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一个时代的象征
文章来源: 看风景2018-10-31 19:07:46

一代文豪金庸走了。

他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从1950年代到1990年代,金庸(查良墉)不仅是一位文学家,还是著名媒体大家,影视巨人,政界达人。

记得,第一次知道金庸是在大学时代。一位同班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金庸的《书剑恩仇录》,是大陆第一次正式出版金庸的小说。这位同学是那本书的第一个借阅者。30天以后,到了还书的时候,一本崭新的书,已经面目全非,封面都脱落了。

那本书在30天内,遭到了令人发指的“折磨”:同学们排班看这本书,每人五个小时,日夜不休。五个小时还没到,下边的人就来催了。那时怎样的场景啊,今天的互联网时代都难以想象了。

后来,听说我这个领域(自然科学)的全国最高权威,老先生也是一位金庸的书迷。

金庸的影响是巨大的。

他的书里面不仅有故事,有武侠,更有社会万象的反映与折射,有历史和人性的参可描述,有伦理道德,政治演绎等等。他的书,在某种意义上,是中国历史,文化,社会的全景式作品。

金庸的书,新版和旧版,都可以在这里找到:www.jinyongwang.com 

2005年6月查良镛获剑桥大学文学荣誉博士;同年10月作为研究生入读圣约翰学院,被举荐为同院士;2007年5月获哲学硕士学位;2010年7月获哲学博士学位;2010年9月被举荐为圣约翰学院荣誉院士。为纪念其在圣约翰学院的留学生活,2005年查良镛创作并手书对联:

花香书香缱绻学院道,

桨声歌声宛转叹息桥。

学生金庸书

此联的缩略版刻于此石背面,亦为查良镛手书。

蒙查良镛夫人林乐怡慷慨襄助,此联得以镌刻于台湾砂岩之上,立于此园。

金庸在剑桥攻读硕士和博士时,导师是英国社会科学院(The British Academy)院士、剑桥大学亚洲与中东研究部(Faculty of Asian and Middle Eastern Studies)教授(现为荣退教授)、圣约翰学院院士、唐史专家麦大维。金庸硕士学位论文的题目是《初唐皇位继承制度》(The imperial succession in early TangChina),博士学位论文的题目是《唐代盛世继承皇位制度》。从一位誉满全球华人世界6的报人和武侠小说家到世界顶级大学的史学博士,86岁的金庸以孜孜不倦的精神实践了“活到老,学到老”的格言,以不求虚名的态度实现了自己揭示历史真相的学术追求。

金庸认认真真做学问,以80多岁高龄,拿一个货真价实的学位,而不是到处收割“名誉博士”,“金钱博士”或者“权力博士”。这种人格是令世人敬仰,尽管他没有宣称代表什么人群,政党,或者什么主义。他在世人心中的形象,根本不需要宣传和拔高,而是实实在在的。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10/31/7779893.html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10/31/7778942.html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7715/201805/5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