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月饼,思故乡
文章来源: 废话多多2012-09-30 09:17:11
由【废话多多】

记忆中的节日,总是和吃有关。大年初一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五月初五吃粽子,八月十五吃月饼。

物质供应缺乏时,月饼凭副食本买,一人一个。父亲说他不爱吃甜食,月饼给我和姐姐分了。那时老笑话父亲傻,怎么会不喜欢吃又甜又香的月饼。后来才发现,父亲喜爱甜食的程度,比我有过之而无不及,原来傻的是我。

母亲比父亲精,她总是过完节后的某日,拿出一个月饼来给我和姐姐分,说是小卖铺里卖剩下的。当时人们总抱怨售货员开后门,去晚了月饼就买不到了。可我有了吃的就不用脑子,从来没想过店里怎么有可能有卖剩下的月饼,后来明白傻的又是我。

过节母亲忆旧时,我会想像到带着瓜皮帽的姥爷(假的),满脸慈祥的姥姥(真的),绞尽脑汁也想像不出来总是一本正经的大舅怎么可能那么调皮(半真半假)。而最引我向往的的是月饼放在大盘子里,谁想吃就自己去拿。想像中我会先吃一个豆沙酥皮,再吃一个枣泥自来红,最后吃一个五仁提浆饼,要趴在床上,一边看小说一边一小口一小口的抿。

终于,日子过到了月饼随便吃的时候,各式各样做工精巧的月饼放在盘子里,到嘴里却没有从前那么香,也没从前那么甜。趴在床上一边吃零食一边看小说的习惯也被黑漆板凳否决了。美国的月亮又大又圆,可没有母亲讲起嫦娥玉兔,也没有父亲点出吴刚桂树,只有毫无生灵的高山低谷,冷冷地看着我。过节时没气氛,没心情,只有吃个月饼应应景。

再后来,不知是天气热了,还是豆子硬了。在店里看到月饼就想到高糖,高油,高体重,高血压。倒是身边的蛮夷之人,一入秋就开始叨叨月亮点心。于是开始自力更生,于是发现自己做月饼的好处是可以自由发挥,虽不能偷工,但可以减料。于是发现烤月饼时,忙忙碌碌,满屋香气,倒也有了过节的气氛。

我是北方人,喜欢京式月饼,北京是天子脚下,连带着月饼也沾染了宫廷气味。京式月饼的特点是做工精细,用料考究。比如枣泥馅必须选用核小、肉甜、汁蜜的密云小枣,经筛选挑出大小一致的枣儿,去核,去皮,去渣,粗制、精制、定级、分选,然后方可使用。身在异乡,没有那么多的讲究,于是中餐西做的烤几个酥皮月饼。

所谓酥皮月饼,正式称作翻毛月饼。据说好的酥皮月饼层次分明,薄如蝉翼,轻轻一拍桌子,盘子里月饼的酥皮便像羽毛一样飘下来。这种月饼别说吃,听着都是一种享受。只是我一听翻毛二字,马上联想到皮鞋,于是只有称其为酥皮月饼。虽无意境,姑且以解乡愁。



近来原创有几个与大月饼有关的说法,先有安琦帖子里5人分一个的月饼,后来又有查立给茹菲脸盆大的月饼。于是我烤了一个大月饼,却发现大月饼不是那么好烤滴。不过既然烤了,就拿出来献丑,坐在一边看阿牛如何将其一口吃进去。



《我编编,你看看,法律责任我不担。你转贴,我谢绝,©废话多多拥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