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物质不灭定罗,万有引力定律牛,能量守恒定律牛。
文章来源: 大江川2016-12-15 10:17:17
自从爱因斯坦(Einstein)提出狭义相对论和质能关系公式E=mc²之后,说明物质可以转变为辐射能,辐射能可以转变为物质。这个结论对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中的应用有何影响呢?实验结果证明1000g硝化甘油爆炸之后,放出的能量为8.0×10^6J。根据质能关系公式计算,产生这些能量的质量是8.9×10^-8g,与原来1000g相比,差别小到不能用实验技术所能测定。从实用观点来看,质量守恒定律是完全正确的。
20世纪以来,人们发现原子核裂变所产生的能量远远超过最剧烈的化学反应。1000g 铀235裂变的结果,放出的能量为8.23×10^16J,与产生这些辐射能相等的质量为0.914g,和原来1000g相比,质量变化已达到千分之一。于是人们对质量守恒定律就有了新的认识。在20世纪以前,科学家承认两个独立的基本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科学家则将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
这两个定律合而为一,称它为质能守恒定律。
1756年俄国M.V.罗蒙诺索夫首先测定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关系,将锡放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反应前后质量没有变化,由此得出结论:“参加反应的全部物质的质量,常等于全部反应产物的质量。”1774年法国A.-L.拉瓦锡重复类似的实验,并得出同样的结论。
由于罗蒙诺索夫和拉瓦锡时代所用的天平不够精密,所以后来又有不少科学家用更精确的方法证明这一定律。例如19世纪中叶,比利时分析化学家J.-S.斯塔制备碘化银,所得碘化银的质量与碘和银的总质量只相差0.002%。19世纪末,H.H.兰多尔特用很精密的天平再一次证明这一定律的正确性。
20世纪,爱因斯坦推导出了狭义相对论,他指出,物质
狭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
的质量和它的能量成正比,可用以下公式表示:E=mc²式中E为能量;m为质量;光速c=(299792.50±0.10)km/s (一般取300000km/s)。以上公式说明物质可以转变为辐射能,辐射能也可以转变为物质。这一现象并不意味着物质会被消灭,而是物质的静质量转变成另外一种运动形式。(由于当时科学的局限,这条定律只在微观世界得到验证,后来又在核试验中得到验证)所以20世纪以后,这一定律已经发展成为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合称质能守恒定律。

发现者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