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时代的消费者权益真相(大陆备份贴)
文章来源: 蒲汇塘渔夫2012-03-19 01:51:38

毛泽东时代的消费者权益真相

最近网上关于315的问题炒得沸沸扬扬,而渔夫无意中看到北大教授孔庆东关于毛泽东时代的消费者权益的论述,觉得这是在撒谎和误导年轻的一代。作为比孔庆东在年长一些的人,觉得必须站出来说明那个时代的真相,免得年轻一代又上当受骗。

首先说明,孔庆东关于现代社会消费者的权益问题的论述并无大错,基本正确,所以听众或者观众可能以为孔庆东关于毛泽东时代的论述也是对的,这里才有欺骗性。

毛泽东时代,的确没有消费者协会这样的机构,因为那个时代,绝大部分的生产者和商业机构都是国营机构,小一点的也叫集体合作社,那个年代,准确的说,文革那个年代,是不允许有私人商业机构的,连今天到处可见的个体户也是不被允许的,除了极个别的祖传小摊贩,例如磨剪刀的,买赤豆汤的(北方叫红豆)可以例外,因为他们被划入穷人的阶级。

文革以前,或者49年以后,本来是有很多各种类型的商业机构,不乏私人企业,但是,经过几次大的政治运动,尤其是社会主义改造,绝大部分的私人企业都被强行收归国有了。

而原来的许多民族企业的创始人纷纷被逼死或者逃亡,例如民生银行的创始人就被逼自杀了。当初,可是党叫他留在大陆的,蒋介石让他做交通部长他都没去。

今天我们知道绝大多数老牌子,原来都是私人企业的,可是,被收归国有后,绝大多数就失去活力,日薄西山了,如今就是一个空牌子而已,早就没有了所谓的品牌价值了。

言归正传,说说消费者的问题吧。

首先,毛泽东时代是没有消费者这个概念的,所以,根本谈不上权益问题,所以也就不可能有消费者协会组织这样的机构了。那个年代,你的衣食住行全部是国家给你安排的,你不要也不行,多要也不行,就是所谓的计划经济。

你千万不要以为国家是会给你包办一切的,不是这个概念!因为那个年代物质极其匮乏,很多人真的是连肚子都吃不饱的,衣服也穿不暖的,因为你买不到东西,绝大多数的生活必需品都是计划供应的,也就是说,是凭票供应的,每家每户政府按户口给你发粮票---买米或者面用;发布票---给你买衣服用;发肉票---给你买肉用;发蛋票---给你买鸡蛋或者鸭蛋用;发副食品票---给你买豆制品之类的副食用,连食用油,酱油,盐,糖都在其列。还有煤球卡----给你买煤球烧饭用的。(当初很多家庭是没有煤气的,电炉是不被允许用的,耗电大,一般的电表承受不住的。)

你或许会说那也挺好的呀,只要够我生活不就行了吗。可是,你要是仔细想一下,这种计划供应的制度怎么可能保证你足够用呢?就是因为东西不够,所以才限制大家的消费,每家都消耗应该消耗的80%,这样不就多出20%来给其他人啦,如果再少的话,就70%,以此类推。

那个年代,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都属于大件商品,需要大家集体摸奖的,举个例子,一个1000人的单位(现在叫公司),每年给你两张自行车票,然后大家像现在摸奖那样就去摸,中了以后,你才可以凭着这张极为宝贵的自行车票去店里买自行车,可是钱还是要你自己掏的,价格大约是一个普通工人大半年的工资(那个年代除了工资没有其他收入,没有奖金的。)所以,你可以想一下,按照那个年代的情况,可能你到退休都未必有机会买上一辆自行车!

试想一下,这个时候,你有辆自行车是多不容易的事情啊,那会管他什么质量问题,有了问题就自己想办法修了,如果你敢投诉说这个厂家的自行车质量不好,首先你不知道和谁说,那个年代电话是稀缺品,只有高级干部等特权人物才可以装的,一般人是连打电话的机会都没有!唯一可能的就是写信了。而如果你真的写信投诉的话,那你就悲惨了,因为很可能被扣上攻击社会主义的帽子,理由是厂家都是社会主义祖国的厂家,都是毛主席他老人家领导下的,你攻击厂家就是攻击毛主席,这和现在一些干部口口声声说你反对我就是反对党,情形是一样的。接着你可能就被剥夺了基本的生活权利,去劳动改造了,而你的自行车,如果是单位里摸来的票,那就被单位收去了,可能连钱都不会给你,因为你已经是一个坏分子了,没有人在乎你的权益了,或者说,你是不配有权益的。

接下来按衣食住行给大家说说当时的产品质量情况吧:

衣:当时每家每户发的布票,大概只够每年一个成人换套从内到外的衣服,换句话说,如果家里有4口人(这是当时最普遍的情况),那么如果爸爸要买一件新上外套,那么妈妈就只能买一条新裤子,而两个孩子就只能一个人换一件新的汗衫,还有一个就只能有一条新短裤了。请注意,是一年啊!!!那么衣服的质量如何呢?这样说吧,如果买的是棉制品的衣服,都有缩水的问题,什么概念呢,就是新衣服一旦洗了以后,衣服就缩小了,如果你是按照正常尺寸买的,那么洗过以后,你可能就穿不下了。所以,大家没有办法,新衣服都买大一点的,等洗过后才稍微合身一些。可是,每件衣服的缩水率并不相同,根本没有规律可循,所以很多人的衣服其实都是偏大的。另外,那个时候的衣服款式非常少,颜色也很单调,基本都是藏青色(深蓝色),所以,在外国很长时间把大陆中国人叫做蓝色蚂蚁,如果有机会看到那个年代的纪录片,你就会明白蓝色蚂蚁这个概念了。当然,深颜色的衣服在洗的时候都会渗出染料来,所以那个年代,深颜色的衣服不可以和浅色衣服一起洗是一个常识。如果今天谁要是发现衣服洗的时候经常掉色,你不投诉反而是奇怪的事了,那个年代是正常的。

除了棉制品以外,在70年代,因为棉花产量有限,所以国家开始推广化纤产品,有个著名的词儿,叫“的确凉”,也有叫“的确良”的。现在谁一直穿化纤的衣服基本上都是非常没钱的主儿,可是那个年代政府硬生生把这个变成了一个时髦的产品,大家都以穿的确凉的衣服(主要是衬衫)为荣。你不要以为“的确凉”穿着凉快,其实正好相反,“的确凉”是化纤织物,不透气,闷热的很,可是那个年代谁也不敢多说,否则就是犯上了。不过化纤的产品比较耐洗,所以老百姓反而很喜欢的,因为棉制品很容易破的,常常要补补丁,而化纤产品就可以穿的久一点了。那个时候对衣服有句口号,也是政府教给老百姓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一共穿九年“。一件衣服要穿9年啊,你能想象吗?你以为这是衣服的产品质量好吗?不是的,是没有办法呀。其实有几件衣服能穿到9年呢?没有几件的(都是那些做客才穿的衣服,平时不穿的),就是一个说法而已。当然,毛泽东自己的衣服是可以穿到9年的,因为是专门定制有专人伺候的,这个不可以拿来和老百姓穿的衣服类比的。(看看关于那些给中央领导做西装的裁缝的故事就可以知道了。)

食:前面说了,因为物质稀缺,所以对大多数家庭而言,就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大约就七八分吧。)当然,那个年代的确没有食品造假,因为不知道如何造假,其次,都是国营单位,做多做少一个样,没有动力去多做产品。而那个年代,化工行业还很不发达,所以化肥也用的少,大多数食品是真真正正的有机食品。可是这不是有意为之,只是就是那个样子的。一旦国家发现可以有化工产品替代的话,就会毫不犹豫的去做的。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酱油了。其实大多数国人在文革时期吃的都是化学勾兑的酱油,只不过大家那个时候有酱油已经可以了,管它怎么做出来的呢。大多数的米也都是陈米,因为国家要备战备荒,每年都把新米替换仓库里的陈米出来。至于发霉变质,你就自己去淘洗吧,有的吃已经不错了,所以根本不会讲究的。而鸡鸭只是过农历新年的时候才有的买,不过真的都是草鸡,或者叫土鸡。蛋绝对是稀缺的,那个年代有一种叫做冰蛋的东东,就是把蛋事先搅碎,然后速冻起来,变成一个方砖的形状,在过年的时候,大家凭票去买一块回来。因为那个年代是没有冰箱的,所以这冰蛋就只能在冬天卖。买回来以后自己化掉,通常都是做蛋饺之类的,因为一旦化掉,必须立刻烧掉,否则就会坏掉,那可是一般家庭承受不起的啊。

而因为当时国家规定个人不可以经营食品的等诸多事项,所以渔民们打到鱼以后,必须卖给国家,而国家的供销社就慢吞吞的把鱼送到菜场里,所以,那个年代,吃到的都是死鱼,今天你去饭店或者菜场,谁要是卖死鱼(当然海鱼不算的)给你,你不发飙或者骂他奸商才怪呢。有时候就是发臭的鱼儿,可是,那个年代很多家庭都很困难,如果遇上便宜一些的臭死鱼,也会被一抢而空的。因为平时连饭都是勉强吃饱的,所以一般人根本无福消受点心之类的食品了。那个年代,大白兔奶糖算是很好的礼品的,一般人是买不到的。巧克力,对渔夫而言,都是很晚知道的名词,至于吃到嘴里,那是四人帮以后的事情了。

因为很多家庭营养不良,所以那个年代人寿命也比较短,大概60多岁死了都是很正常的,后来有些知识分子因为家庭拮据,人到中年就挂了的。为此后来还有一部小说和电影,叫做“人到中年”,看得很多人泣不成声的。

住:这个话题其实很多老一辈的都很熟悉的,以前都是单位分房子,按照一定的规定,可是分到的房子其实都是非常小的,人均大概也就是4-5平方米。这就算可以的了。绝大多数房子都是公用厨房,公用卫生间。早上起来,如果有一个人在卫生间里动作慢一些,立刻要引起公愤的。有的时候,年轻夫妇结婚,单位不够房子,两个家庭挤在一间房子里的也不是个案,这在很多影视作品里都可以看到的。试想,在这种连住的地方都没有的情况下,你还会要求质量问题吗?就是房子漏水,窗户关不老,你都会自己解决的。房间里就谈不上装修了,家具么也是自己动手的搞定一大半的。不过那个时候真的没有甲醛,因为还没有做出来耶。

其实,住房问题是一个很难搞的事情,如果大家都想住大房子,房价自然高涨了,其实,有的时候量力而行才是明智的,如果80平米已经可以满足不错的生活了,就不要一步到位追求160平米,那反而会累死自己的。这是题外话。

行:毛泽东年代,除了北京有一个地铁以外,其他地方都是公共汽车,还有自行车。关于自行车的话题,上面已经谈及,这里不再重复。说说公共汽车的事吧。 那个时候是没有空调这个概念的,所以只要有车坐,就是好的了。而且很多时候汽车会突然抛锚,大家都要下车去推,等到推了一会儿汽车可以发动了,大家再跑上去,而有的时候,汽车发动以后不能停下来,大家还必须小跑步跳上汽车,一些年纪大有的时候会因此被落在半路上,可怜兮兮地自己走回家。我想大多数那个年代的人都有推汽车的经历。因为那个时候汽车的质量实在差的可以了。就是这样,很多人坐汽车也要计算一下。以上海为例,汽车最低票价是5分钱,当年渔夫一个月的零花钱是一毛钱,为了装一个收音机而买一个三极管要5分钱,就只能走2个小时去店里买。可是,当年真的觉得很正常,没有任何不满的感觉。而买到的三极管真的也不知道好坏的,听天由命。大家都觉得这个很正常的。

所以,毛泽东时代其实东西的质量大多数都是很差很差的,而那个时候又是红色恐怖的年代,一般人根本不敢抱怨,而更多人则是无知,而中国人一贯不患贫而患不均,所以给人的印象是那个年代没有什么问题。试想,连肚子都填不饱,你还会有其他想法吗?你总是先想办法填饱肚子再说了。

而那个年代其实特权非常严重的,只有很少的特权阶层才可以无限量的享用食品。而这些在当时都是保密的,一般人不得而知,只是在四人帮被抓了以后,通过批判这些人,很多人才知道这些特权阶层真实的生活状态。而如今,很多事情你都可以从网上看到,所以有人会觉得今天好像腐败的严重,其实一直都是一样的情形,只是知道的多少不同而已。

应该,毛泽东的愚民政策非常的成功,所以至今还有不少人认为毛泽东时代是好的,试图返回那个愚昧肮脏的年代。渔夫作为过来人,希望年轻人不要听信像孔庆东这样的人的谎话,中国不应该倒退那样的年代和地方,如果回到那个时代,许多人会被封住嘴巴的,连饭也吃不饱的。你想想北朝鲜的现状,就可以明白的。北朝鲜没有贪官吗?金家就是最大的贪官家族了。而北朝鲜的老百姓过的就是当年我们过的毛泽东时代的日子,甚至更加悲惨。你如果有机会去北朝鲜看看的话,就知道他们的产品质量是什么样子的。反正据去过北朝鲜旅游的人回来说,除了菜刀以外,没有东西可以买。而北朝鲜足球队来中国比赛的时候,连最便宜的瓶装水也买不起,还是中国人送了他们一大堆呢。可是他们的足球确实踢得比中国队好,这能代表什么呢?有谁愿意过那种买不起最便宜的瓶装水,天天赞扬伟大领袖的生活吗?孔庆东愿意吗?如果愿意,干嘛他不去北朝鲜呆着呢?他不是号称很喜欢那里吗?

中国今天的问题其实绝大部分就是毛泽东留下的问题,如果彻底抛弃这种给中国人民带来无尽灾难的思想,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否则,就只会越来越糟的,无论是产品质量和生活质量。毛泽东其实才是最大的撒谎者,关于这个问题,渔夫有机会再和大家说,而历史学家早就指出来了,有空就看看袁腾飞的讲课或者高华的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