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会消亡吗?
文章来源: 遍野无尘2018-09-14 11:33:51

婚姻会不会消亡? 就是说将来某个时刻,世界上会不会没有了婚姻?

我在多年前写过一篇小文,未婚同居将越来越变为常态 。那个时候我也说过,婚姻是不会消亡的。

很多人想望和正在未婚同居,但是并不一定会导致婚姻的消亡,即便是在很高级社会的将来。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首先要定义什么是婚姻。按照现在流行的观点,婚姻是在政府登记或注册的二人生活在一起的,具有法律连带性的关系。也有的国家和地区认为婚姻可以是政府认可的,具有某种连带法律责任的二人关系(不一定要登记)。政府认可的意思是,婚姻的一方,不能说走就走,甩手不管不顾另一方,如果另一方有某种要求。

人们的需求无非是精神和物质。有人认为婚姻会消亡的一个假说是,当物质极大丰富的时候,婚姻(的依赖)会成为没有必要。也有人认为婚姻消亡的原因是,人们需要自由,精神上需要独立。还有一个假说是,人们对于过去那种“传种接代”的婚姻不再需要,或者认为有无子女不再成为必需。

如果财富是婚姻的重点考虑,那么是不是很多有钱人都不需要结婚,或者不想结婚? 固然,有些有钱人是真的不想结婚。据传,有一位互联网的老大说,不结婚是怕自己的财产受到损失。但是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有钱人,还是向往婚姻的,甚至不惜冒着财产损失的巨大风险。所以财富的极大丰富,本身并不构成对婚姻存在的威胁。有钱人想结婚肯定有其它原因(企图财富以外的原因)。

第二,说说婚姻导致人们的“不自由”。 应该说,自由是相对的,并且人们也不会,不想追求完全的“自由”。男女感情的产生,本是就是对自由的束缚。因为爱上一个人,就在感情上有了依赖,依附和羁绊。感情本身就是从自由状态转变为受束缚状态。可是这种不自由却是自愿的,不自觉的,经常发生的,谁也难以阻挡的。因为人的天性,人们需要这种“不自由”。因此,从人们需要“自由”而推断婚姻会消失,是不符合逻辑的,除非人类会变种,不再分泌荷尔蒙。

第三,人们不再看重传种接代,因此,结婚成为没有必要。应该说,很多人的结婚并不一定是为了后代。很多黄昏恋,很多丁克婚姻,他们都没有考虑到“生儿育女”,但是他们都进入了正式婚姻。为什么?他们肯定有考虑所谓“后代”以外的其它想法。所以用人们看淡了传种接代,而预测婚姻的消失是不全面的。

将来的社会肯定还有男人和女人。而男女关系之间最重要,最有吸引力,最普遍的,最持久的,和最圣洁的关系,就是男女之间的那种感情,或者叫做爱情。有人说有了感情又何必结婚。这话很对,对有些人来说,结婚成为“多此一举”,甚至有无一场婚礼也无足轻重。但是同样,对于另外的一些人,他们说,有了感情,又何必拒绝结婚呢? 对他们来说,结婚,在感情之上再锦上添花,不是更好吗,至少不会变差。一场终生难忘的婚礼,本身就是一种享受,一种终生回忆都会有万分甜蜜的感受。既然可能,有何必拒绝呢,何必放弃呢?

家庭可能消亡,并不等于婚姻会消亡。当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后,婚姻并不会成为追求爱情的羁绊。 相反,可能成为使其感情更加牢固的方式。因为那时候,财富金钱不再在婚姻的考虑范围。那么结婚,又会有什么风险呢? 结婚,至少可以向社会,向其它潜在的竞争者,宣告感情的归宿和领地。(当然如果有人结婚时还不满意,还想高就,则另当别论。)

人,生而不同,人们的性情和喜好,千差万别。有人可能不喜欢婚姻的束缚,因为他们向往“放任自流”,他们可以“随心所欲”。但是肯定有些人,不喜欢那种生活方式。他们希望有种稳定的两性关系,他们希望对感情专一。要知道大自然大多数过程,都在趋向于“稳定”。所以稳定也是有人的期望,特别在年老的时段。有人认为有很多性伙伴是一种享受,有人则认为专一于一偶是一种幸福。有些人可能在年轻的时候,喜欢花天酒,然而到了中老年时,则希望宁静而致远,希望能朝夕相伴。所以婚姻对有些人会是一种桎梏,但是对另外一些人,则是感情的避风港,和身心的歇息地。

为什么有人会认为婚姻将来会消亡,因为他们很多是从财富方面出发,考察婚姻的轨迹。因此认为婚姻的财富基础变迁,会导致婚姻的消亡。这是一孔之见。恩格斯就犯了这样的错误。 他老人家谈论婚姻,只从社会财富(分配)的角度考虑,几乎没有考虑到人的心理和天性。

有人认为,传种接代是一种“陈腐庸俗”的观念,因此推断将来靠人工(孵育)可以生养下一代,或者让社会管理人类的繁衍,因此婚姻成为没有必要。 其实很多人生儿育女,并不是为了人类的繁衍,不是想到传承血脉,而是人作为生物的天性,就象鸡鸭孵蛋一样是一种天性,人们喜爱光亮色彩一样的自然,是一种精神需要。他们认为生养孩子的过程,才是一种人生快乐的源泉。当然,也许还有荷尔蒙的原因。虽然生养孩子,不一定要有婚姻,但是一般来说,有了婚姻,对生养孩子,没有多少坏处,相反稳定的家庭婚姻生活,肯定对抚养孩子是有利得多,即便婚姻是暂时的。教育的公有制,所有的孩子由社会统一抚养,打消了在家庭中常作为抚养者的女性的后顾之忧。这一措施是为了瓦解男女平等的根源。但是同时,也就剥夺了人们享受生养的人生乐趣,扼杀了女性固有母性的天性,剥夺了她们无可替代的快乐。这可行吗?

婚姻使得社会便于管理。有了婚姻关系,可以降价社会管理的成本,社会能更好的理顺人们之间的关系。婚姻有助于人们之间的协作和交往。假如绝大多数同居而不去政府登记,而同居生活又可生养下一代,这自然并无不可。但是真到那个时候,同居两人的法律连带责任还是会有的,例如国家(社会)会规定,同居超过一年,就应当产生连带的法律责任。在实质上,这种责任并不因为你是否在政府登记而有所不同。那么登记还是不登记,并无实质的区别,因此可以把那种同居达到某种状况的男女定义为“婚姻”。因为便于管理,有利于社会的稳定,至少当一个人失踪时,会有一个人向政府报告吧?做父母如果对儿女有所担心(安全),有(比较稳定关系的另一位),可以随时了解一些状况吧。这种状况下,婚姻至少不会使得事情变差。

总之,交通再先进,人走路的功能不会被代替。通信再发达,说话总会是必要的。科技再先进,教堂的功能还是需要,因为人需要精神的寄托。社会再先进,婚姻的功能还是有益有利的,因此不会消失。当然婚姻的功能会减弱。但是对于一部分人来说,还是必要的,绝对有益的。婚姻是人的社会性和人的天性相结合的产物,并非单单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产物。因此只要人的天性不变(荷尔蒙还有),人的社会性还存在(人与人之间的特殊关系),婚姻就会存在。

既然离婚并不难,结婚就不会造成人们恐惧和压力,只要利大于弊,结婚会经常发生。

婚姻不必白头到老,如果感情不能地久天长。婚姻还会存在,因为人们的感情需要相对稳定,即便是暂时性。

倒是有一种可能,将来人们可以申请有限期的婚姻,例如五年,或十年,同时又有相当的连带责任,如果到时候当事人不再renew,婚姻的某些预设的连带责任会自然产生或者消失。但是婚姻,这种相对稳定的两性关系,永远不会而消失,除非政府强制。

 

附录:

下图可以看出1960-2010期间,33-44年龄段对婚姻的态度。

1. 离婚率增加但是变化越来越小,说明会有一个平衡程度(level),不会直线上升。

2。受过较高教育的提前达到某个level,并保持。如果文化程度较高代表将来的方向,那么婚姻趋于稳定会是将来的趋势(虽然其level可能会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