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大院瞧不起小市民,上海是“上只角”看不起 “下只角”
文章来源: 华府采菊人2016-01-17 12:56:24

前段时候大伙儿说到北京的大院文化十分起劲, 大院大院到底什么是大院, 争了半天大致统一成解放后军队的一些领导机关, 吃喝拉撒办公上学洗澡看戏全在一个半封闭式的院子了, 里面住的人以军队干部及其家属为主, 太大的干部没有, 工人应该还是有的, 出院一律以“大院子弟”自居, 哪怕老爸只是个烧锅炉的, 一样看不起胡同串子, 称之为小市民。

联想到上海的情况, 上海基本没有能够类比于北京的大院, 除了上海没有那种中枢军事机关外, 上海的住房实际也可能是另一个原因。

前几日此间一些上海籍知青朋友在一起的时候, 几位住五原路湖南路等徐汇区上只角的哥儿们, 聊起相互认识的一些人, 谁现在何处高就何职, 哪个如今又成了什么什么的, 听得阿拉迭种下只角工人新村的人一愣一愣, 我们从小一起混大的朋友同学, 大多如今就是个在街头打大怪路子棋牌室搓搓麻将的退休老梆瓜。是啊,

这是上海典型的工人新村, 我长大的地方。

也算是工人新村的一种, 不过建造初期这几栋不是给工人准备的, 这是柯庆施为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干部们的, 不过怎么说柯大鼻子的这个举措, 也算是一种真正的共产党人行为, 至少这个我也不记得当年是不是有院墙的东安二村的最里面, 周围的确真的住不很多真正的工人, 柯庆施陈丕显曹荻秋们真的也就住在这里, 真的没有一家一个院子,他们的孩子也真的就是有时自己跑马路对面的东安商场买零食。

衡山路高安路口的西湖公寓, 这种高级公寓大概就没有工人住着了, 资本家工程师医生们, 也许政府机关也有些中层干部被分配住了进来, 最不济最不济的住户, 我想也该是个中学教师啦银行职员啥的, 虽然他们的工资可能比不过八级老师傅, 但解放前较工人更为优厚的收入, 使得他们有能力搬进来的。

这类叫做花园洋房现在成为别墅, 解放前住的大资本家大官僚大买办外国大班, 全得加”大“字, 解放后部分不带政治问题的或继续留住或减少面积, 那些不能再让原住户继续住的, 通过没收或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 房管部门或分配给高中级干部高中级知识分子, 一家或几家则看级别的高低了, 也有部分被房管部门分给了普通老百姓儿变得与北京的大杂院相仿了。都是”花园洋房“, 一家住相当于北京的高干四合院, 士家八家住一栋小楼也就杂乱不堪了。

这些呢, 是全国各地都有的街面房子, 楼下是店楼上住家, 当然未必就是自己的, 但住户到居多真的属于一般市民, 也就是北京人高傲地说的”小市民“。

现在依旧存在的棚户区,不知如今上下水问题解决了没有?

这就是上海比较独特的石库门房子了。

给这些住房排个座次, 第一类花园洋房高级公寓, 第二类石库门街面房工人新村, 第三类则是棚户区了。

第一第三的好区分, 大致第一类不会在下只角区域, 第三种在上只角区域的极少, 比如永嘉路太原路那一片, 猛一听可是极为上等的区域啊, 没想到吧, 中间居然还有一小片草棚棚的棚户区! 那是少数。

而第二类的类内名堂就多了, 石库门倒是居多在市区,街面房子则上下只角均有, 而工人新村势必在原先比较荒芜的地方, 也就一定是下只角的地方了。

如何来评判相互谁更加瞧不起谁呢? 用婚嫁来做例子。

第二类第三类的,嫁入第一类, 大概就屁颠屁颠的, 不仅如此,小姑娘外带全家很可能引起邻居的一阵羡慕, 反之第一类嫁入第二类兴许还男孩的条件不错还可能的话, 第一类的女孩嫁入第三类家庭则大概就是有人说的那种”翘脚驼背麻皮“了。

第二类的情形比较复杂, 关键是地段, 石库门的住户吧, 往往喜欢自己把自己归于”上只角“, 因为的确大多也能算是上只角, 那么瞧不起下只角的工人新村也就不奇怪了, 但是工人新村的技术工人呢, 往往收入有比石库门的小市民高了不少, 技术工人上百元一点也不奇怪, 而店员小学老师一般银行职员最多也就70多块,要说完全是经济地位决定吧, 又得加上居住地段了。

不过, 确实得承认地段的影响还是蛮大的, 石库门的地处若是邻近与高级公寓花园小洋房, 同学朋友的交往是不限于家庭背景的, 那么他们的平均见识, 就是比下只角的工人新村高些, 阿拉迭种江南新村个人, 来往朋友同学, 居多就是日晖新村等, 要末兆丰路三家里棚户区的, 弄得我伲也会讲苏北闲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