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筝》里看到的信仰和人性
文章来源: fancao2018-01-19 12:55:40

从《风筝》里看到的信仰和人性

凡 草

听说《风筝》收视率很高,而且争议很大,自然引起了我的好奇。可是,刚开始看的时候,几次都想弃剧。作为一个谍战片,它实在不太合格。那里描写的特务手段之笨拙幼稚,就连我这个外行之外行都觉得好笑。更由于看的是46集删节版,觉得很多情节也常常自相矛盾,几个主角的故事也无法自圆其说。比方说,马晓武去接那个火箭专家。一般来说,他的专注点应该是紧盯着目标才对,为什么他要傻乎乎地等在前门外?他在喝了泻药之后居然还能把胶卷完好地带回……哦,那个情节我实在不愿回想,哈哈。还有那张重要的接头邮票也很莫名其妙。为什么开始让郑耀先去找影子接头时,不用邮票,而是一支派克笔和那么长的一段暗号?再说,全凭着一张邮票,而且全靠着拼接邮票边缘的锯齿来认证,岂不更是荒谬?要知道,这事发生在几十年以后,而且是经历了无数枪林弹雨爬山涉水的几十年之后。这张邮票,尤其是它最容易磨坏的边缘,要怎么保存才能毫发无伤?只要一次在大雨中行军,或者不慎摔倒在水坑里,整张邮票岂不就全部毁灭?

好在,有朋友慧眼金睛,告诉我耐心地等到20集以后,而且不要当成谍战片来看。果然,越往后看,越让人深思。46集全部看完,我居然忍不住又找到原版,翻看了几处被删节的部分,这才算明白了编剧和导演的匠心,不但从心底佩服此剧的大手笔,还忍不住想说上几句。

此剧通篇看来,贯穿始终的只有一个词,“信仰”。而信仰缺失,又是目前中国社会的关键。这部连续剧可谓抓住了要点,难免引人注目。看来,弘扬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是这部剧的中心意图。于是,就出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画面。一批又一批人不顾生死,前仆后继,终于赢得了胜利。就连军统中统的特务们也大学革命理论,军统大间谍,影子,表现得比共产党更加布尔什维克。

信仰是什么,说白了,信仰其实就是一种宗教行为,对某种教义或某个伟人的无条件的崇拜和奉献。亿万人都具有共同的信仰,就成为一种巨大的力量。可是,任何宗教都具有独一无二的排外性,顺者昌,逆者亡。这种力量既然被某种势力所掌控,它就可以让人向善,自然也可能让人从恶。很自然,据有某种坚定信仰的人,固然很有个性,却不再会冷静思考,也就不再具有常人的理性。

于是,这个剧就把信仰的背后和盘托出。在信仰的旗号下,一切对立面都是万恶不赦的仇敌,必须置之死地而后快。于是,多少暴殄天物、草菅人命、家庭破碎、妻离子散的事情发生。一场场较量,其实都演示了信仰和人性的冲突。

男女主角从一开始的较量就带有英雄相惜的情怀,各自推崇对方为优秀间谍。作为共产党的风筝认寒冰为同志,而影子则从派克钢笔上一眼就明白了军统六哥的真面目,故而,他们在较量中多次明争暗护。故事发展,俩人患难与共,结下了深深的感情。可是,为了信仰,男人却把这个自己深深相爱了多年的女人送上了黄泉……尽管这里的编造有很多不合情理之处,可是,那种人性的闪光不知让多少人潸然泪下。

除了主线,很多枝节故事也不离这个主题。男主角为了信仰出卖了自己多年换命相交情同兄弟的战友,而且亲手把他们抓获送上死路。尽管信仰不同,妻子依然为了保护丈夫而毁容自杀,而片子里多少次明提暗示,她最爱的就是自己那副皮囊。父亲为了信仰要完成任务而不与亲生女儿相见,仅仅四五岁的孩子抱着雨伞在路口翘首遥望,一次次在失望中困倦地睡着,最终对父亲恨之入骨,至死不肯相认。为了信仰,女儿明知养母对她恩爱有加,却因为她做过妓女而断然决裂。同样为了信仰,女孩放弃了青梅竹马患难中相依为命的恋人,而嫁了一个素未平生根本不爱的农民……

剧中还有很多画面揭示了信仰胜利之后的结局。尽管琵琶半掩面,却不能不让人看到那个饿死了几千万人的惨剧,不能不想起在光辉的旗号下几亿人一齐疯狂的岁月……

这部充满了正能量的连续剧,隐现了很多黑色幽默。剧里很多被删减的对话,不能不让人深省。最终的几个画面,不能不是一种绝妙的讽刺,也就不由人不佩服编剧和导演,敢于涉及如此有深度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