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叨几件回国遇到的事儿
文章来源: 石假装2015-09-11 07:12:56

1星巴克

      我家附近前几年前盖了个高大上的综合服务大楼,里面的商店换来换去,到现在使用率不到50%,唯有一楼的星巴克非常红火,从临街的大玻璃窗望去,里面总是坐满了人。

     回国从来没进过星巴克,因为太贵,一杯咖啡比国外贵5~8块。这次回去要跟个朋友聊会儿天儿,正好路过那家星巴克,进去要了两杯咖啡。看店员用正要往纸杯里倒咖啡,我马上说:“在这里喝,不拿走”。

     店员像是没听见我的话,继续往里倒,我又强调地重复了一句。店员说:“就这一种杯子。”

     我问:“不是说纸杯不环保,还费钱,在店里喝的都推荐用瓷杯吗?”

     店员:“以前是那样,可是很多客人喝完咖啡把杯子带走了,瓷杯不够用了,只好用纸杯了。”

     喝完咖啡把店里的杯子带走,想得出来?! 作得出来?!

     以前喝汽水、酸奶都要押金,喝完退瓶还钱。这种做法有可能在餐饮业恢复。

 

2 公共汽车对所有的人都免费

    配合北京大阅兵,石家庄市8月28日 - 9月4日期间汽车实行(单号双号)限号出行,期间市里的公共汽车一律免费。不知道有这个通知,28日那天一大早出门,上车要往司机旁的盒子里塞钱,盒子口封住了,司机甩手指往里走,以为后面有卖票的,进去才听说那天开始免费。

    很多路线不熟悉,好在免费,也不多问,坐车只看大方向,来车就上,错了就下,见了那个方向的车再上,上下几次,总能到达目的地的。突然有种“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实现了的感觉。

 

3 河北今年高考兽医比人医录取分高是误传

    今年高考结束后网上传出河北兽医录取分比医学院高很多。见了一个管教育的官友,她说:“那是误传,因为是技术对口考试,考试科目、考题内容完全不同,两者的分数不能相提并论。”

    看来网上的东西不可全信。

 

4 百姓对海归精英的看法

     正好看到一篇外国人写中国精英回国后搞不好人际关系,常常被排挤。提到这个话题,意外的是很多人多说“精英就是回来捞钱的,捞够了就走,根本谈不上贡献”。不能说其中没有这种人,但连一般老百姓都这样看了,欲海归的精英还是慎重些吧。我说的是“精英”,一般人没关系。

 

5 北京阅兵时

    8月20日起北京长安街就很有气氛了。过街天桥上的小贩一下子没有了,站了个保安(警察?),8月20日西单口过马路时被警察查身份证,“节日前”的紧张。节日当天大家都互相提醒“别出门啊”。越是这样越是想出去看看:

     宿舍区里的小超市关门了,大街上的大小店铺都关门了,唯有稻香村开着门帘,但不见客人出入,马路上偶尔有一、两辆车通过。便道树荫下坐着一堆一堆的穿绿色短衫的义工 - 大叔大妈们。

    阅兵结束后的第二天坐1路公交车在长安街上看了个来回,蓝天、鲜花很美,就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几百米一辆警车的,与之有些不配。

  “安全最宝贵”、“安全最花钱”,中国真不容易。

 

6 最讨厌去超市买菜

    大妈大伯们会过日子,买个东西左挑右挑。超市什么都散装,供人任意挑选。一群人围着干蘑菇一个一个认真挑,都不知挑什么样的好那种感觉。你要是买蘑菇,肯定是被无数人摸过的。

    买黄瓜的人挨着个儿地翻,新鲜的也给翻破了皮。敢保证,我买的是被很多人翻过的。腻歪不!

    买苹果的大妈挑你就挑吧,你看不中的别那么甩抛物线似地扔好不好。敢保证,我买的是被很多人甩来扔去的。腻歪不!

    大妈挑好了苦瓜,嫌苦瓜头儿占份量要把它拧掉,拧不懂就用牙咬。愿咬你就咬,可千万别再放回去啊!

    好容易挑好了菜,还的去过秤,一个不长的小队,还有插队的。

    每次都是这样,每次都能遇到吵架的。


7  带老人去医院验血、作CT检查

     去的是北京大学附属医院。 人那个多呀,就像超市鸡蛋特卖那样人头涌动,进出也没个秩序,绕着人躲着人进。据说是外地人迷信北京的医疗技术来求医的。后来才知道外地不是没有医生,是没有设备。
 
    我们是3天前交完费用了,那天只是检查。验血去机器上拿号,拿到号一看前边有80多人,这得等到什么时候啊。我前边的人说:好几个窗口抽,很快就到。

     再一看窗口吓一跳,去过国内银行吧,就是玻璃窗上掏个小口,只能伸进去胳膊那种。一共8个窗口,窗口上面显示号,哪个窗口有你的号你就坐到哪个窗口前的凳子上,把胳膊伸进去。护士问一下名字、抽血,完事。

    去作CT,出来叫号的大夫挺和蔼地问:“要加强(或是加重)吗?”
  
     我问:“什么叫加强?”
  
     答曰:“就是增强清晰度,加强的话还要交1000块钱。”
 
      我有点懵,不知如何是好。不加吧,照不清楚落埋怨;加吧,有种被讹诈的感觉。

      我:“我不太懂,要是您的亲戚或朋友的话,您劝他们加吗?”

      医生:“不劝”。

      老人进去作CT了,我心里感谢这个医生实在。老人出来后告诉我,医生问她你女儿是记者吧。
 

8 抗日神剧

    看了几集电视里播放的抗日连续剧《左手劈倒》,侦探、潜伏、恶棍警察、军人强奸村妇、红军里的恋爱吃醋使坏、侠女、闺秀、恶少、古罗马骑兵对阵……民间喜闻乐见的全包括! 一起看的老人小孩都笑其不真实。 姜文的《鬼子来了》真实,但是至今不让演。国内的文艺工作者实在不容易。别骂人家了。

 

9 一定要起个好网名

     我孤陋寡闻,现在才知道,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里会选一些网上的评论报道。被选的当然都是赞美话,被选的人都有一个美丽的能登大雅之堂的网名,更重要的是网名必须得用汉字,英文字母的没戏,文学城里的多数网名没戏,文学城笑坛常客的网名更没戏。

 

更多文章
  
街串村看日本(图)
  
日本点滴 

   胃大吃八方

  
即兴随笔
  
不是笑话

  
“红太阳”照耀下  
  
锦州“一步半”的家
  
华北平原的青年点

   
重返锦州(图) 

  
希望你们都活着~!
  
有机会去参加一次同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