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上的北京,还是有些不到位
文章来源: 加减2009-03-03 17:52:57
不错, 宏观上的北京, 完全是个现代化的大都市。国人自豪, 作为北京人, 更是自豪;可就是因为爱北京, 便希望她更好一些,看到了差距, 不由得想贡献自己的想法。

---医院---

在北京协和医院ICU的半小时探视之后, 医生出面向病人家属解释病情,治疗方法及回答问题。于是,半层楼到, 便拥满了一小团一小团的群组,医生站在中间, 病人家属围于四周,有问有答,声音或高或低, 间或有悲伤哭泣之声;不时的有医院人员穿梭于楼道之间, 手中拿着单子直对某个群组“XXX, 再补交三万住院费”。

见此情此景, 不由得想到了美国的医院。家猫曾有住院一日的经历, 我午休时前去探望, 程序类似, 也是主治医生与病“人”家属谈话,谈话的地点是在特设的家属接待室。虽是宠物医院, 也设有许多一小间一小间的家属接待室。如此,既可以使谈话或感情的宣泄更PRIVATE, 也避免了楼道的噪杂。

协和医院, 应是国家级的一级医院了,想来医生比美国小镇的宠物医院的医生要辛苦。或许将来不久, 谈话室会建立起来。

---坡与台阶---

多少年前了, 就在报纸上读过文章“修个坡吧”, 忘记了是史铁生还是邓朴方写的,呼吁为方便轮椅上的人, 修个坡。此次回京在八宝山公墓, 不时见到数条大汉将轮椅上的人从台阶上抬上抬下。感慨难怪中国父母有重男轻女之偏见,倘若膝下无子,一旦坐上轮椅, 便只好恪守家中;那无能力托千斤之女, 只会码字敲键盘的追随的史哥邓老再次高呼 – 为轮椅上的人们, 修个坡吧!

在美国, 这似乎不是个问题。 有常人走的道, 便有轮椅走的坡。机场,商店,餐馆,剧院……找出个没有坡的地方倒是挺难的,好像是法律规定。在新西兰也是如此。有一次在温泉浴,一位轮椅上的人指出,该温泉内的厕所没有供轮椅上的人扶着的栏杆, 家属扬言要状告温泉其厕所不符合法律规定……

奥运会使北京宏观上现代了许多,可年年日日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还在这微观上的不足之处无能为力。

---机场---

在美国经常往返于机场,便习惯了按照头上的指示牌开车-ARRIVAL, DEPARTURE; 然后还是按照头上的指示牌找到要找的航空公司。可这么做,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就有点找不着北。大方向还是按照到达-出发来分, 可再具体一些, 就不好看了。要把车开得很慢很近才能够看清侯机厅外的一小块牌子上写着航空公司的名字。车开近了,到也没什么;可在车流涌动的机场,漫漫的开车为了看清路标,就影响交通了。

进入候机大厅里面, 如果又是按照美国的方式抬头看标牌, 看荧光屏, 就又找不着北了;侯机大厅里有不少的服务小姐站在那里指路,要上前询问,才可获知那个航空公司在ABCDE的哪里CHECK IN。想象着奥运会期间,那么大的客流量,是否也是如此来疏导旅客的?

想起十几年前,意想不到的拿到了移民签证, 茫然不知所措的打电话问询使馆到了国外该向何处报道,至今仍记得当时听到的回答“你爱去哪去哪,谁管你呀?”十几年来,习惯了在国外的自主自立,猛一回国有人“管”了, 还挺不适应的。

微观上的北京,如果再到位些,则真是从表至里的国际大都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