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沉浸在家乡的春色里 (三)
文章来源: 濛濛江南雨2017-05-05 16:02:26

    早就听说惠山古镇有很多座祠堂,其中含有丰富的人文典故,且政府正在准备材料申遗。我们李家祠堂也在那里,我还从来没去过。
    用"我们"这个词,可能我不够格,按照传统,女儿出嫁后,就不算是娘家人了,真到了祠堂,我算不算李家后代?我也不知道。不管怎样,对先辈恭恭敬敬肯定没错。

    写到这里,我心中突然冒出一个疑问,假如我没有出嫁,算哪家人?算李家人,那是不是因为可怜我?不算,那不成孤魂野鬼了?反正会有什么说法的,我没必要知道。对这类传统,我不感兴趣。

    沿着小时候祭扫烈士墓及春游的方向一路前行,陌生的变得熟悉,熟悉的又变得陌生,或许这就是时间的一个简单的轮回。想起第一次爬上惠山居高临下俯视美丽的田园风光时的那份欣喜,似乎以前的一切就在眼前;看到烈士陵园被包围在众多建筑群中不刻意寻找都难以发现,又感觉同学们排着队走进那大门的场景完全是退了色的黑白画面。

    岁月改变了事物,时空错乱了以往,我不得不面对。

    记忆中,惠山直街以前是通公共汽车的,现在改建成了旅游街。不像南长街,这里有文化底蕴,且承载了我儿时的好多记忆,逛起来有意思多了。看到下面图中左右两棵银杏树,一下感觉档次提高了好多

    小河边有很多喝茶的桌椅,环境不错,10块钱,可以坐那里喝半天。那天不是周末,坐那里喝茶的好多是退了休的人,自己带上瓜子花生,聊得很热闹。虽然座位比较挤,虽然好多人抽烟,不分吸烟非吸烟区,但小老百姓有这样一个喝茶的环境,真好

    上篇写南长街时,提到半真半伪的修建模式,有朋友留言说要"去体验下江南的古镇、水乡!感觉该是你有些苛刻吧,或许是你记忆中的美好时光在挑剔?" 她说得对。哪是真哪是伪我辨别得出来,看到有些本该精致的活做得如此粗糙,确实有些挑剔。
    可去过惠山古镇,我不再挑剔了,这源于一件小事。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惠山镇祠堂的那块石牌那边,有很多装饰,其中大多数是鲜花,另外还有一些人工做的大型蝴蝶,彩色塑料纸风车等。我正心想着,怎么做得这样花狸狐哨?陪伴妈妈的阿姨却说:"漂亮到则",并唯一一次主动要求我帮她在那里照相。同样的实景,在不同的人眼里看出了不同的风景。我所挑剔的,正是别人喜欢的,喜欢的人多了,就会有人去做,管它是真是伪是人工还是自然呢?已经存在的,必有它存在的道理,我去挑剔干嘛?
    但我还是没有把那景观拍下来,我不想让大数据分析把我计入喜欢的那一类

    回国后,除了玩,就是吃。现在真正好吃的小吃,不在那些老字号,而是以前从没听过的什么店。小笼包,生煎包,蟹黄包,各类馄饨面条,吃得也很忙。听侄女说,常熟的兴福老面馆的面条不错。妈妈又听说,尚湖的牡丹花开了。跑一趟常熟,也就一个多小时,不亏。
    这个兴福老面馆,位于虞山脚下,环境优美,是我见过的规模最大的面馆,室外乌泱泱一大片,根本数不清有多少桌子,坐的椅子是清一色的藤椅,好久没坐了,很喜欢。可惜,面条没有那么好吃,浇头油太重

    旁边就是兴福寺。想起老外婆以前特意来兴福寺烧香,现在已离开我们三年了,便又来到兴福寺。到底是游玩还是缅怀,连自己也搞不清楚。

    不知为什么,寺院里面挂着很多红灯笼,想找个和尚问问,没找到。

    游过蠡园再来尚湖,实在不是个好主意。然只要不挑剔,总能看出好风景

    这是座吊桥,因恐高,我从没想过去玩真正的吊桥,没想到这离水面很近的山寨吊桥,圆了我的梦,谁说山寨的不好?我就只能玩山寨。

    牡丹花园根本不成气候,大多数还没开,些许已谢了,盛开的几株和妈妈合了好多影。大哥沿着尚湖走了一圈,完成了锻炼任务,我们高高兴兴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