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麦凯恩:谁是第二个里根?
文章来源: 78级兴趣2008-07-16 19:02:34
        几乎所有的主流媒体都显示,本周美国总统选战的主题聚焦在外交政策上。选民对两位候选人最近说过什么,都不陌生;然而,大家关心的是作为总统,他们究竟会怎么做。奥巴马是另一个理想主义的卡特吗?还是更考虑现实利益的里根?而麦凯恩是另一个站在历史高度,开启美中、美俄和解的尼克松呢?还是保持冷战思维的里根? Lake和Judis在《新共和》杂志上分别撰文分析两位候选人,他们的猜想是:也许两位都更像里根,但是是里根不同的两面。
 
        奥巴马为了赢得左派的支持,在民主党党内初选时吧自己打造成了坚定的反战者。在反恐问题上,他像自由主义者那样强调军队和中情局的局限性,他积极表示愿意与“无赖”国家的领导人对话,他甚至提出了关闭关塔纳摩监狱的建议。正因如此,麦凯恩给奥巴马贴上了“卡特总统后期”的标签,涵义是:美好而天真的理想主义。
 
      但是,在深入与奥巴马的幕僚交谈之后,你会惊讶于他们对反恐战争的黑暗和困难有着充分的认识。他们的目标是:利用联系,摧毁基地组织。按奥巴马的话说,就是,“我们需要发展能找出恐怖分子的伙伴关系。”奥巴马的主要安全顾问在克林顿时期曾经策划和参与了“哥伦比亚计划”,打击那里的共产主义反政府武装。而今天作为奥巴马反恐政策的核心智囊,他们所倚赖的是正是从里根时期起经久不衰的经典教条:扶植代理、打击敌人。奥巴马计划在巴基斯坦部落地区资助能够打击极端主义的地方力量;在三年时间里,他将拨款给前线警察和情报部门50亿美元,使得从遥远的印尼岛屿到喧嚷的非洲城市,都布下美国的天罗地网。
 
        另外一方面,麦凯恩多次表示与新保守主义的切割,也许他斗士的外表和鹰派的名声能使他成为一名更好的和平创造者,他能让伊拉克交战的各方和伊朗官方都坐到谈判桌前。
 
        但是,麦凯恩具有像尼克松70年代处理中国问题那样的魄力吗?从现在的观察看来,答案是否定的。一,他仍旧沿用新保守主义的外交顾问团队;二,他仍旧认为美国外交政策的重心应该是把“无赖”和独裁的国家改造为美国阴影庇护下的民主国家。如果说麦凯恩的外交政策和布什政府有什么不同,那就是他不再相信凭借美国一己之力就能推翻一个独裁的政权。麦凯恩推行的方案是结成“民主国家联盟”来反对非民主政权,这意味着俄罗斯、中国这样的国家就被排除在外。比起布什的外交政策,这只会更加危险。
 
        麦凯恩曾经是一个彻底的现实主义者,他奉行的原则是:美国只有在国家利益直接被威胁,民意强烈支持,和军力充足的情况下才可以武力干涉他国——这是麦凯恩版本的“鲍威尔主义”。本着这一原则,1983年,他要求美国从黎巴嫩撤军;1987年,他警告对伊朗的战争危险;克林顿执政时期,他反对美军介入海地。
 
        但是,在90年代,麦凯恩的想法经历了变化,美国海湾战争的胜利让他放宽了美军出兵的前提。1998年,麦凯恩成为一个推动民主人权的官方机构的主席;在《伊拉克解放条例》和干涉科索沃问题上,与新保守主义势力站到了同一战线上。与卡特宣扬的人权的普世价值和里根推行的反共思想都不同,麦凯恩的新保守主义阵营充满了激进主义者,他们相信按美国的样本,打造一个美国霸权的世界。麦凯恩意识到,今天,美国要实现这个梦想比90年代更为复杂:因为美国必须与欧盟、日本、中国、印度、俄罗斯分享权力,还要面对朝鲜、伊朗这样的死敌。他承认,“美国自己的力量不足以领导世界”。因此,他把国际舞台看作民主与非民主国家两个阵营之间的较量:一边是美国、欧盟、日本、印度等;另一边是伊朗、沙特阿拉伯、俄罗斯、中国等“想在21世纪重建19世纪独裁的政权”。麦凯恩把反恐战争描绘为“自由和专制在世界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和思想的角力”。按照这个逻辑,他推出了“民主联盟”的构想。他还表示,应该把俄罗斯踢出G8,因为G8应该是市场经济国家的俱乐部,所以应该让巴西、印度进来,让俄罗斯出去。
 
        然而,麦凯恩没有看到的是,今天的国际局势与冷战时期有根本性的不同:中国没有想向德国输出社会主义;德国也不想强加给中国议会制民主。即使国家间的战争仍时有发生,但它们更多是为了领土、地区霸权、自然资源等,都与意识形态无关。
 
        因为战争的根源与意识形态无关,所以麦凯恩的解决方案——民主联盟——并不能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卡耐基和平基金会的Carother说,这样的组织在解决重大的国际问题时,比如全球暖化、贸易保护、核扩散等,是无能为力的,因为这些问题是不分民主与非民主的,它们的解决要求民主与专制政府的沟通与合作。作者:中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