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孟非的小面”关门说说北京的几家餐馆
文章来源: 婉妮2018-04-29 09:20:49

今早文学城新闻里“孟非的小面”关门的消息,引得我想说说对北京几家餐馆的印象。

那是北京秋日里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办完事情已经错过了中饭时间。径直走进附近的一家商城,想去找个餐馆填充略感饥饿的肠胃。抬眼一看,“孟非的小面”就在眼前,从外面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店里面的环境。于是走了进去,是孟非的名字让这家店更多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记得鲁豫采访孟非时还特意介绍了孟非的面馆。店面不算很大,也不算小,不很明亮的灯光,大概要的就是这种格调。看上去挺干净,还有Wi-Fi,七八成的占座率,就餐者基本都是年轻人。坐下点了两份面,服务还不错,一会就送了上来。在我看来,做一碗好吃的面,并不是非常难的事情,北京街头很多小店的面就非常好吃,价格也不贵。而对孟非小店的面我真是不敢恭维。味道极为一般,绝谈不上鲜美,价格也不厚道,吃完后就想以后不会再来了。本以为,我们只是要了两份面,印象不一定全面准确,不好妄加评论。现在看来这感觉或许真是反映了一些事实。对孟非一直印象不错,觉得作为主持人他比较机敏睿智,主持风格也很自然,但是他的面馆真是令人失望。只是靠名人效应,毕竟还是维持不了多长时间的。

(孟非的小面)

再说说北京的老字号“护国寺小吃店”。改革开放后,“护国寺小吃店”成了著名的老字号,接连开了很多家连锁店,每次回国也会时不时去吃上一次。没想到做工越来越粗糙,质量越来越差。去年到北海公园游玩,看到公园内的“护国寺小吃店”,尽管刚刚吃完午饭,还是抱着希望进去点了一些食物。不仅味道差,量不足,卫生不干净,服务员的态度也不好。一碗油豆腐汤,里面仅有三块不算大的油豆腐,外加了两三个豆面丸子,本来油豆腐汤和豆面丸子汤应该是不同的两个品种,不该混在一起的。给我的感觉不是一般的差。店里用餐的人不少,都是些非本地的游客。这样的质量来代表北京的老字号品牌在经营,在推广,真谈不上是弘扬传统小吃,而是有损北京餐饮业的名誉,也有损北京小吃的名誉。小时候记得东四附近有一家“隆福寺小吃店”,比“护国寺小吃店”面积更大些,口味也不错,现在估计早就没有了,倒是很怀念他家的味道。北京牛街的清真小吃给我的印象也是一直没变,始终坚持着做工精细,保证质量。

(此图片来自网络)

那年回国,几个朋友相约去有着二百多年历史的老字号品牌店“砂锅居”就餐。点菜的朋友是个很熟悉北京餐馆并非常会吃的人,要了几个这家店的传统特色菜。菜不算粗,但味道极一般,价格比较贵。难怪店里生意淡淡的。如果仅靠老字号品牌,没有上好的质量,也是很难经营好的。

现在北京吃饭真是方便。餐馆多得数不胜数,新的餐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其中不乏很多经营得非常好的连锁店。

以前北京人吃涮羊肉,最著名的是“东来顺”,后来“海底捞”进驻北京开店后,非常火爆,服务,品位,就餐环境都不错。每次去都要等位。近几年“呷哺呷哺”作为一家物美价廉的涮锅店,很快占据了一席之地,经常是人满为患。每人一锅,调料随意。食材新鲜,品种多样。王府井东安市场里面“呷哺呷哺”和“东来顺”恰好是隔窗相望,那天看到两家店内截然不同的场景。“呷哺呷哺”里宾客满座,“东来顺”精致装饰的硕大厅堂,只有寥寥无几的食客,这萧条的景象确实令人唏嘘不已。但愿这种尴尬的反差不是天天呈现。

再说说我非常喜欢的“南京大排档”,喜欢他家的菜品,价格也不错,地道的口味,那盐水鸭味道纯正,没有一点禽类的异味,糍粑也是外焦里糯,酒酿赤豆汤圆,味道醇厚,虾子面、美龄粥,还有那鸭血粉丝汤也是令人吃过不忘。总之每次吃完后还想再去,想尝尝他家更多的美味。

(南京大排档)

最早吃“外婆家”,是几年前在北京王府井的东安市场内。以后几次去都要排队等候很长时间。在寸土寸金的王府井,开这样一家江浙菜馆,味道和就餐环境都不错,价格还平实,怎能不吸引食客。很多人慕名而来,为了吃他家的菜,等上一两个小时。据说现在北京已经开了很多家“外婆家”。口碑是最有效的广告,好的味道,好的服务,还愁没有顾客么?

(外婆家王府井店)

“绿茶”也算经营得不错的一家连锁餐厅,就餐者年轻人居多。喜欢他家的鸡汤馄饨。

渝信川菜,看店名就知道是以经营川菜为主。这是一家集菜品口味、质量以及性价比都很不错的餐馆,无论是自家人就餐,还是宴请朋友,都是很好的选择。每次回北京都免不了去吃上一两次,或陪家人,或邀朋友。印象极好的一家餐馆。

(这是东长安街渝信川菜店,此图片取自网络)

当然,这里提到的都是价格适中并且我去的比较多的餐馆。北京好的餐馆,高大上的餐馆还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评论了。

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