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面对死亡和命运
文章来源: 若尘liu2011-07-25 15:38:35

    电影《活着》是由张艺谋在1994年根据余华的同名小说拍摄而成,因为在国内是禁片,我知道此片已经是2000年以后我在读研究生的时候,而我看此片却是2011年七月的某一天。

    《活着》讲述了死亡。主人公福贵(葛优饰)经历了父亲的死,母亲的死,儿子的死,还有女儿的死,听朋友说在小说中他还经历了爱人的死。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注定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死亡,虽然我们都努力的拒绝和逃避死亡。除了我们个人自己的死亡外,我们还要面临亲人朋友的离世。正常情况下,在我们小的时候,爷爷辈的人去世时有爸爸妈妈顶着;当我们长大些以后心智基本成熟时父亲辈的人的去世自己会顶着。即使这样,我们的心里也很难逾越这种失去亲人的痛苦。这种苦痛是一种隐痛,一种钝痛,它在用一种甚至不为自知的方式悄悄的折磨着你。只有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苦痛才会慢慢淡化。更痛苦的是在未心智未成熟时失去了父亲,未老时失去了孩子。这类苦痛带来的除了痛以外还伴随着一生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只有接受了死亡的现实,才有机会去愈合那些伤口,才可能走出它的阴影,从而逾越它(林缨语)。理解死亡是理解活着的一个重要部分。

    《活着》讲述了命运。电影没有单纯的讲述死亡,而是把死亡放在了社会大背景下。儿子的死与大跃进大炼钢的背景想结合,女儿的死与文革时打倒一切走资派的背景想结合。电影几乎只是在用白描的方式重现当时的社会现实,而如今看来却是充满了讽刺。作为一个个体,我们永远无法脱离自己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且个人在自然和社会大环境面前是渺小不足道。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无法选择出生和生长的环境。一纸农村户口把大多数人打入了第九层地狱。其实除了具体生活方式的不同外,城市人和农村人在骨子里的高低贵贱并没有什么不同。生长在农村是苦了些,可我们仍然活着,对于那些直接带走我们生命的地震,洪水,海啸等自然灾害更是让我们无所适从…….我姑姑家的表嫂在两口子吵架后喝了农药自杀,在一年后表哥和小侄女雷击致死。那是我生命中第一次切身体会到了人在自然环境前的脆弱。自然灾难无可免除,可社会灾难却是人类自己制造的。我们在社会大环境下多是随波逐流,即使偶有清醒也只会使我们更痛苦,即使偶有抗争也几乎没有任何意义。如果有合适的大环境,文革一样会重演,我们也许比当时的红卫兵还要狂热,这是人类自己制造的灾难,比自然灾难更加可悲。

    《活着》讲述了活着。福贵经历了那么多的死亡,他仍然在努力平静的活着。赌光了房子禁赌后老婆回来了,开始耍皮影戏营生;被国民党抓了壮丁的日子,想念老婆孩子一起的生活,后来投降成了共产党的兵;龙二被枪毙后,庆幸自己当时把房子赌光了;儿子女儿死后多少年他开始在坟前轻松的讨论着当年那个被八个馒头撑坏教授……活着,平静的活着,没有对命运的太多抗争,而是接受命运所给予的生活。在我的理解里这种生活方式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在无奈的时候我们能做的只有如此。我们有幸来到这个世界上成为一个生命,活着,真好!
    
感人瞬间:随着父母亲的去世,我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成为了孤儿,我希望老婆孩子都能平安的活着,我自己能好好地活着多陪陪他们,不要让我的孩子们过早的成为孤儿。

今天晚上和儿子下棋时偶然发生了下面这些简短对话:
儿子:爸爸,虽然每个人都会死掉,可我希望你永远都不会死。
爸爸:不用担心,爸爸不会死掉的。等你们长大以后,爸爸死了也没有关系,那时你们也不需要爸爸了。
儿子:我还需要你,你知道为什么吗?
爸爸:为什么?
儿子:因为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