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名叫丽江的城市
文章来源: 托宝猫2013-03-07 05:01:30


丽江这个城市跟我还算有渊源。所谓渊源,当然也只是“我认识它、它不认识我”的关系。我很早就认识丽江,在很多年里去过很多次,一度很熟。

我跟丽江的渊源,首先是因为我家乡离丽江不远。我外公娶亲之后,据说还考上了丽江的中学,可惜家里没钱供学费,“哭了一场,只得算了”,我外婆说。

96年大地震之前,丽江只是一个破破烂烂的小县城。我小学三年级时班里组织去那里春游,去玉峰寺看那棵当时很有名的千年古茶。在现在的福慧路买冰淇凌吃,我还记得清楚,五毛钱一个双色冰淇淋。也跟老师去某家饺子馆吃了饺子。

带队的班主任是我妈妈的朋友。我在玉峰寺的山茶树下跟她儿子合了一张影,我七八岁,那小男孩四五岁。如今那照片还在,山茶树还在不在我不清楚,我的老师却已不在了,她四十多岁时罹患癌症去世。

当时觉得去趟丽江已经是了不得的远征。在山路上绕啊绕啊绕很久,来去晕车晕得一塌糊涂,今天想想,怎么那么羸弱。

过了几年,丽江地震了。然后丽江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展起来。我家乡的人遥望玉龙雪山,常常酸溜溜地说:“丽江这地震,算是震发了!”

光一次地震怎么能震发呢?事实是,丽江很托了当时的云南省长的福。那省长是丽江人,为家乡建设也算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次去丽江,我才知道当年的和省长已经于六年前在北京去世,“应云南省及丽江人民的要求,其骨灰运回丽江,安葬在黑龙潭公园”,丽江人还是很感念他的恩德的。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我去过很多次丽江。亲眼看到街道越来越宽、人越来越多。因为去得频繁,所以还算能抓住这城市的脉搏。就算街道上慢慢涌出许多戴红帽子举着小旗的外地游客,也并不觉得太突兀。当时的丽江有两个老头儿很出名,一个是搞古乐的宣科,一个是卖草药的和士秀。这两人都被游客们吹上了天,我们同事之间说起来却都当笑话。当时我就觉得这两人已经老得不得了,今天不知是否还在世。

当时跟我一起出差的男同事风华正茂,丰神俊朗,谈吐风流,我对他很是仰慕。然而再仰慕也不过一起喝喝酒聊聊天而已。所以现在人们一提起丽江就扯到艳遇、一夜情上面去,我不得不感叹世风日下。姐姐我当年是单身年轻姑娘,还是号称思想开放的少数民族,在这天高皇帝远的地方,身边放着个心仪的现成帅哥,自己却始终以礼相待(哦,如果有人犀利地认为“这是因为帅哥看不上你,你不想以礼相待也只得以礼相待”,请google最近与“成都九眼桥”相关的花边新闻,就会知道:有些事情实在想做的话,无论如何都可以得逞的)。你们今天开口闭口艳遇,艳哪门子遇啊?花里花痴地把我们云南说得像丽春院一样。

后来,我与丽江的频繁接触中断。于是我有十五年没去过丽江了。虽然我常常回到离丽江不远的地方,抬头还能看到玉龙山顶的积雪,可是我一直没有再到丽江去。老鼐去我家乡的历史也有十年,却从来没有去过这个在中国越来越火的城市。

我不带老鼐去丽江,首先是因为懒。以前东跑西跑得太多,现在只想回到父母家就坐下不动。其次,我内心里始终隐隐觉得,老鼐不会喜欢丽江。

这次,我独自带女儿回国,为了路上不耽搁时间,七转八转,选了一条飞到丽江的航线。那是离我家乡最近的机场。这样一来,在多年以后,我又重去了丽江。

然后我就发现这城市已经变得岂有此理了。

岂有此理之一:古城啊,古你个妹啊!这古城跟我十五年前见到的都不一样,更不用说跟我小时候、我妈妈小时候、我外公年轻时候见到的古城对比了。

站在“古城”入口,我突然明白为什么老鼐不会喜欢丽江:这就像成都的锦里和琴台路,充其量是个重建的东西,“古”在何处?

可是我随即问自己:十五年前的古城,已经算是重建,今天这座,最多不过是重建的基础上再再再重建而已。为什么我十五年前没有感受同样的冲击,今天却觉得简直岂有此理?

于是我就发现了岂有此理之二:天哪,怎么这么多外地人!路上全是外地人!密密麻麻的外地人!

这个现象十五年前已经开始,没这么明显。今天简直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古城里充满了说着各地口音普通话的人,游客、顾客、商店和酒吧的老板,都是外地人。我和我身边的家人,我们是丽江的近邻啊,被这滚滚的外地人潮淹没得无影无踪。那个卖给我双色冰淇淋的肤色黝黑的小姑娘,你在哪里?

站在一个自己曾经很熟悉的地方,看到这地方充满了手腕上戴满粗银镯子、胸前累累赘赘挂着古怪式样的项链、穿着鲜艳扎染长裙和绣花布鞋、一脸酷相地作少数民族状、却明显是汉人模样的年轻男女,这种感觉是很苍茫的。这种感觉你们永远不会明白。你们穿着我们的服饰,眼里却没有我们的神色。你们的脸上画着精致彩妆,双颊上却找不到我们的阳光痕迹。你们在路边的酒吧里弹吉他、唱英文歌、喝咖啡——纳西族女孩子和男孩子这么多年来何曾弹吉他、唱英文歌、喝咖啡?

我也去了束河,这个号称中国最休闲地方之一的小镇。我十几年前当然去过束河,那时的束河当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现在的束河充满了新盖的仿古房屋,各种酒吧咖啡馆,甚至还有一家法式点心店。我妈妈看着潮水般涌来的年轻男女,困惑地说:“这些人是不是在大城市里住惯了,没见过这些矮房子啊?这些矮房子不就跟咱们家的一样吗?”

是的呀,妈妈。就像你看到摩天大楼会惊叹,这些人看到木头矮房子也会惊叹呀。

我妈妈很不屑地说:“可是摩天大楼我不羡慕啊,这些人好像很羡慕矮房子。”

是的呀,妈妈。所以你是个云南人啊。你在画中住,别人只是来看画的而已。最可怕的是,看来看去,看画的人就忘了画,只顾互相看了。

如果老鼐到丽江来,他最感兴趣的可能是白沙壁画。而各个装模作样的古城古镇什么的,估计统统看不上眼。我家老鼐是有慧眼的,不一定要看破旧的东西,但是一定要看“原来”的东西。只是在今天的中国,这个爱好越来越不容易满足。

丽江跟我小时候所认识的丽江,那是完全不一样了。跟我十几年前认识的丽江相比,变化也实在很大。商业化的痕迹太重,整个城市变成了一座商店。小资们误读了丽江,或者说,误导了丽江。于是丽江慢慢就会变得跟桂林三亚没有两样。

但是我转念又想:如果丽江不这样发展,也许会像今天中国的很多小城市一样,乱开发、乱发展、乱盖房、乱丢垃圾污水,乱砍树。现在身为这么有名的旅游城市,基本的环保至少能做到,城市规划也至少能统一。旅游产生的垃圾,也比工业垃圾容易清理。另外,如果丽江不这样发展,我又怎么能一路坐飞机一直坐到丽江?所以得失如何,毕竟不好说。

况且,来丽江的小资们,貌似是很自得其乐的。你们以为找到了阳光、闲适和所有美好的东西。你们向化装成小资的外地商人们购买假银首饰和仿毛披肩,你们在酒馆里一扎扎喝啤酒,在客栈里学着当地的猫发呆,在广场现代化的大屏幕下面跳舞。你们新奇,你们激动。

丽江对于你们来说,不过是一次偶然的艳遇;对我来说,却是我邻家的女孩。你们沉迷于这偶然的艳遇,我却嗟叹邻家女孩虽然锦衣玉食,但纯真一去永不再来。

=====
(P.S. 我把这篇文章的大意向老鼐汇报了一下。老鼐说:“此文观点有可取之处,但充分反映了一个少数民族女人的倨傲。”我说:“傲你个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