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烦很无奈: 中美同吹高等教育大泡泡 吹爆为止(组图)
文章来源: 浪宽2009-07-03 13:17:57
很烦很无奈:中美同吹高等教育大泡沫(组图)


最近一段时间来大家对“泡沫”一词都不陌生,所谓股市泡沫、楼市泡沫,消费泡沫等。我今天要讲的是教育泡沫。 


所谓泡沫,简单地来说,就是一下子很多人和钱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比如很多本来买不起房子的人住进高级住宅,就会搞出楼市泡沫。同样地,很多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出来找不到与其学位相称的工作,对教育的付出得不到回报,也就是教育泡沫了。 

前几天看到一条消息,说美国今年很多高中毕业生放弃了外州的名牌大学,选择了本州的公立大学,原因是付不起或不愿意付高额的大学学费。从文学城的论坛里,我也经常看到家长们热议,到底是花钱上藤校好,还是拿奖学金上一般大学好呢?华人家长大多能做到为了孩子的教育不惜血本。我们中国人常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我们海外华人对孩子的教育的重视也是有目共睹的。但实际上,我们这些做父母的为孩子咬紧牙关、流汗流泪,是期盼着他们将来有一天能出人头地,成为一个社会有用之材,也能有一份不错的收入。试想,如果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后孩子出来了没有工作保障,你还有这么大的积极性吗?根据2009年4月对美国3.5万名大学毕业生的抽样调查,仅20%的学生找到了工作,而在2007年,这一比例是51%。换个角度,如果你自己的工作都朝不保夕,你还有多大底气去为孩子负担这笔天文数字的学费? 

我认识一位家庭,每年收入不多也不少,大约13万。孩子很有出息,同时被几所藤校录取了,但没有奖学金,每年的学费加生活费用高达5万多。这个孩子也被一所公立大学录取,而且给了全奖。如果是你,你会做何选择?我的这位朋友经过一番挣扎,最后还是选择了去有全奖的公立大学。这样,大学四年家庭负担一下减轻许多,而如果上藤校对他们来讲简直就是恶梦。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美国的大学学费涨幅惊人。根据一项统计数据,从84年到2007年,平均物价指数涨幅约100%,中等家庭收入增加约150%,医疗费用上涨250%,而学费则飙升了约450%。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这种巨额的学费,如果不借贷,对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是不堪负荷的。每年有10万美元收入的家庭在美国已经是中产阶级了吧,如果孩子的学费用掉收入的一半(藤校)或1/3(普通大学)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好在美国对穷人有特殊的照顾,会给一些优惠政策,但受益面毕竟很小。像哈佛、耶鲁这样的名校,他们招生的时候就不可能不更偏向有钱的人,否则都招了穷人,都不付全学费,他们也没法维持下去。所以,偶尔做做样子还行,真做到“任人唯贤”还是任重道远。 



美国的大学学费涨幅惊人

正是由于学费高涨,有人经过计算,得出这样的结论,孩子上大学、读硕士、博士后所最终得到的收益,如果扣除这些年的贷款和没有工作的损失,生活质量还不如那些不受高等教育的人。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已经有人惊呼,高等教育的泡沫即将破裂。 

由此联想到近年来由于经济危机越闹越凶,我认识的很多朋友都不幸“下岗”。他们几十年来辗转中美两地,书读了一大车,好不容易学有所成,正当要回馈社会也从社会得到回报时,却遇上了这样的不景气。他们这么多年的教育投资基本上付诸东流,这不是个大泡沫又是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选择了海归。殊不知,在中国一个更大的泡沫已经形成,或正在破裂。 

毫无疑问,中国这几十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我国的高等教育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每想到30年前我们这些7778级的学生几乎都是裸身上大学,我就有一番感叹。当时很多人,尤其是从低收入家庭出来的孩子,基本上一切费用均有政府负担,毕业后国家还包分配,为你找工作。我们怀恋那段时光,打心底里庆幸自己生活在那个年代。时代在进步,为了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改革原来的收费制度也是合情合理的。然而,中国这20年的高校改革似乎走入了歧途,也似乎一直在吹着一个大大的泡泡。 

闹得沸沸扬扬的中国国内一年一度的高考刚过,成绩也下来了,很多家长此刻正在因为孩子考得好不知是该高兴还是该难过。上大学对我们那代人来说,意味着幸福和成功,但对新一代人来说却可能意味着痛苦和煎熬。原因之一,和美国一样,学费太高,很多低收入甚至和中等收入的家庭都付不起;原因之二,比美国还糟糕,上大学可能意味着4年后的失业。近年来,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已经达到40%以上,非本科毕业生可能更高,这个数字足以让很多家长望而生畏,难怪今年有84万应届毕业生放弃了高考。据华尔街日报报导,去年560万名大学毕业生仍有三分之一处于失业中,今年610万名毕业生又将冲击劳动市场,对中国的社会整体稳定形成了无形的压力。 

教育费用与医疗、住房并称“三座大山”。1988年前,中國高等教育一直都是“免费的午餐”,直到1989年,国家开始对高等教育实行收费,其实当时的收费也只是象征性地只收200元,但却是高等教育收费改革迈出的第一步。1994年以前,高校对按计划招收的大学生实行公费培养,毕业后按教育行政部门的计划统一分配,大学生在校学习的成本由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承担。免费上大学给多少贫困家庭的孩子带来了上大学改变命运的机会!  

1996年中國高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学费一下子涨过了2000元,这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1997年全面并轨后学费一直徘徊在3000元左右。但2000年的收费标准猛涨,学费一下涨过4000元。到2004年全国高校生人均学费上涨到了5000-6000元,住宿费从上涨到了1200元,再加上基本生活费开支等,平均每个大学生每年费用在万元以上,4年大学需要4万多元。然而,一直攀升的大学学费就像一句名言所说的那样——没有句号,只有逗号! 2009年,据说一个大学生每年上学的费用达2-3万!这就是说从1989年大学学费加生活费500元,到2009年的2万元,总费用暴涨了40倍。 

大学学费与国民收入。1996年当每年的大学学费涨到2000元的时候,农村居民的人均年收入还不够这个学费。199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5854元,而农村居民收入仅为2210元,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一个城镇居民一年的收入只够一个学生一年的学费,农村居民则要二至三人的年收入才够。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年平均纯收入和农民年平均纯收入9422元和2936元,以此计算,供养一个大学生,需要一个城镇居民4.2年纯收入,需要一个农民13.6年纯收入。西部地区一个大学生每年平均支出7000元,相当于贫困地区9个农民一年的纯收入;一个本科生4年最少花费2.8万元,相当于贫困县一个农民35年的纯收入。这还没有考虑吃饭、穿衣、医疗、养老等费用。加上高中也实行收费制度,稍微好点的高中,学费和大学一般甚至更高。这意味着,孩子进了高中,又顺利考上大学的话,只有平均年收入的家庭,在长达7年的时间内,将处于负债状态。而大量的下岗、失业人员家庭情况则更糟。 

1989年到2009年,学费涨了40倍,工资收入只涨了不到4倍,所以,大学学费的涨幅十倍于居民收入的增长! 

就业困难的根源。近十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发展,2008年大学毛入学率已达23%,大学生在校人数已达2700万人,就其规模已经超过了美国居世界第一位。由于学校规模在短时间内以近乎“大跃进”的速度扩大,学校的设备和师资均跟不上。一方面,学校大搞基建,债台高筑,为了创收,就更要多找学生,增加学费;另一方面,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指导,学生质量下降、教学评估弄虚作假、研究生质量泡沫化。很多学校简直成了文凭工厂,只管招,不管教,危害学生,也危害社会。 

教出来的学生素质低下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学校的专业设置也是多少年来千篇一律,没有能够根据现代化和社会用人的要求来及时调整,以致于现在许多公司拒绝雇用中国高等教育体制培养出来的某些“产品”。家里有背景的还好,通过自己多年经营的关系网,还可能我自己的孩子找条出路,穷人的孩子,没有后台的普通家庭的子弟就不免在就业大军中长期坐“冷板凳”了。 我有一位朋友就告诉我说,他的孩子选和自己一样的专业,就是为了以后毕业工作安排有保障。在中国,很多父母从孩子上大学那天起,就已经在私下盘算他们的出路了。人际关系提前几年就要开始疏通,否则到时候就来不及了。

结果是,一方面,教育资源加速向少数人集中,越来越多的贫穷人家的子弟上不起学,造成社会越来越不公平;另一方面,大学培养出来的人也不是社会所需要的,造成了社会的巨大浪费。 

解决之道。我以为,中国要解决这些问题,回避是无益的。眼下当务之急是正视问题的存在,制订出一套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政策。比如对于公立大学,可以强制规定对2030%的贫困生、高材生一律免除学费,解决上学难问题。就业难的问题更加棘手,由于这么多年下来积压了很多本不该培养的专业的学生,他们不改行,找工作总是有困难。国家应当鼓励各高校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专业。同时还应当帮助那些所学专业没有市场的毕业生通过夜校的学习方式,重新寻找适合的专业。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很多华人到美国以后改行的故事。美国有和中国一样的问题,一方面,工作市场总是在不断的变化,另一方面,有些专业就是很难找到职位,谁都不能迷信。我认识很多本来学工的、学文的,毕业后在美国也多年找不到工作,后来他们自己学一个IT的硕士,很快就拿到一份待遇不菲的好位子。IT也曾一度不景气,大家又去学财会,搞房地产。总之,要不断的改变自己来适应社会的需求,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难道这一点不值得很多中国的毕业生借鉴吗?难道我们社会不应当为他们的改变而敞开大门吗? 

 

大学毕业生挤爆招聘会,印证中国高等教育泡沫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