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当中文学校的校长(续一)
文章来源: 姜还是老的辣2010-11-30 08:28:38

三、关于教材

在中文学校这个圈里,对教材的争议始终没有断过。个人认为,没有一个教材是十全十美的,包治百病的。每一种教材都有它的特点和不足,因为它出炉的时期,对象和编辑人的思路都不同。

学中文贵在坚持,只要坚持几年,都会有成效。一个普遍现象是,多数的学校和教师,都最推崇自己侵注多年心血去教授的教材,让他们去更换有很大难度。我也是只对我们学校使用的教材最了解,在此与大家分享。

我们初建的第一个学期使用的是“暨大”的教材。同时我们的校长对“马立平”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经过一个学期的深入研究,无数次教师会议和家长会议的讨论,决定全校换成“马立平”。

个人认为,“马立平”最适合于在美国出生,又在家坚持说中文的孩子。“马立平”对听、说没有太大帮助,不会基本的听和说,也很难学下去。但对读和写,确有它的独到之处。它的直接认字,重复率,词汇的数量,1%生字率的大量阅读材料,是其它教材无法相比的。

我之所以认为“马立平”是中文学校一个很好的选择,还不光是因为它上述的强项。而是它的课程设计的细腻周到,作业的全面充实,对教师要求的简单明确。

对教师来说,不需要增加额外的准备,只要在上课的两小时内,通过讲课,让孩子们对词汇和课文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再坚决督促学生完成作业,就能取得坚实的效果。

对学校来说,也不需要为提高教学质量太过费心,只要督促教师严格地执行教材的要求,就很容易保证教学效果。教师的培训可以比较专注,也比较简单。只要教师认真负责,吃透教材的路数,对教师个人教学水平和经验的要求也不必太高。对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也不会因为教师有太多的发挥空间而走样。

我们的第一任校长,在决定使用“马立平”时,设计了一个家长教师联系表。每星期由教师发给学生。联系表大体分三部分。

第一栏主要是教师对学生和家长的要求,如下次来时要检查什么,听写、默写或朗读的内容。

第二栏是一个表格,横栏是每星期的七天,纵栏是作业的内容。教师按教材要求,并根据学生的记忆特点和承受能力,在每天要做的作业内容和时间对应的小格里加一个空白圆圈。家长和学生对每一天应完成的作业就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孩子们要把每一天完成了的项目小圈涂黑。这个涂黑小圈,具有奇效,屡试不爽。特别是对十岁以下的孩子,他们完成作业不是为了老师,也不是为了家长,就为了涂这个小圈。

第三栏是家长的回馈意见或问题。

有了这个表,家长、教师的沟通顺畅。这比单纯要求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技巧要容易得多,效果也大得多。解决好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并且能够形成一个固定模式和渠道,才是事半功倍,中文学校应该好好抓的大事。

和其它教材一样,“马立平”也有它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个人认为,主要问题是,现代语言的内容不足和不能与SATAP考试接轨。

现代语言的内容不足,指的是“马立平”更侧重传统文化,课文的内容主要是以传统文学为基础的。现代日常用语,特别是近十年社会发展所出现的语言变化,略显不够用。因此,我们对有能力的,教授高年级的教师,希望他们能在“马立平”七年级(十九册)以后,适当增加一些这方面的内容。我没看过“马力平”二十五册(九年级)以上的新教材,不知是否有所弥补。

也许马教授认为,真正掌握中文,达到自由阅读的水平才是最重要的。SATAP是给外国孩子开的,我们的孩子应该具有更高的水平。我对此没有异议。

但我认为,中文学校只是学中文的一个阶段,不可能包管一辈子。SATAP是中文与美国教育系统的接轨。客观上,多数高中毕业前的孩子,都希望通过SATAP的考试来总结这一阶段的学习成果。这也是目前唯一官方认可的考试。我从来都是鼓励学生们去考。即便不是为了申请大学,辛辛苦苦奋斗了这么多年,至少也要总结一下自己的成果吧。

我的看法,对大多数中文学校和学中文的孩子们来说,最好的模式:在八年级结束(初中毕业)前,坚持学好一套教材(当然我还是首推“马立平”)。九年级参加SATAP的强化学习。九或十年级参加考试。基本可以就此告一段落。当然,我还是鼓励,到了高中还有精力和能力的学生们,坚持学下去,哪怕只是跟班听课。但这样的孩子确实还是太少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