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行空:香港出了个新特首(三)
文章来源: 井底望天2012-04-13 14:26:35

天马行空:香港出了个新特首(三)

 

前面说过,瑞士虾饺只是代表了一部分的香港人的观点,那么这里就登一下另一部分香港人的观点。总而言之,我们这里是百家论坛,兼听则明。

无论是哪一个阵营里面的香港人,他们爱香港的基本立场,是不应该怀疑的。

这里就登一下Jeff兄弟的不同观点。

说实在的, 本人长期以来阅读您的文章, 的确受益良多. 但对此文(包括文中您转载的文章, 那位先生可能移民太久, 对香港故事生疏所致), 本人实在不敢苟同, 原因如下:

1)      八万五房屋政策的来龙去脉并不是那位先生所说的那样, 而是回归前港英政府已经开始制定实施; /梁的问题是面对之后长期的困境迟迟没有改弦易辙, 其中功过每人心中自己判断.

2)      香港近来选举及其后发生的高官丑闻事件, 虽然令港人痛心, 但另一方面却正正反映了香港成功的廉政建设, 也可以是一件值得令人称羡的事情, 关於这一点很少有人提及, 希望在惩恶的同时多宣扬好的方面, 避免成天笼罩在悲情之中.

3)      至於香港的核心价值也并不是那位先生所说的人人不同, 也不是什麼盎格鲁-撒克逊核心价值 (你所说的问题相信存在, 但毕竟是少数); 可以说大部分三十岁以上的香港人都知道其中的涵义.

4)      回归以来, 香港经歷了董建华的过渡时代, 曾荫权的公务员时代, 过程有喜有泪, 两种过程都不尽如人意, 所以香港正在求变, 要摸索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学邓公说的, 摸著石头过河.

5)      香港奉行的是公务员中立制度, 这个制度有好有弊, 执行上效率高, 可能对香港比较合适, 但指望其有创新意识则有些不切实际.

6)      香港和内地之间应多些营造和谐气氛, 多些实实在在的交流沟通, 摆事实讲道理, 真理愈辩愈明, 民心才能笼络和凝聚.

 

不怨天不尤人,百折不挠,言论自由,司法独立,这就是香港精神,香港核心价值。

言语间若有冲撞请多包涵.

颂好.

 

Jeff兄弟提到的几个内容,其中我们就关注核心价值之上。

不怨天尤人,百折不挠,这个是易经乾卦中的精神,不能归结为独特的香港核心价值,因为它本来就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的重要部分。

而我们关注的,主要是香港核心价值中,和内地的中国核心价值的不同之处。

我想其中一个主要部分,就是司法独立。可以说这个是从香港殖民地历史继承的盎格鲁-撒克逊的法制传统。

至于香港的公务员系统,这个来源于英国的公务员制度。而英国的公务员制度,本身就来源于中国古代的文官制度。

看香港的公务员,可以相对于中国古代的师爷,或者说今天的秘书。也谈不上有多大的不同。

不过香港的公务员制度,以及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务员制度,都有小官难贪,大官巨腐的制度性特点。

美国的国会议员们通过年度审核临时性的免税议案,从而依靠权力兑现,从游说集团那里获得对价的转移好处。和香港的特首和前政务司的丑闻,其实本质没有啥子区别。

倒是小办事员贪腐极其困难,算是真正实现了窃钩者贼,窃国者侯。

如果说中国的小办事员们,或者说小县官们还是相对贪腐得比较爽快,需要紫禁城时不时切几个州府县衙的西瓜,当然有改善的余地。

不过这是不是,又可以说:小尼姑,和尚摸得,为啥阿Q摸不得?

为啥阿Q摸了,就要被打靶?小官的平等权益何在?那么可不可以说,这个也不是啥独特的东西,西周时候的建制,叫做“刑不上大夫”。

或者说,香港走的是新加坡道路,就是我明码实价拿到的工资,比如说李独裁二世,是世界第一,要比其他国家的贪官贪的钱其实要多?

想起海地的腐败官员说,我们从救助款中间拿了10%,你们西方人说我们太腐败。

可是你们西方的NGO把救助款的70%拿走了,你们说那不叫腐败,而是叫做管理费用,很现代化,很先进,很人权,那啥啥啥。

至于最后小屁民享受到多少,似乎又不是人家考虑的因素了。

据估算,中国的贪官平均每个贪,搞到手的非法收入,近年来有3000万人民币。几年加起来,就是不到50万美元。这个要是和新加坡一接轨,合法收入就不止这个数吧。

李二世就是一个市长嘛。

那么看香港的公务员系统,其实就是中国的官吏中的吏这个系统。

那么领导这个系统的,其实就是官,所谓政治官吏。

放在中国古代,叫做皇帝钦点外派。在今天叫做党委书记中组部任命。

放在香港未回归之前,叫做英女王外派的总督。

然后英国总督,按照英国殖民地部,因为太难听,后来改成了外交及联邦事务部,发出的指令,交给香港的公务员系统去执行。

这个殖民地部,不就是中国古代的理藩院嘛。

那么香港总督从来不效忠香港居民,而是效忠女皇伊丽莎白二世陛下及其继位人。

只是到了1991年,眼看中国要收回香港主权,100年时间,都没有兴趣搞的民主,这个时候开始热闹了。要玩民主了。

所以我和西方的一些朋友谈到这个问题时,我就问他们,如果英国这个具有长期民主选举传统和实践的国家,在香港这个地方,从来就没有推行直选,而一旦中国接收回主权,你要求中国这个完全没有民主选举传统和实践的国家,马上就在香港举行直选,是不是有点强人所难?

而且一旦在基本法里面,确定了香港人民最终会进行直选,并安排了一个渐进的方式,在2017年,以20年的时间实现。考虑到中国对香港会不会乱的担心,是不是很合理?

如果你觉得中国政府有点担心得过分神经质,还可以理解,不过从他们的角度来讲,也算是合情合理。这个时候,西方国家和媒体,包括部分港人的大声鼓噪,说实话,是不是有点不太地道?

几乎所有的欧美朋友,都可以接受这样一个逻辑解释。

不过再回到香港的1991年所谓直选,其实是为今天的香港政治和社会乱局安排下了木马。

这次的立法局直选,是把香港分成9个区,每个区选出2个,最后就是18个罗汉出了山。又因为八平方刚过的效应,泛民主派势力获得了其中的14个位置。

然后就是英国人为了拉拢和保障商家利益而形成的各种功能组别,以及港督任命的17个委任议员,其中排名孙山的最后一位,就是这次选举失败的唐英年。

这个从1984年中英谈判香港主权回归,开始搞起来的功能组别,在1997年回归之前,就形成了和地区直选各自对半,占据60位议席半壁江山的政治分封局面。

而在香港50年不变的口号之下,这个格局没有太大的变化,就变成了香港未来政制发展的一个绊脚石。

那就是本来效忠英国的一帮子香港前殖民地官员,包括反共的陈方安生和不反共的曾荫权,和代表香港商家利益的功能组别,垄断了香港的政治格局。

而之前的中国政府,则是忙着进WTO的,又和这些香港利益集团,有某种地缘和人脉的关系,又处于香港稳定的政治需要,就默认了香港官商勾结,合力压榨社会其他阶层的行为。

而对这一现象,可以起到制衡的香港中下层劳工阶层,又因为受制于中央的重商政策,虽然不是特别乐意,也对建制进行了配合。

另一方可以起制衡作用的泛民主派,结果就是把斗争的矛头直指中央,不断以八平方事件作为砖头,是看到中央的影子,就拼命砸砖,完全不理会具体政策的是非曲直。

在这样的扭曲社会的情况下,香港人又走了衰运,先是在索罗斯呈威的亚洲金融危机中间,后是在SAS和禽流感的双重打击之下,经济下滑,股市和楼市遭到重挫。

这个时候,由梁振英主持,董建华批准的85计划,就成了舆论抨击的主要目标,并被解释为造成香港楼价见底,让大多数香港房产拥有者变成负资产的主要罪魁祸首。

下一个系列,就谈一下这个八万五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