历史。他即说,“美国华人在一九六五年以前没有历史。要写历史只能从我这一代人写起。”看着这位所谓的“成功人士”,看着他那副斩钉截铁以不知为知的样子,我初则愕然,继而怅然,再一想,不禁悚然。

钱穆先生说过,只有那忘不了的人和事,才构成我们的真生命。他说得真好。他还说过其他一些话,也说得真好。而如果我们对本不该忘的人和事,却懵然不知,那我们的生命是甚麽呢?

近年来,有华裔学生在电子网路上讨论他们的迷惘困惑。有的问,同是被压迫的少数民族,黑人有他们奋起反抗的英雄马丁 . 路德 . 金恩博士和 Malcolm X ;我们华人的英雄在哪裡?有的说,黑人若遭不平等对待,必还手 (Fight Back) ,而我华人则是逆来顺受,从不还手。这是年轻一代心中的哀伤,却也反映了他们求知的渴望。倘若他们知道王清福的故事,他们便不会如此提问,如此哀伤了。

王清福是该还手时就还手的华人。而他不仅仅是还手而已。他一生坐言起行,不屈不挠,要捍卫他所了解,所坚信不移的美国立国精神。

自从归化为美国公民以后,王清福以美国社会中平等一员的心态行事。他遣责美国的排华法桉和行为,不是因为这种行径亏待了客人,而是因为它践踏了一部分主人的权利,是与包含在“独立宣言”“宪法”及“人权法桉”中的美国立国精神背道而驰的。一八八三年,即”排华法桉“通过后的第二年,亦即他向恶棍科尼挑战决斗的同一年,他在纽约创立了《美华新报》周刊,英文名 Chinese American 。

王清福大概是历史上第一个使用 Chinese American “华裔美国人”一词的华人。他是我华裔美国人的祖先。《美华新报》只办了不到一年,便因财力不足而倒闭了;但王清福继续为美国报刊撰稿,客观地向读者介绍在美华人的境况,以改善一般民众心目中的华人形象。他也活跃于华人社会,劝说华人放弃歧见,团结起来,在华埠杜绝菸、赌、嫖,以树立华人自重自尊的新形象,进而推动华人进入主流社会。

一八九二年,国会通过吉尔里法桉 (Geary Act) ,将一八八二年排华法桉延长十年。王清福和一些华人在纽约市成立了“美国华人平等权利联盟” (The Chinese Equal Rights League of America) ,抗议吉尔里法桉。这大概是历史上第一个华人民权组织。一八九三年一月,王清福代表该联盟前往华盛顿,到国会作证。他也许是第一名到国会就排华法桉作证的华人。

除了抗议吉尔里法桉,“美国平等权利联盟”还向美国人发出一封呼吁书。这封呼吁书很可能是王清福起草的。呼吁书说,“美国是我们的家。”“只有美国才是我们的家,其它地方都不是。”“我们坚决相信,如果想成为美利坚共和国的公民,只要人品好,身体好,就够资格了。”“ Our Motto is: Character and fitness should be the requirements of all who are desirous of becoming citizens of the American Republic.”

这段话,比马丁 . 路德 . 金恩博士一九六三年在华盛顿“我有一个梦”的着名演说(他说:“我梦想,有朝一日,我的四个孩子将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度,人们评判他们,是看他们的人品,而不是他们的肤色。”),要早整整七十一年。

“人人生而平等”这一神圣原则,在美国立国之初和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并不及于黑人和印地安人,不及于华人及其他亚洲人。只是经过了像王清福、金恩博士这样的各族裔先驱的百折不挠的长期抗争,美国才成长为今天这样各民族平等相处的社会。这些先驱者的抗争呐喊,丰富了“自由”的内涵,也拓展了“人人生而平等”的外延。这些先驱者的身上,体现了真正的美国精神。

是的,作为一个族裔团体,我们华人没有华盛顿,没有杰佛逊,没有金恩博士,没有 Malcolm X ,也没有哥伦布。但是我们有王清福。我们的王清福,儒魂侠胆,光照千秋。有这样一个王清福,我华裔美国人以及我们的子孙后代再也不必自惭形秽。而且,就像华盛顿、杰佛逊属于全美国,马丁 . 路德 . 金恩属于全美国一样,我们的王清福,也属于全美国。

有关王清福生平事蹟,可参阅下列书目:

1. Qingsong Zhang, “ The Origins of the Chinese Americanization Movement: Wong Chin Foo and the Chinese Equal Rights League, ” in K. Scott Wong & Sucheng Chan, Claiming America: Construction Chinese American Identities During the Exclusion Era, Philadelphi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1998, pp.41-63.

2. Arthur Bonner, Alas! What Brought Thee Hither? The Chinese in New York 1800-1950, Cranbury, NJ: Associated University Press, 1997; Chapter 5, “ Wong Chin Foo. ”

写于 1999 年

感谢网友 唵啊吽 对 争取华人尊严先驱的不懈宣传。
曼哈顿(7)华埠探古
第一个馒头:纪念美国华人平等权利联盟成立119周年
王清福:华人的马丁路德金


上一篇博文
从“洛阳性奴案”看披着兔子皮的黄鼠狼


更多“对家暴说不”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