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二)
文章来源: 花甲老翁2019-01-09 05:43:59

 

長輩因受過抗日戰火的折騰,因而說話中喜歡帶有[和平後]這三個字,相信和平後我們家族,是香港首批享有留聲機,收音機,雪櫃,及小汽車的人們,留聲機像一個有五個櫃桶的家具那樣大的,置頂的是機器,下面是放唱片,擦子,唱針等物件,轉速是78/分,唱片是硬黑膠做的,唱針是鍍鉻的鐵針,聽正反兩面便要用兩枝唱針,還要轉發條(驅動力)兩回,當時也有錄音機了,訊號是錄在一卷不锈鋼線上,效果當然不理想,要直到60年代中,才有用軟膠帶鍍上磁粉的綠音機出現,效果是理想的,但音質始終比不上唱機(這時說留聲機便沒有人懂了),電影方面是由黑白默片(無聲),發展出彩色和有聲的了,進而狐形大銀幕,杜比身歷聲(享有尊利權)音響,唱片這時改進至軟膠碟,轉速分為流行音樂的45/分的細碟,綠有兩首歌曲,大碟的轉速是33.1/3,直徑有一英尺多點,可以容納整首交響音樂,或十多首管弦樂,小夜曲,華爾戡等小型作品,德國是音樂大國,所以她的品牌DGG是首屈一指的音質,流行歌曲是副牌寶麗金,美國是RCA,紅色貼紙是古典音樂,流行歌曲好像是藍色的?商標是一隻狗對著留聲機的喇叭筒,英國品牌是DACA,那時唱針是無需更換的了(用了鑽石鋼材),唱臂首屈一指的18寸長度SME可以做到零針壓的了,有了晶體菅和鐳射唱片後,好像以往的器材被淘汰了,但我知道正牌玩家認為鐳射片的音質太硬了,要用回黑軟膠唱片和真空管的擴音器材呢.

在歌曲方面,長輩的年代是聽粵曲的,因此本人也是由粵曲開始的,記憶中有薜覺先的胡不歸,馬師僧的我為嫏狂,何非凡的情憎偷到瀟湘館,小明星的多情燕子歸,到了堂姐們讀中學時,便跟著聽四大歌王的歌曲了,名符其實的是老翁才說得出來的,呵呵._ 

強烈勸請各位去學習跳舞.

後記 ; 先父四,五十年來,是從不聽歌曲的,那一年(60年代),忽然買了一套HI-FI身歷聲的音響設施回來,一入手便是聽古典音樂,我討厭那些,沉悶,長長的曲子,不認同他會欣賞,當時資料不流通,也沒有樂評人推介,不明內裡,還奇在他是卡拉揚指揮家的粉絲,今年我在google一搜查,方知道此君是德國人民心中和政府眼中的國寶,父親是天生懂音樂的,而我時至今日還是只懂追求旋律的無知之徒,他前生是否個音樂家呢?因此我篤信輪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