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非洲行——东非Safari(六):恩格罗恩格罗,马尼亚拉和安博塞利
文章来源: aranjuez2015-12-20 19:43:19

塞伦盖蒂之后,下一站是恩格罗恩格罗保护区(Ngorongoro Conservation Area)。马赛语里,恩格罗恩格罗的意思是生命的馈赠,N发鼻音,不是像汉语里“恩”那样重读,当地人的发音,不仔细听,更像是“格罗格罗”。保护区在塞伦盖蒂的东南方,和塞伦盖蒂公园毗连,广义上是塞伦盖蒂-马赛马拉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保护区最主要的看点是恩格罗恩格罗火山口。

恩格罗恩格罗火山口(Ngorongoro Crater),从地图上看,呈一椭圆形,方圆二十多公里,世界上最大的封闭的死火山口。两百多万年前,火山喷发后中心地带塌陷,形成了一座盆地,比周围的地势低了六百多米。由于周围高山的阻隔,火山口内形成了一个孤立的生态系统,与外界相对隔绝。火山口内有一座盐湖,吸引了很多鸟类栖息。湖周围是大片草原,有大约两万五千头有蹄类食草动物生活在火山口内,其中有一万多头角马,还有非洲野牛,羚羊,和罕见的黑犀牛。由于与外界隔绝的环境,这里的角马基本上不迁移,所以虽然是旱季,火山口里的动物仍然很多。

从我们在塞伦盖蒂的住处,到恩格罗恩格罗火山口,差不多是三个小时的车程,虽然是土路,但路况还不错。

1. 途中经过的马赛人的村庄。

2. 放牧的马赛人。

3. 从山顶上俯瞰恩格罗恩格罗火山口。中心是一座盐湖。

4. 火山口虽然是保护区,但是允许当地的马赛人在里面放牧。

5. 火山口的盆地比周围的地势低六百多米,站在下面,远远望去,四周的山头上笼罩着的一团团浓云,好似天边卷起的滔天巨浪。

6. 这里的蓝角马(Blue Wildebeest),比马赛马拉塞伦盖蒂的角马颜色要浅一些。

7. 食草动物。

8. 盐湖附近栖息着很多鸟类,最美丽的当属冠鹤(Crown Crane)。

9. 美丽的冠鹤是乌干达的国鸟。

10. 飞翔的冠鹤。

11. 坐在地上的黄嘴鹮鹳(Yellow-billed Stork)。

12. 雄性非洲鸵鸟(ostrich)。

13. 灰颈鹭鸨(Kori Bustard)。

14. 替水牛扣鼻子的牛椋鸟。

15. 黑背豺(Black-backed Jackal)。

16. 行前寄以厚望的黑犀牛,只是远远的看到一只,实在不走运。

17. 苦寻黑犀牛不着,只留下车辙无数。

18. 午饭就在景色优美的Ngoitokitok Springs湖边享用。

19. 湖里有一些河马,但是和岸上的游人互不相扰。

20. 空中一只鹞鹰盘旋。

21. 一只小鸟落在车顶上,向我们讨食。

22. Ngorongoro Wildlife Lodge,建在火山口的边缘,下面的景色一览无余。

坦桑尼亚的国家公园里,凡是叫Wildlife Lodge的度假村,都是由政府所有,承包给私人企业管理,所以每一座都占据了最佳位置。只不过设施服务和管理,都比私营的Serena,Sopa要差,可惜了黄金地段。

23. 客房虽然比较小,热水和电都限时供应,但是窗外的无敌美景,足以补偿。

24. 黄昏时分,在度假村宽大的露台上眺望下面的火山口,远处天边,一轮满月冉冉升起。

25. iPhone拍的全景。

26. 第二天早晨离开火山口的时候,漫天大雾,能见度只有几米,行车十分艰难,路上还险些被迎面的来车撞上。下山的路上,见到一座墓碑,据司机说,是研究野生动物的一对德国父子的墓。

回来查了一下资料:父亲Bernhard Grzimek是德国的一位动物学家,曾任法兰克福动物园园长达30年。从五十年代起,Grzimek和他的儿子Michael在塞伦盖蒂从事动物迁徙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参与筹建塞伦盖蒂国家公园。1959年,正在拍摄一部反映当地野生动物的纪录片的Michael,因驾驶的小型飞机与飞鸟相撞坠毁身亡,年仅25岁。Michael死后,他的未竟之业由他的父亲代为完成。凝聚父子两人心血的这部纪录片Serengeti darf nicht sterben(Serengeti Shall Not Die:塞伦盖蒂永生),荣获1959年度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之后近三十年间,Bernhard Grzimek始终致力于东非的动物保护,1987年去世后,和儿子一起合葬在恩格罗恩格罗火山口。为纪念两人对动物保护的贡献,坦桑尼亚政府为他们建造了那座墓碑。

离开恩格罗恩格罗保护区不久,终于上了柏油铺的公路,人烟也渐渐多了起来。快到下一站目的地的时候,看到路边工艺品商店,比一路上见到的街边小店看上去要气派很多,决定停下来进去看看。我们以往出行,基本上不花时间在购物上,这次非洲Safari之行,这里是唯一一个我们主动要求司机停下来的商店。缘起还是行前在苏苏一个帖子里见到她从非洲带回来的犀牛长颈鹿木雕,LD喜欢的不得了,这次一定要带两个回去。

27. 这家工艺品店,老板是几代世居东非的印度裔,店里除了非洲工艺品外,还有坦桑石。

28. 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

29. 最后我们选中了两座非洲乌木(Ebony)的犀牛木雕,多少弥补一下没有看到黑犀牛的遗憾。这两座木雕木质优良,造型生动,刀法简洁,据说出自当地名匠之手。

30. 马尼亚拉湖(Lake Manyara),是坦桑尼亚的东非大裂谷众多湖泊中的一座碱性盐湖。东非大裂谷(The Great Rift Valley),南起莫桑比克,北至中东的黎巴嫩,纵贯非洲东部,全长六千公里。

31. 马尼亚拉湖,得名于一种当地的植物绿玉树(Euphorbia Tirucalli),马赛人管这种树叫emanyata。

32. 公园门口的一位工作人员折了一段树枝拿给我看:绿玉树的树脂呈乳白色,据说可入药,但是树脂本身对人的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不小心弄到眼睛里还会导致暂时失明。

此次东非Safari,马尼亚拉湖是最“酱油”的一个景点。原本是被这里树狮的大名忽悠去的,但是连个狮子毛也没见到,更别提树狮了。据我们的司机Patrick说,这里见到树狮的机会不到10%。其它的景观和动物与我们在肯尼亚去过的几个湖区多有重复。

33. 疣猪(Warthog)。

34. 蓝猴(Blue Monkey)。

35. 一对银颊噪犀鸟(Silvery-cheeked Hornbill)。

36. 这里有不少粗大的猴面包树(Baobab Tree)。

37. 骑在妈妈背上的小狒狒。

38. 一只非洲鸵鸟。湖对岸隐约可见大片粉色的火烈鸟。

39. 和肯尼亚的博格利亚湖一样,这里也有地热温泉。

40. 为了方便游客观赏湖中的水鸟,这里新修建了一座326米长的栈桥Maji Moto Boardwalk Way。Maji Moto是斯瓦西里语温泉的意思。

41. 湖中的水禽。

42. 一只大鹈鹕(Pelican)。

43. 贴着水面飞行。

44. 天空中无数只翱翔的水鸟。

45. Lake Manyara Wildlife Lodge,又一处位置绝佳的度假村,拥有100套客房,那天晚上只有我们两位客人。

46. 俯瞰马尼亚拉湖的室外游泳池和露天酒吧。

次日离开马尼亚拉湖,经阿鲁沙,绕道Moshi,从乞力马扎罗山东边的边境小镇Tarakea过境回到肯尼亚。这条路虽然有点绕,但是Tarakea过境的人很少,几乎没有游客,不像另一个主要的关口Namanga那么拥挤。中午抵达边境关口,过境的手续十分简单,只是在肯尼亚一方因为官员对新的电子签证(eVisa)的办理手续不熟悉,稍微耽搁了几分钟。

过了边境,Cornelius早已在那边等候我们。告别了坦桑尼亚的司机Patrick,我们登上“久违”了的陆地巡洋舰,继续享受免费的“肯尼亚马杀鸡”。从边境大约一个小时路程,便到了安博塞利国家公园的东门。乞力马扎罗雪山下漫步的象群,是安博塞利的名片,也是我们东非Safari最后一站的目的。可惜这一天从一早上起,就阴云密布,一路上围着乞力马扎罗山绕了大半圈,可是这座非洲第一高峰始终躲在乌云里,不肯露出一丝真容。看来我们东非Safari最后的一个愿望,是难以实现了。

47. 安博塞利国家公园东门。

48. 门口见到一个欧洲来的自驾团,车辆都是从德国荷兰海运过来的。

49. 安博塞利公园面积不大,里面的动物也不是很多。

50. 居然见到一只长颈羚羊(Generuk),除了桑布鲁,其它地方都没有见过。

51. 葛氏瞪羚(Grant Gazelle)。

52. 鬣狗(Heyna)。

53. 这么大了还吃奶?

54. 我还小,没断奶。

55. 撒个娇。

56. 南苇羚(Southern Reedbuck)。

57. 角力。

58. 对话。

59. 这个画面,要是有乞力马扎罗山,就完美了。

60. 黄昏时分,金光洒满草原。

61. 一只独行的大象。

62. 安博塞利的度假村Amboseli Serena Lodge,中规中矩。

63. 度假村的客房。

64. 客房里面。

65. 第二天早晨,仍然是阴天,带着一丝遗憾,我们离开了安博塞利,前往内罗毕国际机场。前往内罗毕的路上,一条新的铁路正在修建,承担工程的,是来自中国的公司。

66. 通往内罗毕机场的公路。

67. 内罗毕国际机场的候机大厅。

我们在这里登上前往南非约翰内斯堡的班机,继续非洲之行。十六天的功夫,一转眼就过去了,我们的东非Safari即将结束。这将是我们终生难忘的一次旅行,一路上多少欢乐惊喜,肯坦两国美丽动人的大自然和淳朴友好的人们,留给我们的是永久的回忆。感谢两位司机导游,这些天辛劳的付出和周到的服务,辛苦了!

飞机爬升到云层之上,开始了平稳的飞行。这时机舱里传来机长的声音,告诉乘客飞机正在飞过乞力马扎罗山。透过舷窗,只见飞机左下方的云海之中,果然露出一座山头。山巅上标志性的皑皑雪帽,在赤道的艳阳下大部分已经融化,只剩下几片残雪,依稀可见。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68. 乞力马扎罗山,你终于露面了。

再见了,乞力马扎罗!再见了,东非大草原!希望我们真能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