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我谢谢你 - 文革!
文章来源: m88882014-03-19 09:24:04
 
我,75届中学生。其信息是,我的学生时代的知识课程都只在打打酱油,但恢复高考时还算年轻,努力一把还能挤入大学墙门。
 
但,我谢谢你,文革。你没有驱使我天天背着沉重的书包,没日没夜地写作业,无止境地大考小考,为了将来能成功踏足社会。时间都去了那!

时间都去哪儿了?我的十岁到二十多岁的光阴?

现想起来,我的学校,就是家里那两口书橱。

当我能连猜带越地读下一本短短的小说时,那两口书橱早已被贴上了封条,成了家里秘密的耻辱,我向往的神秘黑匣。

在一个还看着连环画的年纪,某天下午,家人全部外出了。又害怕又孤单的我,搬了个凳子站在上面巴巴地瞅着门上的镜眼,希望外面的楼梯会亮起来,某个熟悉的身影会现出来。一直地站,临了脚都酸了。
 
于是下来,想起兄姐出门前哄我时塞给我的一本书。很小的一本“大人书”。我打开看,意外地读懂了,也看下去了。竟看得津津有味。第一次就尝到了甜头。从此,爱上了“看书”。
 
于是,从前面的一排中间看起。《红岩》,《欧阳海之歌》,《烈火金刚》,《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艺海拾贝》,《三家巷》,《家》(看完曾告诉大人想改名为翠,觉得更美)。。。
 
后又看外国名著:《斯巴达克斯》(使我向往爱情),《约翰。克里斯多夫》(12、13岁,真的看不懂),《莎士比亚全集》(看迷了!,从此猜会了繁体字,会读直排本),巴尔扎夫的短篇小说集,屠格涅夫的短篇小说集 。。。
 
文艺书籍:《斯坦尼斯拉夫表演论》,《电影蒙太奇艺术手法》,《吴印咸论摄影艺术》,《中国进出口工艺品画册》,《朱光潜美学论文集》。。。
 
借来看,因限时而没日没夜地看:《基督山恩仇记》,《飘》,《福尔摩斯探案集》,《红与黑》,《根》。。。
 
终于看完了精装版的《鲁迅全集》,喜欢他的小说远胜过他的杂文。
 
小学五年级,把家里的藏书差不多全看完了,只剩下两块精装的厚厚的灰色砖头, 上书:《石头记》(繁体字)。几次想向其进攻却又作罢,这书满篇都是字连字,绝不停顿,没半个标点符号,没法看!(上面还有脂砚斋的小字批注。)但是那每个章回前的精美插图让我爱不释手。特别是在此书最前边的十二个古代美人,个个风姿绝代,还有提词。什么:“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文若何,。。。”  高妙得使我大开眼界!
 
终于看下去了,还读懂了,还看哭了。记得当读到《薛宝钗出阁成大礼,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时,躲在昏暗的被窝里(瞒着家人,准备随时掩藏)哭得两个大红眼泡。。。
 
一直觉得这经历没什么用。后来也没走文科这条路。
 
但是,经历了人生各种风雨,大起大落,疾病来袭。。。等等,使得我走过这艰难历程的,并不主要是我的理性,更不是从学校学得的知识,而是我的这颗心。这颗心,是由从童年起许许多多小说、诗歌、绘画、美术、歌曲、音乐所浇铸培育。它使我成为我,被称为这个名字的这个人。它给我美善的教育, 使我识得人世中的丑恶,去陷进。它给我可靠的直觉,做我正确的导引。
 
我大学学的,工作后就没用过,研究生学的,毕业后也没用过。学校的学习,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一种脑筋操,教你面对一个问题,怎样去着手分析,解决。重在学方法,而不是背结论。
 
谢谢在年少时,竟有如此奢侈的大把时间,用在文学、美术。家里的两口书橱,竟藏了这么多精品。
 
文学、艺术,少年时的喜乐,成年后的精神支柱的基石!
 
岁月再劣,在一个音乐家手中还是能变成如歌的行板!
岁月再劣,文学和艺术还是能激发一个人的灵魂的美丽!
 
若要连文革都要找出感谢点,我感谢你,因为以上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