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十一,谈谈文学城里面的十个现象
文章来源: MichaelC2010-10-01 15:12:21

作者:麦克西
中文博客:www.MichaelCBlog.com
国内博客:www.Maikexi.net

去年十一中国大陆政府60周年大庆,举办大型阅兵仪式。电视上看完阅兵直播,我写了一篇“关于十一游行的十个惊人问题”,引来正反两方面的反应,有笑的,有哭的,有支持的,也有骂的。从我在文学城一年多的观察,我看到文学城的十个特点,现在写下来,一来让自己“成长”,二来供大家参考。

第一,有很多网友容纳不了不同意见,特别是对中国政府的意见。他们也许在海外已经生活了几十年,成天耳闻目睹西方媒体对当地政府、事物的反面报道,就是没有养成“不同的意见很正常”的观点。假如移民海外几十年的人都听不进不同意见,更不用说中国政府了。容纳不了不同意见的突出表现方式就是扣帽子。中华民族好像是个喜欢戴帽子的民族,遇到自己不同意的意见,就开始帽子满天飞,大家生活在海外很多年也不改这种习惯。

第二,更有甚者,有人喜欢骂人、说脏话的文风。这些人,使用多个ID做马甲,搞个人攻击(Character Assassination),若你发表不同意见,就怀疑你的人品。其实大家隔海看热闹,讨论的是地球那一边的事情,怎么就像挖了他们的祖坟?有必要如此反应吗?大家对政治事物有不同的看法很正常,别人的意见和自己的不一样,就等于人品有问题,至于吗?

第三,中国政府和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祖国都有很大的区别,常人都能明白,这里就不重复。只希望有些网友能够意识到:开一开政府的玩笑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现在国内网上开中国政府玩笑的有得是。何况一个海外网站?再说,开政府和公众人物的玩笑是很正常的行为,因为意见不和,谩骂个人就不正常了。你若不喜欢别人的论点,最好的办法就是别理人家或者就直接地说,不喜欢。

第四,这些人最喜欢扣的一顶帽子是“不爱国”(天下第一帽!)。一年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定义爱国?我发现,几乎没有办法给爱国做定义。爱国本身有排外性,比如孙中山爱的是中华民国,绝对不爱大清国,也无法爱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是三个中国的的确确都是中国,他怎么可以爱一个中国,不爱另一个中国呢?另外,爱国也没有可比性。某某人非常爱国,不能说明你不爱国,我不爱国。在此希望,有些网友再也不要用“不爱国”的帽子去骂人了。在一个虚拟的空间,你只读到别人的个别言论就去骂别人不爱国,并不说明你比被你骂的人更爱国。请读相关博客: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008&postID=22568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008&postID=33034


第五,“轮子”是这些朋友喜欢扣的第二个帽子。为什么大家如此害怕轮子?我很不理解其中道理。当时有人称我是“李师傅”的学生,并引用了“轮子”和“轮轮”等暗语,有些神秘诡异。一开始我大惑不解,后来才明白他们指的是啥。我一再强调,对于轮轮,除了偶尔读读“大 纪 元”和遇到过他们的游行、示威以外,没有任何直接的接触。我在文学城里的一年多来,从没有见到过他们的活动(倒是看到过基督徒的传教活动)。那为什么有人喜欢给“不同意见者”戴上“轮子”的帽子?是不是把一个人和轮子挂上勾,就可以把他搞臭搞死?其实,这是不是说明有人莫名其妙地害怕轮子,几乎到了歇斯底里的地步?

除了“不爱国”和“轮子”,还有其他几个海外左派常用的帽子:汉奸,汪精卫,全盘西化,别人的走狗等等。当然也有右派骂左派的骂法:爱国贼,党的走狗,共党奸细,你还不回国等等。我想骂人谁都会,讲道理,特别是把道理写出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大部分人在网上交流的目的就是“交流观点、知识、经验、体会”。骂人对谁都没有好处,只能反映一个人的水准,不能对交流产生什么积极的影响。

第六,有些网友在艺术上追求“与众不同”,“独特风格”,可就是不能忍受别人对政治事务有不同的观点。比如,有人把北京天安门搞成黑白照片,堂堂皇皇叫做艺术,可是若有人说“北京天安门受空气污染天经常是灰蒙蒙的”好像就有政治错误。作为艺术追求者,拍摄天安门的时候总是要寻找各种别人没有照过的角度和光线,也有意把摄影对象部分虚拟化,这个过程叫做艺术创造。同样的道理,我们对一些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去分析,去理解,不也是一种创造过程吗?

第七,通过这件事和一年来对文学城的观察,我自然地对文学城的主管产生了一种尊重。文学城给海外华人提供了一个非常自由的言论平台,让很多人通过文字创作,写出很多好的作品来。与此同时,文学城本着“言论自由,”“言者无罪”的精神,对正反两方面的文章都一视同仁。比如文学城首页博客链接里,就经常出现两种完全相反的文章,例如,有人赞扬毛泽东,有人反对毛泽东。我的这篇原文,也在文学城首页被链接,很快引来9000次游览。文学城的主人真正体会到了美国言论自由的精髓。即使在海外的传统媒体,这也是难见的现象。

第八,我的文章出来,特别是引起“围攻”以后,也收到很多网友的支持,包括一些论坛坛主。以下是当时收到的一些QQH:

看到你在摄坛都被人都人身攻击了,真是很出意外。知道海外的爱国热情很高的。为什么?看看这个就知道了: http://yanghengjun.com/archives/1813 我不喜欢看张爱玲,但是她这一句说得真是犀利。她说到海外华人爱国时候:“我们不幸生活于中国人之间,比不得华侨,可以一辈子安全地隔着适当的距离崇拜着神圣的祖国。”

我知道你受到"左派"攻击,心里不会开心的。今天别在这里玩太多,清清心,集中思想对付明天的比赛。 从你那里寄来的尤勤的书早已经收到,Thanks. 里面塞着的小泡沫搞得我家一地,这件事迟点我会找你算帐的。哈哈。(这世界不是人人都有幽默感的,所以你要小心。) 中秋节到了,祝您节日快乐!

please see my “。。。” 贴。You are not alone.

横多海外菁英不知怎么就不用脑袋想问题。 嗨。

虽然没有就这事直接和XX联系,我感觉这是XX一人的所为.其他人,大约象我一样,没有好话就不说话而已... 谢谢你说出真话.

对于家乡的系念,是一种情感而不是理智,不为朝代所影响,不为家乡贫富所影响,那是对自己所度过时光的珍惜,是对养育自己山水土地的感恩。和共和国的六十大庆关系甚少。如果有关系,也因为国庆是节日,很多家庭亲友的团聚都在节假日,从而显得与平日不同。这种以国庆为主题的活动,确实带有政治色彩。话说回来,趁着国庆中秋季节,大家热闹一下,也是一件好事。我最受不了的,是反对这类活动的,就带上个反动的帽子,归结成与那轮子有关的。难以想象,在二十一世纪的国际论坛上,还有人要回到以前专制的时期,有异议的就要算作另类,打入冷宫。

第九,文学城里面人才济济给我印象很深,也可以说海外人才济济。方方面面的人物、天才、大师都有。这么多“红旗下生的蛋”在海外为其他国家做贡献,是中国的损失还是中国的获益?。通过现代技术,难得有这么一个网上空间供大家“臭味相投”。可就这么一个小小的文学城,怎么中国政府就容纳不下呢?中国政府是不是想用黑布把中国的老百姓的眼睛都蒙上,耳朵都堵上?

第十,很有趣的是,我的十个“惊人问题”发表之后,北奥同学做了全面、娱乐的回答。现在针对她的答复我再做一次说明,把原来的十个问题和她的答复一起放在这里供大家继续喷饭。重新读一年前的文章让大家重温那十个“惊人问题”,看看它们到底是不是“洪水猛兽”?

对“北奥【对十个惊人问题的答复】”的再答复

(下面绿色的是北奥的原文,红色的是我的原文,黑色粗体是新加的)

看到了麦克西有关国庆游行的十个娱乐性的“惊人问题”,很有意思。同样是为了“娱乐性”,我试着来几个调侃性的回答。相信我和麦克西在尤勤的追悼会上见过面,也算是间接的朋友吧。

麦克西原文:(1) 胡主席67岁了,为啥就没有一根白头发呢?用了什么灵丹妙药?也给咱们老百姓用用呀。他的表情一直很严肃,不像大庆,但见到女兵队伍时,他还是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滴。小胡是天安门城楼上的领导人中唯一穿毛服的,其他领导清一色西装。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上,那也太西化了吧?太没有中国特色。

北奥回答相信胡主席是染了头发,不仅是胡主席,政治局的九名常委都要染,“要染大家一起染吗”这是开常委会之前的一个程序。当年给慈禧太后第一次染发的那个外国人被封了一个“二品官”,我想现在这位“染发匠”的职位也不会低于“处级”。胡主席从清华的学生主席熬到国家主席也不容易,遇事不漏声色是个硬功夫。不过那个主播室里的导播捕捉到胡主席见到女兵时的开心一笑,而且及时切换成功,让大家看到那灿烂的一幕应该是 “劳苦功高”地。

麦克西再答:染头发是很平常的事,大家也一定能猜得到。但集体染发就不太平常了。而且,“领导集体染发”这个议题在中国一定是文字禁区。难以想象,会有大陆的报刊去公开讨论这个问题。我自己就染发,有染发经验的朋友一定知道,要每天做到头发没有任何白发痕迹,非隔两三天就得染一次。作为大国领导,他们有这么多的时间吗?

(2) 江主席已经83岁了,身体还挺好。假如他像毛泽东那样,在主席位置上做到老,今天他应该还是中国的主席,还轮不到小胡。不过,老江还得谢谢老邓让贤。这可是新中国60年里最大的进步呀。

从习近平的地位可以看出中国接班的程序基本完成,同意麦克西说的这是中国近六十最大的进步。其实老江刚上台的时候还是干的相当的好,这是有目共睹的,他那几句英语和京剧也代表了一种进步。不满的声音是在他退下来之后,年纪大了考虑问题就不那么全面了吧。不过有一点要说明:今年老江是83岁, 可是明年一定要说成是85岁,要不你会犯错误的。

至少这一条是赞扬大陆政府和官员的。不知为啥有人觉得这也是酸?

(3) 十多万人聚在一起,游行过程就两个半小时,加上准备、等待,肯定四个钟头以上。他们是如何解决上厕所的问题?我前几年逛天安门广场时,找厕所好难呀!

我是北京人,上学的时候参加过几次游行。在天安门广场四周和长安街两侧马路的地上有两百多个“厕所坑”,下面是地下管道,上面用铁盖子压着,每到游行和集会的时候在四周支起帆布和铁架再打开铁盖子就是现成的厕所。当然我想现在应该是“流动环保车”了,就像美国的建筑工地一样。不过几万人在天安门广场呆七八个小时,不仅措施要跟得上,人员也要训练有素,从九点半到十二点半三个小时不能去厕所那是铁的纪律。

这种北京“公开的秘密”对于我们这些非北京人来说是很难想象的。非北京人问问这个问题,请知情者介绍介绍,为啥有些人就觉得是“”?

(4) 有一个环保彩车,用绿色打扮。太像民进党的彩车了。后来又放了那么多气球,太不环保。加上游行队伍太整齐了,整齐得让人觉得做作。

看来环保意识已经是全球统一行动了。我不同意用颜色区分政党的做法,民进党把自己说成是“绿党”,用北京话说那可也是“够绿的了”。中国人游行永远是“一边高,一样瘦”,其实像美国的“全民投入”更好,一支学校的管弦乐队出来,好家伙,胖得,瘦的,高的,矮的,男的,女的,全在一起,特有看头。

我们一看到绿色就想起了民进党,是不是很好笑呀?其实,我们一看到红色和黄色在一起,就会想到中国。看到红色,蓝色和白色就会想到美国。我在美国上的大学颜色就是红色和黄色,因为在西方很难遇到这两个颜色在一起,一直觉得有些奇怪。

(5) 很久没有听“万岁”这种喊法了。那是非常封建的说法,和“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很相悖。中国现在执行的是比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优越很多很多倍的“社会主义”,为啥还要用这么封建、不现实的喊法呀?假如再次听到“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万岁,万万岁!”你会觉得很亲切?很反感?很别扭?还是很酸?

中国人喊万岁那可是有悠久历史的,尤其是北京人,见到万岁爷那膝盖不由自主地就弯了。这也是我们搞民主比较难的原因之一吧。我出来久了,有时没等那个“小孩”说话,我就喊出来“他没穿衣服”了。

北京人习惯了“万岁”倒是以前没有想到的。这能理解。但北京人也应该理解,众多的非北京人也许很多已是不习惯“万岁”这种喊法。所以,原文的问题,没有错。也许,喊万岁,也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象吧。

(6) 这次,有很多人在海外一个被祖国封禁的网站上喊“祖国万岁。”祖国不愿意听,也听不到呀。有点像先生被老婆反锁在门外,先生站在大马路上大喊“老婆大人万岁。”如果你已经加入美国或日本国籍,在美国/日本生日时,你会喊“美国万岁”或“日本万岁”吗?如果你自己不喊,你的出生在美国或日本的小孩会喊吗?他们的祖国又是哪里呢?以此类推,美国人在英国过生日时,是不是也该喊“英国万岁”呢?因为很多美国人的祖国是英国。

我想这种情况只会发生在我们中国人的身上,中国从前太弱太穷了。事实上喊“祖国万岁”,一方面是为国家的兴旺而振奋而欢呼,但主要的还是为了我们自己,因为我们每一个生活在海外的中国人都是中国强大的“受惠者”。当然祖国的有些人不敢听我们说什么,还封禁网站,是相当地伤海外华人的心的。

问题不在于喊万岁,而是在哪里喊?如果你我在中国的监狱里喊万岁,是不是有些好笑?

(7) 转播过程,台词里好像没有“祖国60岁”和“祖国生日”这种有严重逻辑错误的说法。咱们的祖国何止60岁?否则,咱们太爷的中国就不是我们的祖国了?还有“祖国母亲60岁”的说法更可笑。假如你我的母亲才60岁,那生咱们母亲的母亲又有多少岁呢?咱们的祖国至少5000岁了,应以那为荣呀。为啥一到国庆,就要为咱们历史悠久的祖国折寿呢?太不爱国了。

我听说这个“严重逻辑错误”的说法已经被人钻了空子,有些人竟以此为借口拉别人不参加国庆活动。其实哪朝哪代都是庆祝自己的年号,没听说过谁欢庆中国诞辰3800年还是5100年,就连台湾很多人还是说民国多少年,他们不会从唐朝开始算,也不会把康熙的年号加进去吧。咱们是没事“抬杠”,可是让别有用心的人一散布,还“得意”地以为找到突破口了那。

本人不知道“被人钻空子”的事,我想那一定与我无关,也与“严重逻辑错误”的判断正确与否无关。

(8) 如今还搞这种大型阅兵、政治游行的国家好像只有:朝鲜、伊朗、智利等。中国如今这么强大,这么发达(有人说20年里会世界第一),什么时候落得和这些又小又穷的国家为伍呀?有人说,“阅兵这种劳命伤财的事,一为了歌功盛德,二为了恫吓百姓。真正的强国,受老百姓拥护,无需搞阅兵。 ”不无道理。

我想明年不会搞了,近几年也不会搞大型阅兵了,民富国强的阴影下还是有不少穷人那。不过我们“站着说话不腰疼”,有时候我们老百姓上嘴唇碰下嘴唇,嘴一张,话就出来了,可是一旦让你到了那个位置,你就不那么想或者不那么做了。试想五年以后麦克西当了国家主席,前面有毛主席,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到你这给中断拉?你不会,那辆价值800万的敞篷红旗轿车的诱惑力是很大滴。

其实我现在已经是主席,是标题党的主席。

(9) 现场转播的摄像过程出了重大技术问题。摄像机摆在天安门观礼台这一边,对游行队伍来说是反光的,结果彩车大都忽明忽暗。那摄影师是不是有点“反啦?”

麦克西是摄影大腕儿,从专业角度上我是不懂啦。可是游行队伍是由东向西行进,你也只能迎着太阳照。最好的摄影位置就是让观众觉得自己就站在天安门的城楼上,所以主摄影机一定也是在天安门这一侧,当然,现场的八个摄影点一定是同步摄影,由导播选择切换不同角度。至于说那个导播是不是摄影专家,懂不懂摄影原理就不得而知了。

“摄影大碗”说不上,小学一年级而已。只是觉得,从“反光”引申到“反啦”的说法有些许的逗乐。

(10)惊人发现,西哈努克竟然还活得那么好。他可是咱们从小就看到的中国一大景色。看上去,他可以比毛泽东、邓小平都活得长。一定有什么灵丹妙药,为啥不给自己的领导用用?还是他那美丽动人的太太把他照顾得太好?好像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外国“领导”就他一个。金日成的儿子离北京挺近的,也是中国的世交、好朋友呀。为啥不请他?

很多人都惊奇地发现了这一点。七十年代毛主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精辟论断还响在我们耳边,谁料想四十多年已经过去了。当年的那个年轻美丽的“莫妮卡”公主如今竟也是满头白发了。西哈努克与世无争,老老实实地在中国“养尊处优”,金正日谁敢要啊?北韩现在对于中国大陆就像是一块烫手的山芋,他可是美国邪恶轴心国的核心人物啊。

我不明白西哈努克对中国的国庆有过什么建树?值得特邀上天安门?难道愿意参加这个活动的外国领导人就只有他一个?

链接:去年的博客:国庆游行的十个惊人问题

 



也许明年十一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