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买豆腐之难
文章来源: 木愉2012-08-25 14:44:56

当年买豆腐之难

 

木愉

 

据杨振宁说,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他父母在日内瓦跟他见面,父亲劝他回国,说国内比过去强太多了。可是他母亲持异议,说上街排队四个小时买豆腐,才买到很不像样的一块儿。杨母的说法可信度比较大。如果说六十年代初买豆腐难的话,文革中买豆腐更难。

 

那时豆腐是定量供应,跟好多稀缺物品一样。定量供应并不能保证到豆腐店里就可以买到。豆腐店里每天做的豆腐有限,排队的人天不见亮就去了。因为买豆腐实在太费时间,每家又大都是双职工,不能花费整个一天去排队买豆腐。所以,好多家都是派孩子去排一天的队买豆腐的。

 

我常常是我家派出去买豆腐的。买豆腐的那天,踏着熹微的晨光,我就跟伙伴们出发了。到了本地那个大水库,沿了大坝旁边的小道下去,就到了豆腐店。那里已经有很多人排队了。有人在义务维持秩序,在小纸条上写了数码,从小到大分发给排队的人们。拿了号码签,心里就安定下来,坐在地上,等着豆腐店开门。

 

不料,等到豆腐店快开门的时候,队伍的秩序乱了起来,后来的人不认原先按号码规定的顺序,开始发动革命,破坏旧有的秩序,在豆腐店的门口另外组成一支队伍。

 

大家对自己的位置和顺序不再怀有信心。豆腐店的门板终于打开的时候,前面开始大乱,有人鼓噪着:“发动第一次冲锋!”于是,队伍前面就蜂拥起来,队形不再存在,只是一堆人在前面大轰大拥,跟打橄榄球一样。

 

可怜我们这些教工子弟,斯文地在后面小心地往前挤过去,却究竟不能近前。到了后来,终于到了前面,豆腐却告罄了。豆腐店的门板开始一扇一扇关上。我们只好把空空的提篮依旧扣在肩膀上,踏上归程。还是沿着大堤的小道往上爬去,到了顶上,远处的太阳已经挨着山尖了。我们沮丧地往家走去。

 

这样空手而归的情形常常发生,所以回到家里,父母说的第一句话总是一个问句:“买到了吗?”是的,虽然是去买豆腐,买得到还是买不到其实总是一个问题。

 

那时是短缺经济,很多日常食品都难买到,不过,买到了,吃到肚子里倒是非常放心的。现在不再是短缺经济了,可是,豆腐是否安全,吃进肚里是否有害,却成了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