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聊几句一个海不归的网络观与爱国观
文章来源: 老看客2010-01-26 21:57:59

在这个坛子里玩的朋友,有些可能是从国内爬墙过来的;有些虽然是在国外,但是出国的时间还不长、在国外的状态还不太稳定。这些朋友看问题还是沿袭国内的那种传统思维方式。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在本坛因“5*毛*党”话题引发的冲突与对立,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的碰撞。

可能在国内的朋友看来,网评员就是一个正常不过的职业 -- 甚至于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但是,在国外呆过了较长时间、在日常生活中接受到了民主氛围的熏陶的人,对舆论控制是相当反感的,因而也就会对“5*毛*党”的所作所为相当讨厌。你可以说这是西化的结果;但这确确实实是一种人性的复苏。

不过有一点可能是许多人没有想到的:恰恰是这些在国外呆过了较长时间、非常讨厌“5*毛*党”的人,他们通过自己日常工作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自然而然地进行着中外文化的交流、在极力维护和改善中国与华人的整体形象。他们展示在“老外”面前的,是脱离了意识形态色彩的、让人感到可亲可近的东西。

就我本人而言,我的原则是绝不在老美同事/朋友/邻居面前批评祖国,更不用说是“诋毁”。闲聊时我给感兴趣的老美谈过台湾、西藏的历史,让他们了解一个中国的法理依据;我给他们解释过正在不断改进与完善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近年来中学与大学教育的普及率的提高、目前反贪打黑的进展,等等。

如我们所知,大部分老美确实是对外部世界不怎么关心的。但有的同事也爱读书看报,所以我们偶尔也会谈到我国面临的环保、社会保障、就业、房市、两极分化等方面的严峻问题。这时我总是尽量做一些客观、中性的解释。

总之,我对国内的一些负面看法,只在中文网上与同胞们交流。

甚至对我的孩子,我都是以正面的爱国主义教育为主。在家里,我和我太太都注意尽量少在孩子面前提及中国的负面的东西。其实,得益于网络的自由,孩子对于有关中国的正反两方面的消息(主要源于英文)已经见得较多,也逐渐有了她自己的鉴别和判断能力。

两个例子:

1。四川大地震后,我写好了寄给XX中领馆的捐款支票后,特地让孩子过目,以加强她对祖国的爱心。孩子当时说:她今后挣钱了,一定要尽量帮助中国的穷人。顺便说,这次海地大地震,虽然与中国无关,但孩子还是盯着我在网上向美国红十字会救援海地的专项基金捐了款。

2。北京奥运和60周年国庆阅兵,我和我太太都拉着孩子看完了大部分节目。我们大人、孩子一起感受了强大的震撼。但是,作为一个在美国受教育长大的高中生,孩子有她自己的思想:在看国庆阅兵时她一直在为从网上读到的关于某中国贫困山区儿童的苦难生活的故事难以释怀。她对我说:爸,中国如果能把国庆阅兵和办奥运的钱都用来帮助穷困孩子就好!我赞赏、鼓励了孩子的爱心,同时也比中宣部还中宣部地给她解释了一番穷困孩子要帮、奥运与国庆阅兵也要办的道理。

So far,虽然我的孩子所交的朋友主要是地道的美国人,她的价值观也相当美国化,但是中国在她的心中还是有沉甸甸的分量的。她应当不会是老杜经常提起的那种香蕉人,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