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网上流氓方舟子对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污蔑造谣
文章来源: 南海之子2005-02-14 14:29:17
评网上流氓方舟子对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污蔑造谣 2002.06.15 首发于万维读者教育与学术论坛 最近看到方舟子先生对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特聘教授的质疑,论点主要有几点:1、清华大学出的钱高于这些特聘教授的“市场价值”,所以清华大学的特聘教授只是“作秀”;2、清华大学试图通过特聘教授建立“关系户”,是典型的学术腐败;3、不应该花大钱请特聘教授,一来国家资源太少;二来提高他们身价以后请全职教授花钱更多。 首先非常感谢“打假界”权威方先生对清华大学的关注,不过方先生是“业余生物学家”,对非本专业的情况知之甚少,很多说法在专业人士看来很荒唐。我愿澄清几点误会,还事件一个本来的面目。 一、清华大学特聘教授领的薪水高于“市场价值”吗? 真实情况是:清华大学请的特聘教授,他们得到的薪水低于市场价值,而不是相反。方舟子先生是学理工出身,以为教授的平均薪水只有6万元左右,其实方先生对商学院教授的年薪并不了解,实际上名校商学院PhD毕业生的平均起薪最低的专业就是10万美元。PhD毕业生的平均起薪在不同学院之间有巨大差别,即使同在商学院,各个专业也有差别,金融系(Finance)PhD毕业生的平均年薪通常是14万美元,接下来是会计系(Accounting)、信息管理系(Information Systems)、市场学系(Marketing),即使是平均起薪最低的运作管理系(Operation Management),名校毕业生的平均起薪也达到10万美元。 形成剧烈反差的是工程学院PhD毕业生的年薪,通常从First Tier经济学毕业出来的PhD学生,平均薪水只是同样从First Tier商学院毕业出来的PhD的一半。有人可能会怀疑,如果我是Stanford经济学系毕业出来的PhD,难道我的薪水还比不上从University of Texas, Austin商学院出来的PhD学生?怀疑是怀疑,不过Stanford经济系毕业生平均薪水低于UT, Austin商学院PhD确实是一个事实。 我想方舟子先生并不懂“市场价值”这个词,“市场价值”是通过供求关系决定的,而不是拿两个不同东西的价格来对比就说高价的东西高于市场价值。为什么商学院毕业的PhD起薪大大高于工程学院出来的PhD学生呢?这就是通过美国的就业市场决定的价格。美国全国有PhD Program的商学院很少,有PhD Program 的商学院几乎全都是美国TOP50的大学,低于TOP50的大学有培养PhD的商学院就很少了。即使在TOP50的大学里面,Princeton University、CIT都没有商学院,TOP50里面的Columbia University商学院、Washington University就没有Information Systems系。所以美国全国每年培养出来的商学院PhD少得可怜,我估算美国全国一年毕业的Information Systems PhD也就是100个左右,恐怕都比不上UIUC、University of Michigan CS和EE系一年毕业的PhD数量。商学院的高薪就是这么来的——毕业生竞争少,需求大。商学院PhD的高薪并不意味着商学院PhD学生比工程学院的PhD学生聪明,也不代表商学院PhD学生对社会的贡献大于工程学院的PhD学生,一切一切都很简单——商学院PhD毕业生需求大而供给小,他们的价值就是通过市场决定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物理学毕业生甚至EE毕业生拿到PhD学位以后还愿意继续拿5年低得可怜的博士薪水到商学院继续读博士的原因。 所以方舟子先生想比较“市场价值”,不应该拿商学院教授的薪水和工程学院的教授薪水来比较,应该拿清华大学特聘教授的薪水跟美国商学院教授的平均薪水比较。美国商学院Assistant Professor的平均年薪都有10万左右,而清华大学经管学院请的是美国商学院的Full Professor,他们才拿10万年薪,显然是低于市场价值的。 说到清华大学“作秀”就很无聊了,请问清华大学想“作秀”到底要作给谁看?如果说作给国人看,有必要花这么多钱吗。清华大学从来就不缺看客,方舟子先生不就是其中之一吗?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随随便便搞一个学生活动都有北京的大报记者采访,清华要真想“作秀”的话,犯得着搞这么大的动作?如果说这个秀是作给海外学者看的,那些清华经管学院特聘教授拿的薪水只是美国商学院Assistant Professor的底薪,这还是“秀”吗? 二、“建立关系”等于“学术腐败”吗? 方舟子大概把国际期刊编委想象成什么“特权阶级”了,实际上当国际期刊的编委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不但没什么报酬,而且有很重的工作压力。国际期刊编委的任务是指定Reviewers(通常是自己的博士生、自己认识的教授等等)、为投寄的稿件写“Decision Letters”。他们几乎没有报酬或者报酬很少,还有人愿意干这种工作是因为他们可以在Resume里面写上几笔。我自己在美国也接到当Reviewer的邀请,虽然也可以给自己的Resume增色,却要根据自己时间宽裕程度决定是否接受。当编委这种事情,更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挤破头当的。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希望通过特聘教授推荐国内教授当国际期刊的编委,是希望特聘教授和清华大学自己的全职教授多进行沟通了解,这样才有推荐理由。根本不是方舟子想象的,清华大学可以通过这种所谓的幕后交易让特聘教授随便推荐一个水平很低的人去当编委。那些特聘教授在美国也算成名人物了,美国特别讲究信用,不象国内这么乱,那些特聘教授也有自己的声誉和信用,如果他们推荐错了人,以后他们在学术界的发言就会被别人当成笑话,所以他们不会牺牲自己一辈子的声誉来推荐名不副实的教授担任编委。所以不要指望清华大学从这件事上有什么特殊的好处,请特聘教授来只是让他们对清华大学自己的全职教授的研究领域有更多的了解,知道应该往哪里推荐(当然是在清华全职教授水平够格情况下),而不是让他们推荐水平低的教授。 尽管当上著名期刊编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编委的水平,但也不是一定如此,有时候编委的选择要根据现有编委会构成决定。比如说,某金融学杂志编委已经有了研究Portfolio Management的权威, 继续往这个杂志那里推荐另外一个研究Portfolio Management的教授,即使比原来的更厉害,未必被采纳。但是如果推荐一个研究Chinese Financial Market的权威,又碰巧这个杂志最近收到大量研究Chinese Financial Market的稿件,也想把这方面好的稿件发表,那么即使被推荐当编委的这个人不怎么样,也很可能被采纳。 当国际期刊编委就是这么简单,完全由市场决定,而不是象方舟子想象的那样,要靠“关系”来决定。方舟子离开学术界多年,对学术界的游戏规则认知似乎已经很少了。 三、想省钱办教育吗? 方舟子先生为学术打假,可知道为何中国有这么多假货?道理其实很简单,市场规则就是这样:冒牌SONY音响总是比正牌的SONY音响便宜。想请有真才实学的人,又不想花大钱,这只是个幻想。清华不花钱请他们,自然有愿意出更高价格的人请他们。 有次某著名国际企业到清华演讲,期间有同学问:你们想实行本地化政策,请问如何培养自己企业的人才?这个老美倒也很老实坦率,他说:我们不培养人才,我们会去中国的国有企业请人才为我们工作,我们会出10倍的薪水请他们,10倍不行就20倍。 清华请的特聘教授是放在International Job Market上的,可不是象什么贺福初之流,只能躲在国内吹吹牛。清华大学如果出不了10万美元的年薪,自然有出得起的人把他们挖走。虽然清华也发动了感情攻势,以低于市场价格的薪水雇用了他们,但是市场规则是无情的。想办大事,就要花大钱,想吹牛,那就只需花点小钱请贺福初这种“毅然回国”的人了。 有人质疑,请来特聘教授,会不会“请来女婿,气走儿子”(即气走清华经管学院原来的全职教授)?照我看,把他们气走也未尝不可。清华大学的国内某 “权威”S教授,就曾经在公开场合放话:海外的PhD很多都是骗子。结果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想招收国外大学毕业的PhD阻力重重。天可怜见,海外PhD“无真”博士虽然毕业于一个野鸡大学,好歹也是个正经学位。这个S教授连海外学位都没有,从来没有在国际期刊发表过象样一点的文章,还好意思说别人是“骗子”。有这样的S教授在经管学院,还想指望经管学院请得来海外的PhD吗?先不说经管学院的薪水不到水平,单是要和S教授共事,本身就够恶心的。 但是请特聘教授,完全可以打破来自清华大学内部的阻力。这些特聘教授都已经功成名就,没有人敢说他们是“骗子”,而且清华大学出的钱也比市场价格少,综合各种因素考虑,这个方案是最经济、遇到阻力最小,同时又能对经管学院进行革新的方案。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目标是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商学院,而不是仅仅当中国第一。中国加入WTO,就体现了中国人的自信。龙永图说,加入WTO之前,你可以在国内自己定规则,使用更矮的篮框打篮球,进入WTO之后,所有规则都跟国际一致了。清华大学经管学院走向国际化,特聘教授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我们要想培养出国际极的学生,产出国际级的成果,就要先遵守国际职业市场的规律,付出国际就业市场的薪水。这点都做不到的话,和自订规则打篮球有什么区别? 最后请继续关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现在它已经独立运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完全可以成为美国商学院的强劲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