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林贝卡~~北风那个吹的芭蕾
文章来源: 老哥XD2011-12-03 09:43:18


  文学城里有一位见天儿在诗语歌赋、音画韵律中流连徜徉的林贝卡。
  看她的网页,好些个标题彼存此有般地相似:月儿照九洲、爱之梦、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还有伊豆的舞女……当然,在她的那些标题里,清纯玉女的气息贯穿始终,而我的标题里偶尔免却不了鱼龙混杂的格调。
  
  

  于是就这么扫描着标题,瞄到了她贴出来的“北风那个吹”。看插图,听歌唱,快意的欣赏久未挥去,也顺手留下几句旁门左道观后感:
  音乐柔美好听,电视剧也看过。唯一的缺欠是让夏雨出演男一号。夏雨不是错,错在导演,剧本中的男一号是个会跳芭蕾的帅哥型文艺细胞男,导演大傻儿却把男一号交给了夏雨,交给夏雨也就罢了,怎不安排夏雨苦学苦练3个月芭蕾基本动作呢?不安排练也就算了,怎又在那么多集里反来复去用镜头表现夏雨在雪地里蹦跶猴儿式芭蕾呢。
  这几句观后感,针对的不是那部剧的剧情,不是剧中那旋律十分优美、沉重感和压抑感盈盈满满在音符中的主题音乐,针对的仅仅是剧中对芭蕾情节表现上的一些导演手法而已。
  林贝卡回信:电视剧我没有看过,刚刚去网上找到了36集《北风那个吹》的链接,也不知道哪一集有关夏雨跳芭蕾的。如果你有时间和心情把《北风那个吹》的文艺评论写出来,可别忘了我告诉我呀。
  幸好崇尚唯美的林贝卡没看过这部电视剧,否则,主题的乐思被每一集片尾叠出字幕时男一号的芭蕾跳跃动作的镜头所扰事小,北风那个吹呀雪花那个飘在心里的白毛女的艺术形象给灭了就是大事儿了。因为男一号的脸眼实在不适合饰演小资情调文艺片儿,更遑论扮演清纯玉女的喜儿。
  两年前看这出剧时,曾有过写一段男一号芭蕾观后感的心情,后来给忙忘了。如今热播的劲儿早已冷却多时,再贴个评论出来,是否有点儿不合时宜呢?我对林贝卡如是说。
  林贝卡表示:真遗憾,无法读到你对这部电视剧的文艺评论了,看来,你对芭蕾艺术也颇为了解。你这段文字写得多好呀,又去读了一遍。
  她又去读了一遍的,就是我在上面损导演大傻儿拍雪地猴儿式芭蕾那段话。看来,林贝卡尽管小资尽管唯美,却不失幽默通风趣之感,心里承受能力满强,那我就借她给予的动力跟她聊聊《北风那个吹》里的硬伤吧。

  剧情上无论有怎样的逻辑性小缺欠或具体事件时间上的偏差错落等枝节问题,都可以偏袒,浪漫主义的要素之一不就是舒展情怀瞎编么,剧情情节内容上的硬伤很多时候不影响对文艺作品的情绪欣赏、音乐欣赏、镜头欣赏、导演手法欣赏和演员演技欣赏。作为文艺片,让我最为关注的是影视导演对音乐舞蹈戏剧等文艺情节表现的认知度到底是不是个二百五的程度问题,《北风那个吹》的导演在男一号跳芭蕾的镜头实现上的硬伤,难以为人接受。有些英俊小生,包括当年饰演《霸王别姬》的虞姬的张国荣男扮女妆后,丝毫不失女性的妩媚,一点儿也不会给艺术表现减分,而当《北风那个吹》的男一号涂上粉腮在舞台上雪花那个飘的芭蕾动作放上荧屏之日,不就是一个乡级春晚压轴小品诞生,一个糟蹋唯美的极品导演手法问世之时么。
  
  这部献给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四十周年的其它方面都很不错的剧中,文艺范儿全才知青男一号连名字都叫帅子,制片和导演却相中了逆帅的名演员夏雨。所谓文艺范儿全才,在剧本里被刻画成琴棋书画体音美,这里的体非指体育棒子的体,而是指形体的静态和动态,琴棋书画体音美不能求全的话,熟悉七成或打半折儿也将就,男一号夏雨的个人兴趣爱好只有滑板台球乒乓球这三项,和文艺范儿完全不搭界。文艺片,尤其是表现音乐和舞蹈的文艺片,演员自身倘不具备丁点相关技能的话,怎么努力也装不像,更奢谈演得出气质呢。这么说吧,哪怕演个画家手执画笔的简单动作,真没画过画儿或者进入剧组后不恶补一阵子的话,笔也是执不像嘀。夏雨中戏的同班同学们都说他是个跳舞白痴,他进《北风那个吹》剧组后倒是确曾一直在练芭蕾,练了几个月,死活不入门儿,结果从搬道具的临时工里随便拽出一人儿,胳膊腿儿都比他抻得好看。不信请看从林贝卡给的该剧视频链接里抠出来的这张GIF图:
  
  夏雨不是错,错在导演。导演还看似不懂一部影视作品中艺术表现的程度和质感上前后一致的道理,这一集里,雪地上男一号的猴儿式芭蕾背影才拍罢,下一集舞台上就用了专业男芭蕾做替身,立竿见影的云泥之别给观众感官上的刺激就是太假,太舍得把舞蹈艺术当猴儿戏耍了,好像孔雀开屏回转身来见到的是只勤盼鸡(英译:CHIMPANZEE)的蒙太奇。那么多集用那么多次的镜头拍男一号在雪地里猴儿蹦芭蕾的基本图示,也算一流派了──遁形于芭蕾古典派、浪漫派、剧情派、歌剧派和现代派之外的野兽派。
  

  顺带再提一提拉弹歌唱上的现象,在动辄以说学逗唱专业功底自吹的很多专业相声演员当中,80年代初跳槽到北京曲艺说唱团当团长的相声明星学唱日本电影《追捕》主题曲“啦呀啦”时从第2句“啦呀啦啦呀啦啦(03 6i|343 2|2 -)”起,获过文化部奖的著名相声演员谁来着学唱南斯拉夫电影《桥》主题歌“啊,朋友再见”时从第3句“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i 76| i 76|3 3|3)”起,全都彻底跑调!跑到连学龄前儿童听了都会起哄的地步啊。对于文艺片导演而言,碰上对其要导的东西无知的情形,片子就惨了,譬如往远了说赵丹饰演《聂耳》拉小提琴那幅跟支楞个小扁担的造型,譬如往近了说黄晓明在《上海滩》里假装弹钢琴拍不得手指只好拍那直勾勾做作的眼神的造型,再譬如到了《北风那个吹》这里,第8集剧情中男一号在知青点演唱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杨子荣打虎上山那段,和喇叭里播的同段唱腔伴奏音乐完全不合调性。这类闹心的现象在不知多少国产片里出现过,它怎么就不在一部好莱坞的文艺片里出现过呢?是什么原因?反正问题不在演员,而在导演上。无须为《北风那个吹》的芭蕾搪塞客观理由,因为该剧剧情是要表现一个文艺范儿的全才,当然就应该按文艺片高标准严要求啊,如果不高标准严要求的话,听不出跑调儿的导演,或音盲或舞盲的导演,都成群结队地拍音乐舞蹈文艺片儿去了,到时候把林贝卡惹伤心了,再也不给大家贴那么多韵律的音画贴子了。

文艺评论
演员傻帽儿,导演也傻帽儿
但是喂奶的神圣却是相似的......
春晚最差节目是小品《军嫂上岛》!
回顾红色娘子军17连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