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鹤:论中行
文章来源: 亚特兰大笔会2009-05-18 09:09:41

行,象双胫,人之所以立世也。立世之道也众,其相善相非,不能尽述。然则吾尝幸窥典籍,故欲略论中行。

君子何谓?

       中行者,君子之道也。然君子者何?世有千人,则有千种君子,唯难确释。子尝曰:“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前所言质,又及言文,是以君子,文质相成者也。

       质者,言性情也。盖谓人饥而欲餐,渴而欲饮,劳而欲息,浑而欲色,危而欲生,尧桀同也。文为之饰,可也。不饰则野,小人所行。然则文者何?圣曰:“礼乐之义”,是以克己复礼。然过犹不及,饰之过甚,则伪者生,亦小人所行。盖夫繁言以掩本欲,博学以足荣心者,伪使之然也。

如是,则质先而文后。盖可容者方以妆,可教者方以言,是以可质者方以文。无畏示本,是谓可质。畏示其心者,虽礼乐加焉,亦小人之儒。真君子内质朴而外文绘,内圣而外王,内立德而外立功

是故“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质也者,中行之象也。

仁义何出?

       中行之所出,必也德。德分阴阳,阴者仁也,阳者义也。仁则爱人,是以谓阴;义则尊理,是以谓阳。

       人生有欲,难以决绝。纵之则凶,导之则吉。欲,质也。导之以礼,则发然而节存;化之以乐,则温然而仁生。盖人多欲加善,导而推之,则“己欲立而立人”;人亦多欲离恶,化而行之,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此,则谓仁。

       人之过在欲,观过则知仁,导欲则成悯。是以仁者,衷悯天下,德自内发,此中行之心也。

       世间万物,皆生以道。相辅相成,各守其司。所司者,生之理也,而道之命也。守之谓义。盖至于人也,“不为其所不为,不欲其所不欲”耳。是以义者,德于外显,此中行之理也。

忠恕何成?

       仁义道德,在形之上,渺渺而难从。简以化之,则成忠恕。

       仁者,内之善心也;义者,外之善为也。内者非中,唯端一也;外者非中,是端二也。所谓中者,必内外相和。

       如是,义入乎内,中心之理,唯诚于己,是以成忠。忠己然,后能躬自厚;躬自厚然,后能守义;义守然,后能人无怨。人无怨是以外王,所成者忠义也。

仁发乎外,如心之欲,唯和于人,是以成恕。恕人然,后能薄责人;薄责人然,后能成仁;仁成然,后能身修贤。身修贤是以内圣,所助者仁恕也。

       如此,君子内圣而外王,德立而功就。所以行者,中也。是以忠恕也者,中行之体也。

       是故,君子之国,必行中道:非商非农,非权非民,非古非今。两端取衡,自成一体,是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