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恩难忘
文章来源: 若尘liu2009-12-19 12:17:37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有三个人:我的妈妈让我学会坚强,我的姨夫让我学会要乐于助人,而我的导师沈先生让我知道什么是大气。

重新读着写于四年前毕业论文致谢里的文字----他的宽容,大度,民主,严谨和执着对我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他在科研上对我的具体指导,无论为人还是为学都是我前进道路中的一个路标。----我的思绪又回到在上海读博士生的日子,想起和沈先生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关于沈先生的为学,从互联网的信息中就可见一斑:从助理研究员越级晋升为研究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82-1991年任研究所所长……关于先生的为人,作为他的学生我有幸亲身感受,在此点滴写出以表达我对先生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对于招生,沈先生不计较学生出身,让我这个毕业于一个不知名师范大学的学生跨入了科学院的大门。科学院作为中国科学研究的顶尖单位,他们有资格在招学生时挑三拣四。沈先生是身出名校师承名师而且自己也名声在外,按说他更有资格如此,可事实上他并没有对学生的来源有偏见。当时报考中科院的研究生对于我来说需要的不仅是才气,更需要胆量和勇气。不是担心分数不够,而是担心人家看不上自己徐州师范大学的背景,因为系里几乎就没有人直接考取过科学院的研究生。我也曾试着联系过所里的有些老师,可结果要么是不回信,要么是不招生,要么是婉言拒绝,只有沈先生在回信时鼓励我静下心来好好复习,不要担心别的。更让我有所感触的是当时沈先生又寄回了我那个贴好邮票的回邮信封。虽然得到了先生的鼓励,可我仍然没有胆大到去报身为博导的沈先生的研究生,而是报了一个硕士生导师。我想只要能进科学院的大门,老师差一些也没有关系,谁让咱的起点低呢。可巧的是,两个考分并列第一的考生和我报了同一个导师,而沈先生那儿报空了,我就这样幸运的转入了沈先生的门下,成了他的学生。这一下不仅实现了我的名校情结,还实现了不曾奢望过的名导师情结。

对于科研,沈先生尊重我的个人兴趣,培养了我的自信。沈先生常讲到培养学生要“因材施教”。我不知道我是不是材或者是什么材,可我知道沈先生对我的施教基本是“宏观管好,微观放开” 的放羊式管理,给了我极大的自由和空间。当我问沈先生要研究题目的时候,他说可以结合光合室以前的工作选跟光合作用有关的任何感兴趣的题目。在上海的五年里,沈先生对我基本没有过具体实验的指导,有的都是对科研兴趣,科研态度的培养。他说做科研不仅要动手,更要动脑,如果毕业后只是给人家当两只手的话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他说科研不要跟风,只要做的好,冷前沿也会变成热前沿;他说所谓的权威不一定正确,要只认真理而不枉信权威……他的这些理论对我培养的直接结果就是我可以向他这个权威挑战,我可以在学术问题上肆无忌惮的跟他讨论,争论,争辩甚至争吵,我可以在他面前直截了当的说“不”。有一次两人都吵得生气了,结果是沈先生第二天早上迎在门口,笑笑的说了句“今天来得挺早的”消除了我内心的“气愤和尴尬”。选科研题目是自由的,可写文章是严谨的。我的第一篇稿子他字斟句酌,前前后后改了十多次,最后基本是改得体无完肤,面目全非。就这样沈先生还说,要不是为了保持我原来的风格,应该重新另写。这让我意识到文章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出乎我意料的是,向来严谨的沈先生在我最重要的一次报告-毕业答辩时他竟然没有象以前一样让我试讲,也许他是在用这种方式告诉我,经过五年的培养后我已经可以毕业了。无论将来我在科研这条路上能走多远,沈先生的教育和培养让我真正的喜欢科研和热爱科研。

对于生活,沈先生更是和蔼可亲对我关爱有加。当我第一次惴惴不安的见到这个传说中的大人物的时候,他的问题竟然是问我结婚了没有,然后建议最好在爱人三十岁之前生小孩。本来就两地分居,再加上我们真的在三十岁之前有个小孩,上海到徐州的火车我是没有少坐,但沈先生对于我的工作时间从来没有批评过。毕业的前一年我们实验室被综合评定为所里的前十名,他说文章主要是我发的,于是把奖金全部给了我,自己一分没有要。至于年终奖沈先生也从来是发所里规定的最高额。师范大学的孙老师和李老师到上海看我,沈先生抢付了饭钱不说,他还兴致勃勃的带我们参观了吴昌硕纪念馆。我想沈先生是在用这种热情的招待方式向我的老师表达徐州师范大学培养的这个学生还不错。两位老师深受沈先生个人魅力的感染,临行前给我布置了一个任务:请沈先生到我们学校做报告。沈先生很爽快的同意了,可惜的是他做完报告的当天就返回了,连让我带他游览一下徐州汉文化的机会都没有给。后来李金良老师感慨的跟我说:“同样是院士,个人品质也各有不同,能跟着沈先生这样的导师你真幸运,你学到的不仅是怎么做科研,更学会怎么做人。”

此次妈妈病重,我回国时特意取道上海并提前离家去看望沈先生,我欣喜的看到他还骑自行车上下班,身体还是那么硬朗,精神仍然那么好。他见到我时那溢于言表的高兴劲儿也告诉我,老师为学生付出了那么多,可学生来看一下他就那样满足。师恩重于山,没齿不敢忘。祝沈先生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