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在文革中的作为是个“玩火者”
文章来源: fa012015-12-27 05:03:10

明年是毛泽东亲自发动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50周年,这场史无前例的“大浩劫”给经历过的人带来无尽的伤痛和记忆,让人无法忘记。说起文革,除了毛泽东以外,人们不得不想到文革的二号人物“林彪元帅”。林彪究竟在文革中起到什么作用呢?我想做个比喻,如果把文革比做一场“烈火”,这烈火烧毁了无数人的理想,前途和希望。毛泽东就是“纵火者”,林彪则是“火上浇油者”。是林彪帮助毛泽东把文革这把烈火燃遍神州大地,所以,林彪也是个“玩火者”。林彪也想火中取栗,他也确实得到巨大利益,被毛泽东树为“接班人”(这接班人还写在党章上),是名符其实的二把手。这让林彪高兴了几年。但林彪的政治智慧还欠缺一些,不像他的军事才能那样运用自如,当文革的烈火烧死了刘少奇,贺龙,等一大批林彪的战友之后,烈火竟烧到林彪的头上,最终林彪也被这烈火吞噬,成了文革的“殉葬品”。应了那句成语“玩火自焚”。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林彪既是文革的受益者,也是文革的受难者。试想,如果没有文革,林彪还当他的国防部长,他不会死的那样惨,说不定还会颐养天年,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但现实很无奈,权力的诱惑力太大,谁能拒绝权利的诱惑呢?

林彪在文革初期无疑是助纣为虐者,没有他,毛泽东发动文革恐怕难以如愿,或者根本做不到,因为在中央高层除林彪以外毛泽东是没有市场的。所以才有毛泽东悲愤的发泄“北京市委针插不进,水泼不进,连发表一个小册子的权利都做不到”。  可见毛泽东在党内是何等不得人心。这也怪不得别人,文革前的大跃进劳民伤财,得不偿失,简直就是败家行为。三年大饥荒又饿死几千万人,让毛泽东在党内威信扫地,毛泽东被迫隐退,刘少奇领导恢复国民经济建设到1965年时,中国又有了希望,。这使刘少奇在党内威信超过毛泽东,l引起毛泽东的妒忌。这也是毛泽东决心要打到几乎所有的老干部的重要原因。林彪出于政治投机的目的,积极参与并利用其在军中的影响力帮助毛泽东实现了“改朝换代”的愿望,自己也成为二号人物。但林彪想不到的是这“接班人”只是毛泽东给他画的一张“饼”,可望不可即。所以导致林彪与毛泽东的决裂。林彪的死至今是个“迷”,真相一直不得而知。共产党的“黑匣子”里藏着太多的秘密,这些秘密何时揭开,等待历史的回答。

反思文革,在专制制度下,独裁者的权利一旦失去了约束,就如同洪水猛兽一样,必然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意想bu不到的灾难。所以避免灾难的唯一途径就只能是结束独裁专制制度,建立有益于人民和国家的民主宪政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