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欣赏散记:普契尼的《曼侬 莱斯科》(Manon Lescaut,1893)
文章来源: Chang_Le2017-11-03 08:22:15

普契尼大家比较熟悉,他是十九世纪末意大利歌剧的大师,一生作有十余部歌剧,在剧情方面,大多数具有前面介绍过的“真实主义”的特点。在音乐方面,普契尼主要受威尔第及其他意大利前辈的影响,受瓦格纳的影响很少。概括说来,他的歌剧在音乐方面有如下一些特点:

  1. 全剧开门见山,直接开始第一幕,没有序曲,这是相对大多数歌剧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序曲(或前奏曲)而言;
  2. 咏叹调和宣叙调的差别比较明显,咏叹调的开头和结尾往往很清晰,这是相对瓦格纳的“无终旋律”而言;
  3. 在运用歌唱加强戏剧性的同时,很少运用花腔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情绪,这是相对十九世纪早期罗西尼,贝里尼和唐尼采蒂的作品中对花腔(主要是女声)的普遍运用而言。

以上几点只是我感觉普契尼歌剧在音乐上的一些特点,并不求全面;而且这些只是特点,不是优缺点。

下面我们将按首演年代,欣赏普契尼的五部杰作:

《曼侬•莱斯科》(Manon Lescaut,1893)

《波希米亚人》(La bohème,1896)

《托斯卡》(Tosca,1900)

《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1904)

《图兰朵》(Turandot,1926)

 

今天先欣赏《曼侬•莱斯科》。前面在欣赏法国歌剧时,我们曾介绍过介绍过马斯奈的《曼侬》(Manon,1884),其剧本是根据十八世纪法国的神父作家普列沃的著名小说《曼侬•莱斯科》改编的。今天要欣赏的普契尼的《曼侬•莱斯科》也是根据同一小说改编的,意大利语的剧本由普契尼委托五位剧作家写出。

和原著小说一样,《曼侬•莱斯科》也是表现这个红颜薄命的悲剧。但是由于有马斯奈的法语歌剧《曼侬》在先,普契尼的《曼侬•莱斯科》的剧本试图避免一些与前者相同的场景。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舍掉了男女主人公在见第一面以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度过那段美好的时光。而是从第一幕两人开始相爱决定一起私奔,第二幕一下子就跳到曼侬已经离开了男主人公,和富翁热隆特生活在一起了。这个跳跃受到了一些批评,被认为是剧本上的缺陷。幸亏普契尼写出的动听的音乐,使这部歌剧仍然被认为是杰作。关于其更多的概括和剧情,见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item/%E6%9B%BC%E4%BE%AC%C2%B7%E8%8E%B1%E6%96%AF%E7%A7%91

维基百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non_Lescaut_(Puccini)

 

下面是第一慕中男主人公葛利欧的著名咏叹调 “从未见过这样的美女”(Donna Non Vidi Mai,或译“美女如云”)。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女主人公曼侬后,被她的美貌所折服,唱出了由衷的赞叹。

Luciano Pavarotti - Puccini - Manon Lescaut - Donna Non Vidi Mai – 199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3xRJ68NZmo&ab_channel=smoothiw

 

 

下面是第二幕女主人公曼侬的咏叹调 “在那薄薄的窗纱后面”(In Quelle Trine Morbide,又译“啊!陋居何其乐”)。这是曼侬告诉她的表哥,她怀念往日与男主人公葛利欧共处时期的快乐,她决定要回去找葛利欧。

Renée Fleming - In Quelle Trine Morbide - Manon Lescaut (Puccin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1CtG2b6JhU&ab_channel=DamianGa

 

下面的全剧音像是纽约大都会歌剧院1980年演出版,有中文字幕:

CONDUCTOR James Levine

MANON Renata Scotto

DES GRIEUX Plácido Domingo

LESCAUT Pablo Elvira

友情提醒:这个版本演员的演唱和表演都相当好,有很强的真实感,看到最后感觉惨兮兮的。要是不想受那个悲剧的刺激,不看最后也罢。

普契尼 玛侬·莱斯科[中字全剧]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k5NjU4NzEy.html?spm=a2h0k.8191407.0.0&from=s1.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