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最不好演
文章来源: 眼涩2015-01-04 01:32:36


生活在这个影像的时代里,再崇拜原著也会出来看看影视作品。别看新版红楼梦恶评一片,网上点击过亿,把87版远远甩在后面。这应该不难理解,年轻人都在网上漂着,他们大多不会去看一部自己出生前就拍好了的片子;而我看的87版还是我妈多年前买的VCD,看87版的人基本属于磁带纪或者光盘纪。

想当年87版的林黛玉处在恶评的风口浪尖上,幸好没有网络,只是报纸上专家、评论员们用书面语评论,偶尔引用几个观众的心声,尖锐但是不恶毒。如果当时有今天的网络覆盖,民间批评陈黛玉的力量还不知会发展到什么地步。拍完之后,王扶林导演躲了一阵子,知道这本书用影视来表现最难,最伤感情,因为爱它的人多,偏偏它又不靠大事件大动作,表达的却是最深处最微妙的情。

普及是个好的出发点,但是能普及到什么程度只有天知道了。大家看红楼梦都有不同的层面,李少红把它诠释为一个富二代与几个女朋友的打情骂俏,就是她那个层面的普及。恐怕再教育这类人看了原著也只能看见这个层面,难道非要把大家教育到一个层次上来吗?这就有革命的、法西斯的、恐怖分子的味道了。我虽然挺不喜欢新版,却可以理解那些只能看新版看不了87版的人,龙生还九种,人岂能都一样?有人说红楼梦是本坏书红迷就气炸了,这样的红迷跟影星歌星的粉丝军团原来是一个年龄层。

说了这么久还没到林黛玉上,其实当年广遭诟病的陈晓旭到今天能把蒋黛玉打败得落花流水说明没有最差只有更差,另一个重要启示就是:林黛玉实在难在视觉上表现,怎么都不行。

凤姐属于动作派、表情派,她的生活本来就是演戏,邓婕演得好,其实也赚了点小便宜;宝钗不动声色,但也属于行动派,这种人在生活中不难找,本来就不偏不倚的没有冲击力度,不会挑战、惹恼什么人,所以两版的宝钗都没什么说头;宝玉其实也难,谁知天上掉下个宝哥哥,只要是曹雪芹编剧的部分欧阳奋强都演得挺好;就是这个林黛玉,仙人一样,长得就抽象,曹雪芹连其装束都不带描绘的。林黛玉是不同于传统道德规范的人,看书远远地爱她,掉在身边,大家不一定有多喜欢她,因为一般人没有多少担待的能力。王熙凤能干,一般人服她,宝钗圆融,一般人觉得她好相处,这两个人都是生活中优秀的典范,传统道德规范中已被认可的类型;宝玉可爱多情,大家觉得他温暖;就是黛玉,她不同于流俗的内容怎么表现都会刺激到一般人的审美观,把她塑造为大众明星的试图必定会扭曲人物本身。

首先她美,美得就很病态,很极端,我们这些能活过来的人都知道,沉迷就是病态,不把自己及时地从任何一种情绪里拔出来,调整、平衡,都会造成病态。佛经里也说,从痴有爱,则我病生。少年人可以不顾现实、不计后果地欣赏忧郁的美,成年人却排斥病态,喜欢稳重、健康,生存能力强的那种款式。潜意识里,我这中年妇女的审美也是王夫人式的,借着黛玉的病态越发看见宝玉的缠绵与可爱,于是我的爱都到宝玉身上去了。更严峻的问题是怎么在视觉上表现这种病态时唤起观众的同情与共鸣,87版一出现黛玉独自愁苦,长时间的一脸漠然,我就打开电脑上的另一个页面忙自己的。说老实话,第33集黛玉香消玉殒我最不喜欢,偏偏耗了整整一集,可以理解死亡有那么一个过程,视觉上却没有多少美感。这毕竟是影视作品,必须在视觉和听觉上调动观众的情绪,最后黛玉焚稿而亡时特写镜头实在悠长,老公路过的时候在旁边站了三秒,说:“好了,我们知道了。”害得我扑哧一笑,身为红迷顿感罪过。这时,我的同情被消减得差不多了,身上最现实的部分反被激活,妈的,活着好好活着,死就痛快决绝地去死,像尤三姐那样。可惜黛玉不是一个靠行动完成自己的人,她只是哭,她是一个活在内心情绪里的人,当曹公细腻描绘的那些内心情绪全部变成一张凄楚的脸,看多了就没感觉。据说陈晓旭当年就是哭不出来,用了很多眼药水,还是泪珠儿有限,换谁都一样,所以说难。倒是欧阳宝玉偶尔几哭,泪流满面,显得情真意切。

黛玉的尖酸刻薄,不仅得罪了贾府几百号人,也得罪了当年陈黛玉的大批观众。我不知道这些人心中的黛玉是怎样的,曹雪芹并无意掩盖她的任何特点,他从来不因为某个人美好就捧上天,黛玉的尖酸刻薄实实在在,你要是受不了,干脆就承认你不喜欢这个人物好了,没必要把账算在陈晓旭头上。黛玉小时候的聪明好多都酸溜溜地表现出来,利用时事环境旁敲侧击,也没个尊重,不顾当事人的感受,这恰恰是她对中国传统人情世故、做人之道的挑战。她就是孤高自赏,按照自己的感觉去爱去恨,在沉重的儒家文化里为自己活一把,这就是黛玉,你觉得她自私小心眼,那是你的儒家沉珂太重,需要自己反省。黛玉后来越来越懂事,尖酸刻薄几乎不见,我都有点怅然若失,因为那个尖锐、鲜明的形象不再,不免反复地回去看她少年时的不管不顾,那才过瘾。我觉得本身就冰雪聪明的陈黛玉对于这个特点的表达挺好,只是伤了一群内心深处其实特别热爱宝钗风格的观众。

黛玉的诗才在87版里只在宝玉面前表现了一下,她的诗几乎都因宝玉而写,其他表现自我的部分因为篇幅限制、资金有限而失落了。实际上她的菊花诗、桃花行、唐多令和五美吟最能表现她先锋少女一面,也能衬托出宝玉和她之间愈来愈深的理解和深情。宝玉一看到桃花行就滴下泪来,马上就知是黛玉所作,其他人都在不关痛痒地叫好,只有宝玉才心痛黛玉的呕心沥血。五美吟可以说是黛玉用以言志的诗,可惜这些都看不到了,也不想冒险去新版里找。有人说87版的黛玉有些不平衡就因为诗社的戏被删了,使她诗人的才情不得展现,就是说艺术被经济牺牲了,但是视觉艺术怎么表现诗的深意还是一个挑战,别又成了一张苦思冥想的脸和一些不着边际的风景照。

陈晓旭已逝,为她的黛玉形象多添一份悲意,又有后人的杯具,使她的形象终于站稳脚跟。依我看,还是难为了她,这个形象比起87版里其他主角来说显得弱了,实在有她的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