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死还是网破—与电影changeling有关的感想
文章来源: 绿豆红茶2008-11-18 21:24:20

当我发现自己用超过一个星期的时间来谈论一部电影时,感觉有点儿惭愧。后来一想,这也不能全赖我,实在是这个话题不怎么让人轻松愉快。

 

和大家的美好愿望所不同的是,那个叫walter的孩子到底是没有回来。母亲一直到去世,也没能找到他。那个杀人凶手被处以绞刑了。行刑当天,包括遇害孩子父母的很多人都去了现场。只可惜他们虽然能目睹法律得以伸张,残忍得以惩罚,却再也盼不回自己的亲生孩子了。

 

你可能要问了,那“鱼死”还有“网破”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鱼死”是指普通百姓的正当权益受到粗暴侵害。在此处,它不仅限于生命的丧失。“网破”是指对不合理或非人性的法律和规定进行修正和改革。在这部电影里,“秘密精神病院”得以解散,腐败的官员受到处罚,今后LAPD的头头也不能一手遮天了。这样的变化,就是“网破”。可以想象,假如没有母亲的顽强抗争,怎么可能产生这种造福百姓的结局呢?

 

可是“鱼死”一定能成就“网破”吗?假如没有那个牧师,这位母亲能做成什么?她会不会像“精神病院”里其他无辜的人一样,被逼得要么疯疯傻傻,要么放弃反抗?即使她比其他人都坚强不屈,都清醒冷静,她能保证执法人员会为她而做出改变么?我一开始就说“她不是一个人”,因为要想对抗强大的公权力,你不可能单枪匹马。更重要的是,当你把斗争的对象锁定在权力顶端的那人身上时,或者把复仇的火种随机的撒向某个权力执行者时,你只是从一台复杂精密的机器上拿掉了一个零件而已。这台机器在换了新零件之后,是该怎么运作还怎么运作。

 

牧师这个人物是这部影片的核心。他能使“网破”成为现实,和他特殊的社会地位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大权在握的政府官员,滥用暴力的“披着制服的匪帮”,无疑是令平头百姓畏惧几分的。可是这位牧师,可以在自己的广播节目中畅所欲言,可以在警察局大声呵斥,也可以带人闯进精神病院,如入无人之境。因为他是神职人员,而宗教对美国社会价值观的影响是深入人心的。处在这种特殊地位的牧师,就这样利用他的公众影响,在自己身边团结起一种代表民意的力量。而这力量,最终强大到可以和缺乏约束的公权力分庭抗礼。

 

不可避免的,我想到了在上海的杨某人。他的权益受到了侵犯,可惜没有一个“牧师”去帮他。他选择孤身奋战,以暴制暴,杀害无辜。纵使豁得出命去,又能耐“鱼网”如何?更令人痛心的是,在这部电影上映的几周之内,杨的妈妈又去向不明。更有甚者,民间有传言,说她“精神不太正常”,或者“生死未卜”。

 

可怜天下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