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的奇葩——太监
文章来源: 水击三千2010-09-14 03:29:12
儒家文化的奇葩——太监

最近,笔者在看湖南卫视的《大明王朝.1566》,被剧中的吕芳、杨金水、陈洪、黄谨等太监角色所深度吸引,于是就研究起太监了。说起太监,人们自然而然地会联想到慈禧身边的李连英。因此,太监一词,自古以来在人们心目中,好象已经根深蒂固了地为“贬义”的。不是吗?他们总是仗着皇帝宠爱横行霸道,甚或将皇帝玩弄于股掌之上的得势权监。还有如明朝之刘瑾、曹钦、魏忠贤祸乱朝政,颠倒伦常,弄得天怒人怨,最终留下千古骂名。


那么,为什么全世界除掉全盘中华化的朝鲜属国以外,只有中国有太监?日本也是没有太监的.


其一,封建制度本身就是家天下,为此必须多生皇子,以裂土封僵,君、王共守天下。与现代相比,古代医学是不发达的,未成年人死亡率高,即使是皇帝的儿子也是常有幼小就夭折的,因此皇帝要确保江山有继承人,必须多生孩子,为此也就必须多娶妃子,这样皇帝身边的家奴就必须是阉割的男人,否则会可能造成串种,使江山朱颜改。


其二,皇帝要加强皇权,牵制大臣,实行专制独裁,也必须依靠家奴性的太监。我们知道封建帝王是世袭的,皇帝唯恐他人篡夺自己的皇位。一般情况下,皇帝猜忌朝廷的文武外官,总防着他们有外心:但却认为朝夕侍候在自己身边百依百顺、出身低下而又没有后代的内官员可靠。而宦官则往往利用在宫廷中的这种特殊地位,攫取极大的权力,甚至操纵帝上。这些人数量不多,但奴性十足,狡黠阴险、残忍狠毒。一旦成为皇帝的心腹,更是谗谄佞邪,毫无顾忌。他们结成死党,挟持皇帝,假传圣旨,卖官鬻爵,贪赃枉法,陷害忠良,甚至可以废立以至杀死皇帝。在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宦官专权曾演出了一幕幕祸国殃民的惨剧,其中以东汉、唐、明三代为最。秦朝的赵高,东汉的侯览、张让,唐代的高力士、仇士良、田令孜,明朝的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以及清代末年的李莲英,都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宦官。

那么,太监为何可以假传圣旨,越俎代庖?这是因为古代社会信息通讯和交通运输业不发达,皇帝发布命令,没有电话、手机和电报可用的,也没有飞机、汽车等快速交通工具的,这就必须由皇帝身边、获得皇帝信任、能贴切地传达皇帝意图的人,就是太监去下达命令,也使得太监得以像“巫婆”模拟死人说话一样的代皇帝说话,传圣旨,自然也就可以越权矫诏了。


太监们为什么敢于蚕食分享至高无上的皇权?在封建时代,任何对皇权的觊觎可都是大逆不道,是灭九族之罪,一般的大臣都不敢想的,怎么没有那玩意的太监们就敢呢?这是因为太监离皇帝最近,也就是离最高权力最近,长期的接近和染指最高权力,使他们不再把皇权神圣化,也逐步地泯灭了自我角色定位,觊觎最高权力的野心也就日益膨胀,最终会认为皇权离自己只是一步之遥,是唾手可得的。这犹如现代社会的领导干部的行政秘书也常狗仗人势干些越权的事情是一样的。


中国的太监制度祸患最重的朝代是东汉和明朝,也包括唐朝,那几个朝代里太监甚至可以杀死皇帝自行选立皇帝,使国家最终陷入混乱和崩溃。

当然,太监也是人,多数还是穷苦人出身。太监们的缺陷是被割了那话儿,干的是伺候主子的奴才活儿,自然会有人由生理失衡进而心理变态,因此难免传出些“拍案惊奇”的野史轶闻。


这真是:确保江山继承人,

多娶妃子是路径。

为防江山朱颜改,

太监制度要把关。



太监小百科:

太监:通常指经人工手术后丧失了生殖能力的宫廷高级官员,但后来演变成为一种官衔,不一定跟性器官的情况有关。


唐代设内侍省,其长官为监及少监。《辽史·百官志》载,辽代南面官诸“监”职名中,有“太监”之称,但在具体称呼上,仅称监,如太府监。元代的太府和各监,多有“太监”一官(如仪文监、典牧监、典室监、太府监等均设太监)。明代诸监不设此官,但在宦官所领的二十四衙门,各专设掌印太监等,在宫廷内专门侍奉皇帝及其家族。明中叶以后,太监的权力扩大,拥有出使、监军、镇守、侦察臣民等大权。清代相沿,太监成为宦官的专称,设总管太监等为首领,隶属于内务府。


宦官,俗称太监或“老公”。文书上的称谓很多,例如有阉人、阉宦、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太监、内监等等。这些男子生殖器官被阉割后失去性功能而成为不男不女的中性人,这批人是历代王朝在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属的奴仆。


据记载,我国先秦和西汉时期的宦官并非全是阉人;自东汉开始,才全部用阉人。这是由于在皇宫内廷,上自皇太后、太妃,本朝后、妃以及宫女等,女眷较多,如果允许男侍出入,难免会发生秽乱宫帷的事。所以绝不允许有其他成年男性在宫内当差。


我国历代宦官的人数以明朝为最,号称l0万。清朝改革了明代臃肿的太监机构,并制定了一套管理制度即宫规宫法,将明崇祯末年的9万多太监,削减为9000 人。清朝太监的等级极其严格,清朝宫廷内设有管理太监的机构称“敬事房”,又谓“宫殿监办事处”。规定在督领侍下面,有大总管、副总管、带班首领、御前太监、殿上太监、一般太监和下层打扫处小太监之分。发展至清代末期,太监等级更加复杂。在宫殿监中,就有总管、首领、掌案、回事和小太监之分;在各处所中又有首领、大师父、师父、带班、陈人、徒弟之别等等。如此层层节制,一级管一级.一级压一级,统治得非常严密。

清代末年,河北省的青县、静海、沧州、任邱、河间、南皮、涿县、枣强、交河、大城、霸县、文安、庆云、东光,现在北京郊区的昌平、平谷,还有山东省的乐陵,都是出太监的地方。太监都是劳苦人出身,被生活所迫,指望把孩子送进宫里,有条活路,将来也得些好处。当时有的只有10岁左右就阉割净了身,李莲英就是8岁净身,9岁进宫的。民国初年。一个13岁的小太监马德清就被送进了博仪的逊清皇室小朝廷当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