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老北京---那时候……
文章来源: 加减2009-05-17 09:06:13
WXC 二野贴的一幅 “在北京要做的50件事” 后边有一幅WXC大腕馄饨候的跟贴,侯爷的跟贴,在前门茶馆里引发了不小的怀旧北京热,大家纷纷模仿馄饨侯的“那时候”,忆起了旧时的北京,在我的记忆中,那时候的北京是:

四合院版

还在院子里玩藏闷儿呢
还用指甲草染指甲呢
还往牵牛花叫喇叭花呢
还摘一片薄荷叶子贴脑门子上呢
种的转日莲还长九个脑袋呢
院子里还搭葡萄架呢
秋天还打枣吃呢
枣树上还往下掉洋剌子呢
还摘榆树上的榆钱儿呢
猫还把邻居扣在盆下的肉吃了呢
还跟着表哥晚上打着电把逮蟋蟀呢
还买电光纸刻剪纸呢
还攒毛主席纪念章呢
还读欧阳海之歌呢
还偷偷学唱外国民歌二百首呢
邻居还养鸽子呢
还听得见邻院三十儿晚上剁馅儿呢

胡同版

还用山里红仔儿缝包儿呢
还在马路上玩跳间呢
还看男孩子们斗蟋蟀,抓冰棍枝儿呢
常看见掏着大梁练骑车的呢
还追着黄毛蓝眼大鼻子的老外看呢
还有磨剪子锵菜刀的呢
后来又来了爆米花的呢
胡同里还有小卖部呢
认识人买芝麻酱时还能多给点呢
卖白薯时还奔走相告呢
每个院里都有上山下乡插队的呢
考大学是后来后来的事儿了呢

街道版

二环路还是城墙呢
还背着大人爬到城墙上去玩呢
还在护城河里淌水玩呢
4路无轨的总站还不是和平里呢
安定门还有城门楼子呢
雍和宫老关着门,大人说里面打鬼呢
孔庙也关着门,听说里面批斗过老舍呢
地坛还不要门票呢
地坛里的草高得能藏起人呢


馄饨侯的原作

我在清华园泡澡时它还在王府井呢
四联剃头的师傅还说上海话呢
后海游泳时还捞过蛤蜊呢
圆明园还不要门票呢
运河还可以随便游泳呢
南池子那里还有北京酱油厂呢
郭德刚还上幼儿园呢
人艺演茶馆的还是于是之和英若诚呢
人们还沉浸在女排而不知道沙排呢
去八达岭还坐火车在青龙桥下车呢
辅仁大学还被人以为只在台湾呢
抽屉里还有60年代在老莫顺初来到叉子呢
大栅栏还有大观楼立体影院呢
那时看美女不是去电影学院,而是去军艺呢
国子监还有文武百官到此下马的碑呢
瑞蚨祥买布还要布票呢
未名湖冬天还可以溜冰车呢
在大觉寺的香炉下还看过金刚经呢
演乐胡同里还有东城区工人俱乐部呢
那时的烤鸭才6块钱一只,还带整只的鸭架汤呢
再早,还看过斗争冯友兰呢
还看过抄他弟弟冯景兰的家的展览呢


茶馆 BARBARA的那时候

(这时候早了点)
城里还有三轮呢
出城还见得着拉骆驼的呢
五一十一还游行呢
长安街上还过坦克呢
老头还戴毡冒呢
老太太还绑褪带呢
叔叔还攒电报发报机呢
阿姨周末还去中南海跳舞呢
我爸兜里还插一支派克笔呢
我妈骑车老太太们还拿那当西洋景看呢
院子里还有毛房呢
大缸里的水还是挑水的送来的呢
胡同口还有摇煤球的哪儿
鼓楼后边还有照相的呢
人人都会说几句候宝林的夜行记呢
家家都听话匣子里马连良借东风呢
唱歌还唱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呢
集体舞还跳5iii765 5222321 5iii765 5567ii........


茶馆阁老的那时候

人人胸前挂着大像章呢
早晨起来高唱东方红呢
男女老少狂跳忠字舞呢
睡觉前还要晚汇报呢
兜里必须揣着小红书呢
下乡先吃忆苦饭呢
公主坟还睡着还珠格格呢
北京西站还是莲花池小公园呢
彩电中心还没影儿呢
什仿院还是小菜地呢
魏公村到麦钟桥还是一片水稻田呢
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面还是一片小松林呢
哥们儿看军大衣比谁的老爸官儿大呢
看内部电影打破头呢
看《木兰花》差点儿看成了斗鸡眼呢
走亲访友提拉个点心盒呢
五分钱就能买筐西红柿呢
西单菜市场买鱼头还凭副食本呢
正面瞅一眼妞儿人家骂你臭流氓呢
公交车起步磕妞儿身上说你臭德行呢
咱二十五六还是光棍汉呢


茶馆北京板奶奶的那时候

小时候穿的开档裤还一尺长呢
肩膀上还总别这小手绢呢
上幼儿园还玩丢手绢呢
上全托的时候还老哭鼻子呢
幼儿园那个时候还不兴送礼呢
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呢
小时候扎的小辫儿厥的老高呢
脖子上挂这钥匙和食堂饭票呢
下学回家还排路队呢
胳膊上还兴带套袖呢
脖子上还兴带假领子呢
用绳子还玩玩翻绳呢
跳皮筋俺还可以跳大举呢
听到毛主席去世感觉天要塌了呢
看见大人哭俺也跟着哭呢

买2毛钱肉陷还可以做炸酱面呢
那个时候楼底下还喊磨刀磨剪子呢
爆米花大叔蹦的一脸黑呢
北京菠菜多的时候都臭街呢
楼底下还有小卖铺呢
看电影还带长板凳呢

那时候六铺炕还是万人坑呢
人定湖还是乱死岗呢
抓蜻蜓还用皮筋熬胶水那
槐树掉下的毛毛虫还做包子陷呢
河边的杨柳枝脱了树枝还可以当哨吹呢
塑料底棉鞋还可以在地上滑冰呢
把穿白边懒汉鞋的人还喊流氓呢


茶馆还是没笔名的那时候

107还叫7路无轨呢
太平湖还没填呢
十字路口还有警察楼子呢
骑车还不许带人呢
平安里还是丁字路口呢
那时候,冬天还象征性长跑呢
下雪了学校还组织扫雪铲冰呢
在胡同里踢球还没人管呢
我们院子里还能打羽毛球呢
那时候北京队还小快灵呢
说起院子,我们还能在家里听到电报大楼的东方红呢
那时候,北京蓝天白云,从胡同里看到西山一点儿也不新鲜呢


茶馆紫竹苑的那时候

那时候在葡萄架下挂这么个蝈蝈笼,用丝瓜花喂它

那时候养过蚕,到处寻摸桑叶,吐丝的时候别都由着它们作茧自缚,留几条在平面上吐丝,那丝就是圆圆的一片,我用来垫墨盒用

那时候用搓板洗衣服,有句吓唬人的话叫“回家跪搓板儿”,现在的年轻人大概不知道搓板是个什么物件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