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青印象谈
文章来源: 墙根儿2014-01-14 00:06:43
我对江青的印象基本来自阅读,所谓人云亦云。不同之处是我有我的思考,人云亦云也罢,但逻辑上要能基本自圆其说。然而自圆其说又不能过于刻意,不能细节上入微巧合到了不真实的地步。历史上的故事是尘埃落地的事儿,这尘埃落的要有点儿自由度,要有点儿随机性,因此要有一定的模糊度,说不定的故事细节都要留有余地,留下的轮廓会更合理些。大凡人是都有习性的,通常不能以历史人物的一片言语定其终身,这也是文革中出现用一个人的一句话来定反革命的错误所在。

总的来说,江青是一个革命艺术家的悲剧。

人们时常能够感受到一个弱者或不幸者的悲剧色彩,但我更感受到的是一个声嘶力竭和小肚鸡肠的强者的悲哀,可悲的是无法微笑着堂堂正正的做人,做一个心态中庸正常的人。江青虽然在文革中气宇轩昂,理论口号夺权批判揪斗得轰轰烈烈,但她在思想理论和行动实践及治人方略上都植根于毛泽东,结果文革的帐直接都算到了她的头上,也许最后她也终于明白了,革命队伍里确实不容易混,悲吹呀!

江青的一生围绕着自我,艺术,和革命。她的个性很强,自尊心更强,也是自强不息,奋斗不止,或有花边故事,大家去品味吧!私生活那点儿事儿,她有的你没有,你有的她没有,讲来听,无穷尽。江青在艺术上的魅力,我小的时候领略不少,一些样板戏的段子至今我还能唱两句,有时感觉抑郁的时候会高亢几声用来提提气,治治病。有人认为是那时文艺垄断灌输的结果,但奇怪的是后来我也被灌输了许多吉他歌曲,流行歌曲,也未能挤掉 “穿林海,跨雪原“ 的高亢曲调。艺术嘛!是用来找感觉的,对味儿就好,消遣就好,管它红与黑呢!不过,人人面前,还要艺术平等,政府最不喜欢草民们的艺术都偏一门儿,难与起哄相区别。

最要提的是,江青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尽管她晚年的革命功夫练的有点儿邪,似乎心术过于正了,而物极必反。其实也不是她的功夫水平真有那般高,还应是师傅的水准更高一筹。

小的时候看电影,开始会有新闻简报,报道中央开大会,我的印象是江青总是独树一帜的自我突显的站起来鼓掌,会场其他的除了念稿的站着都坐着鼓掌。那时候的社会气氛感觉上是周围的人们都在努力的夹着尾巴做人,因此江青给我的印象比较奇特。

后来华国锋接了班不久,传闻中央有人出局了,大人在议论,小孩也要问个究竟,大人说我们小孩懂个屁,我当时才七八岁就直接告诉大人们---是江青,搞得大家吃惊非小。其实,道理很简单,她没有夹着尾巴做人,结果政敌无处不在。

现在想来,江青是艺术家出身,善于表现,也不至于不懂夹着尾巴,她站起来鼓掌或许是表现给谁看呐!是给谁看呢?是给革命群众?给毛主席?还是给她的文革战友?

本来江青的革命的一生的定论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出在文革中她带人口诛笔伐东征西杀,拿文学艺术当现实依据,把理论名词当现实目标,结果把社会上层都得罪光了。后来,文化革命功成了,小将们不会搞经济,只好下乡找饭吃,老将们上岗搞生产。再后来,老将们齐聚社会上层,一举手表决,江青革命的一生就全没了。其实,高岗那革命的一生也是如此。然而作为历史,他们的一生不是参加革命活动,又是什么呢?

讲一个家庭生活常事儿,老夫老妻了半辈子,日子过得不错。都快六十了,老夫出事儿了,找到个小三儿。
老妻说:你这死老头,骗了我一辈子,原来你爱别人!
老夫答:原来本是爱你的,不是别人!以前喜欢熊掌,现在想吃鱼。
老妻又讲:你找小三,就滚出家门,我们离婚!
老夫又答:我晚上还回来,这把年纪不需要离婚,也不想当流浪汉!再者说,和小三一结婚她就不是小三儿了!
老夫自语道:革命干了这么多年,屋里外头的忙活,到头来一句话就要抹杀历史,没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