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加散记 (十二)移民路上几多心酸泪
文章来源: 沙河翁2008-12-14 17:53:47

旅加散记

吕孟申   吕涓漪

                        (十二)移民路上几多心酸泪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移居加国三个多月,由于语言不通接触到的就是华裔移民,这些远离中国的青年男女,在加国时间或长或短,有的成功春风得意,有的落魄郁闷,心事重重。但他们移民路上或多或少的无奈与艰辛,使得他们都有浓浓的思乡之情,对于当初的选择,感到困惑和彷徨……

1978年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长期封闭的国门打开,大批青年学子纷纷踏出国门,或异国留学或他乡谋生,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诱惑人,外面的世界有时也很无奈。弹指一挥间,转眼20年的光阴匆匆过,这期间的中国,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根本深刻地变化特别是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把整个地球各个角落都有形无形的联系在一起,这个世界成为一个大的地球村。世界航空业更是插上腾飞的翅膀,从地球的东半球飞到西半球,也仅仅是需要十几个小时,至多二十几个小时就可以转地球一圈,人们不再把出国“留洋”看作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毛泽东他老人家的预言早已变成现实,这就是当今世界,今日中国的状况。

从北京到上海,从广东到东北,中国从大城市漫延的出国移民、留学风,如汹涌的浪潮席卷中华大地,从城市到乡村,凡是经济状况稍好的家庭,都积攒着吃奶的劲,把孩子送出国门。有些家境不好的人家,也不惜倾家荡产,债台高筑,千方百计,千辛万苦也要把孩子送出国门。他们把目光瞄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在这些人眼里,孩子只要能出国,就是踏上一条黄金路,就会实现挣大把的美元,过上坐小汽车、住洋房上等人的生活梦想。

但是人们却不愿承认,或根本没有意识到,这种一厢情愿的思维方式或盲目随波逐流的跟风出国潮,在严酷的现实面前,变得得不偿失,血本无归,甚至人财两空欲哭无泪的窘境。殊不知世界上任何事情都不是任人的想象发生发展而存在的。古往今来,世事沧桑,事物的发展规律都是千变万化,千奇百怪的,没有一定的模式可以复制重复使用的,当人们都意识到出国对子女成材是一条捷径的时候,你再跟风一般都没有好的结果。

请不要忘记,国外再好,那毕竟是别人几千年、几百年劳动者用智慧血汗生命一点一滴建造起来的。他们今日的现代化生活也不是凭空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靠劳动创造所得,俗话说得好:“有智吃智,无智吃力”,任何地方想不劳而获,那只是痴心妄想,诚然,在这数以百万计的出国留学,移民大军中不乏成功者,他们通过努力实现人生的梦想,在他们身上秉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又学习借鉴外国人缜密、严谨、敢想、敢干富于创新的思维方式,在全新的国度里如鱼得水、如鸟腾飞,谱写出一曲曲荡气回肠的人生乐章。

但是人们往往只会看到成功者表面的光环,他们的付出,他们的艰辛,他们不为人知的磨难和泪水都只能会咽进肚里,他们不愿让自己的亲人看到这些,他们不愿让自己的亲人为他们忧心牵情,那唯一可做得就是孤独的把人生的苦酒独自品味。

请不要忘记,无论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法国……,那里也没有免费的午餐,那里永远是富人的天堂,有钱走遍天下,无钱寸步难行。由于个人素质不同,家庭教育不同,适应新环境应变能力不同,心里承受压力能量不同,还有文化生活习性不同,这些走出国门的年轻人,有的很快适应外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有的长久不能适应或陷入迷茫、彷徨无所适从的境地,有的则导致精神过度压抑,从而走向行为失常,自杀或杀人的道路。

据记载,1991111发生一起震惊中美两国的血腥事件。一名叫卢刚的中国留学生,在他刚刚获得美国爱荷华大学太空物理博士学位之时,开枪射杀这所学校三位教授以及和他一起获得博士学位的另一位中国留学生,而这所大学的付校长安.柯莱瑞也倒在血泊中,他自己也自杀身亡。

这件事引起国内社会各界极大的关注,就在国内各界对此事造成的严重后果惴惴不安的时候,爱荷华大学的全体师生停课一天,为他们敬爱的付校长和三位教授举行隆重的葬礼。

.柯莱瑞的好朋友牧师德沃.保罗在对他的一生进行追思的时候说:“如果我们今天将愤怒与仇恨加入她的曾经犯了错误的中国学生身上,第一个责备我们的将是安.柯莱瑞  ”。他的父亲在她还没出生时曾远涉重洋到中国传教,安.柯莱瑞 则成了一名在中国出生的美国人,所以她对中国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她终身未婚,但对中国留学生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样,对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每年的圣诞节、感恩节她都会邀请她的中国学生到她的家里一起过节。

谁也不愿意看到,不幸之事发生以后,安.柯莱瑞的家人,会对中国留学生的家人提出强烈的抗议和巨额赔偿要求,可是,事情是那么的出人意料,在安.柯莱瑞葬礼后的一天,  .柯莱瑞 的三个兄弟举行一个小型的新闻招待会,他们宣布将以 安.柯莱瑞的名义成立一个基金,名字就叫《安.柯莱瑞博士国际学生心理学奖学金基金会》,用以安慰和促进外国留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不让类似事件再发生。她的三个兄弟还在这无比悲伤之时,以极大的真挚之情宣读一封至卢刚家人的信,这封信上这样写到:卢刚的家人,我们经历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剧痛,我们在姐姐最辉煌的时候失去了她,我们为有这样的姐姐感到骄傲,在她的身上我们学到了宽容和爱。在这一时刻,在我们沉浸在巨大悲伤和回忆当中时,也想到远在中国的你们一家人,因为我们知道,你们也同样承受这件事请带来的痛苦和打击,我们希望能分担你们的痛苦和悲伤,更希望你们能与我们一样祈祷,彼此宽容彼此相爱。在这一时刻,姐姐完全希望我们怀着爱和宽容,来给你们写这封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中得到一些安慰和支持,这也是姐姐所希望的。

                            诚挚的安.柯莱瑞的兄弟们弗兰克、迈客、保罗柯莱瑞。

前些年还是来自中国生活在加拿大多伦多的一名博士,由于生活的压力和就业的坎坷,撇下妻子儿女跳桥自杀。又一次引起中加两国人民的沉思。读书读到博士份上,不能说他不努力 ,也不能说他不成功,可是他偏偏走上自杀的绝路,这决不是简单的一死了之,大凡走向自杀的人也是思想极端化时刻,如果多一些关爱,多一些温暖,多一些理解和沟通,这类悲剧就会大大减少,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又一血腥的案件,仍然发生在中国移民身上。

2008730晚上从加拿大爱德蒙顿开往温尼伯的灰狗大巴士,在夜幕中静静行驶着,车上有37名乘客,当时,大多数乘客都在观看车上播放的录像带电影,受害人是一名22岁的年轻男孩麦克林,闭着眼睛,带着耳机在听音乐,坐在他旁边的年约40岁的男子突然高举一把蓝波刀,对这个年轻人猛砍猛刺,连砍五、六十刀,然后砍下受害人的脑袋,高举示众,车上乘客个个吓得手足无措,惊声尖叫,随后凶手面无表情的解剖尸体,司机将巴士停靠一旁,乘客飞奔下车,当这名凶手试图将巴士开走时,司机设法让巴士不能动弹,这时警察赶到,并逮捕试图从车窗逃跑的凶手。

当地报纸披露,凶手名叫李伟光,40岁,2001年从中国技术移民到加拿大,在温尼伯住了5年后,离开他的妻子迁至爱德蒙顿,来加拿大后一直找不到他理想的工作,开始在教堂打工6个月先后干过餐车司机、送报纸、送广告,妻子在温尼伯市中式餐馆当女侍应。性格内向,为人老实,不善言谈的李伟光在事发前几周,他的行为古怪、异常,他在教会的朋友曾劝他看心理医生,但都被他拒绝。

在残杀麦克林的前一天,李伟光在曼尼托巴小镇,将手提电脑卖给一个15岁的男孩子,据说,当时李要价600加元,男孩子则砍价至60元获得李的二手电脑。电脑中储存的李用中文写的电子邮件,其中一份邮件的大概意思是,李向朋友介绍加拿大的美,但同时表示后悔在多年前离开家乡。

灰狗巴士凶杀案引起加拿大各界人士的震惊,加拿大警方声称,这是加拿大有史以来最为凶残的案件。李伟光已被以二级谋杀罪逮捕入狱。此案件发生后给在加拿大的华人社团、华人、华侨强烈的震撼,大家反思,即痛心又难过,这又是一个境遇不佳的移民的悲惨结局。

华人社团利用互联网、报纸、团契聚会等形式组织讨论,大家感同身受,有人发言说:“看到该移民又是个多年找不到工作,家庭夫妻生活不幸的人,在多种重压之下,终于精神扭曲崩溃,40岁,应该也曾经和我们很多人一样是个技术精英,但现在等待他的只能是法律的严惩,悲乎,加拿大梦……”。

还有人表示,我们不能因同胞犯案而漠然,也不必为同胞犯案而牵涉很多,海外同胞与所在国国民共同维护社会良好运转,当然明白,个人就是个人 ,疑犯对他的行为负责,也只有疑犯负责。从近年多伦多技术移民自杀案到巴士杀人案,其实都是精神过度压抑所导致的两个极端,,这无疑为我们这些人到中年,在异国谋生的移民敲响心理健康的警钟。

  爱德蒙顿 《太阳报》引述心理学专家的意见,提出李伟光作为第一代移民,必须承受巨大的文化压力而有可能出现失常行为。

阿尔伯塔大学咨询心理学教授约哈尼表示,新移民来到加国后,会发现一切并不如他们当初所想,同时他们也失去以前在原居国所获得支援的人际或社会网络。这些都可能导致心理问题或精神疾病。

在美国研究亚裔犯罪学的孙晨博士表示,李伟光案例主要涉及到移民的文化和生活压力,2007416韩裔在校生男子持双枪血洗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打死32名师生,生命无价,恶性暴力案件无论是否来自华裔,都同此悲哀。

来自大陆的张小姐移民加拿大多年啦,但她还是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祖国、想念父母、想念家乡的朋友,在一篇文章中她这样写道:来到加拿大总感到是无家的感觉,其实是无国的失落感,国内的人热热闹闹地生活着,因为这里有12小时的时差,怎么也跟不上他们的节奏了。这里的老外快乐地活着,我们无法象他们一样,把人生的前二、三十年留在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白手起家,一切从头来过,就这样,千万个移民家庭在这里开始了无家、无根、无国的生活。

情感生活是一种精神生活。即使有一定的经济收入,有豪华的花园洋房,思乡的情感,却是更加痛切,最不能听到的是“床前明月光”,也时常想起“遍插茱荑少一人 ”的故事。每逢佳节倍思亲,只有真正远离故土亲朋的人,才能深刻体会诗中之意,才能真正明了这份思念之痛,绝不是古代文人骚客的无病呻吟,春节悄然又至,心中那份 浓浓的思念之情也随之悄然爬上眉梢。坐在窗前出神地凝望漫天飞舞的雪花,心却早已飞到家人、朋友身边。我仿佛看到时刻牵挂着儿女,却不要求任何回报的年迈的父母……

怕这种想念成为负担,成为牵挂,成为他们的健康杀手,然而,谈何容易啊,刚来的那些日子,每回打电话都是一边抹着眼泪,一边故作轻松的说,整天忙得没时间,想他们呢,当通过电脑视频看见似乎一下子苍老许多的爸妈时,眼泪哗哗却不敢擦,怕他们发现破绽。当在视频上终于看见眼中噙泪的姐姐几乎同时扭过头,哽咽很久说不出一句话……最难熬是那夜深人静时,多少天泪湿枕巾,彻夜难眠,我亦无法数清。

       时间的确是副良药,可以医治思念的伤痛,可每年的春节,似乎又是病痛的诱因,没有亲人的春节,那感觉差之又差,热闹散去,郁闷之极,偷偷躲在卫生间里放肆的大哭一场,宣泄之后,才得以慢慢回归往日的平静与快乐。

      在异国他乡,渐渐学会坚强,学会如何找寻心中的快乐。已不再用肆无忌惮的眼泪来疗伤,在一片宁静与祥和中默默遥祝远方的父母,亲人朋友健康快乐每一天。

身在异国他乡的我,也只能默默祝福,和我的女儿一样走出国门的每一个孩子们,好自珍重 ,人生如舟,时而顺风,时而逆水,但无论如何都要坚持到最后。只要有生命,就有希望,就有未来,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当你面对挫折的时候,不要畏惧,不要绝望,不要气馁。风雨过后,总见彩虹。不管你身在哪里,父母都与你同在,亲人与你同在 ,祖国与你同在,四海皆为家,心安是归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