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治愈网球肘的(1)---前言
文章来源: levans2014-02-15 22:42:59

本来想分享自己如何治愈网球肘的。看了林间曲径金秋时的“激情燃烧的岁月”的帖子, 突然先想写写自己的体育生涯, 先卖个关子。


人们经常说说兴趣爱好很重要,从我自己成为体育迷的经历,也觉得是那么回事。这么多年,不论在哪里,因为体育爱好,无论是吹牛神侃NBA NFL,还是参与各种体育活动,都学了不少东西和交了不少朋友。很多人觉得在美国生活业余生活单调。但是我 却觉得这里是体育迷的天堂。不仅可以观赏激动人心的橄榄球,NBA,还有其他啥网球,冰球,高尔夫的,而且只要想玩,都能找到很好的场所,配备很好的器材,和交到很多体育迷朋 友。

 

自己的体育爱好,并不是天生的。小学的时候俺是个病歪歪,几乎没有上体育课,连做基本的课间广播体操,也想尽法子溜号。一直到初中, 受女排第一次夺得世界冠军的影响,从排球开始对体育活动逐渐入迷。不仅喜欢看,而且开始参与。有兴趣就有动力。记得好多时候放学和同学打排球,一直到天黑,班主任老师过来驱逐才回家。由于自己先天材料问题,个子不高,为了打上主攻,就开始练弹跳 力。心目中崇拜对象就是张蓉芳,一是因为她是四川队出去的,二是她个子不高却是国家队绝对主力主攻手。中学几年,走路几乎都是蹦着走的。上楼梯也是跳上去的。一开始跳三阶,到后来十阶的楼梯两下就跳上去了。曾经有一段时间,家门也不开,直接跳窗台进家。就这样坚持不懈地把自己的弹跳提高,不仅可以扣球,还曾经在学校田径运动会上获得过三级跳远的亚军。在培养体育兴趣的同时,以前羸弱的身体也渐渐好起来。

(照片版权属于“林间曲径金秋时”,因为他的帖子让我有写这篇文章的冲动)

就这样,从初三到高中,都是学校的排球高手。开始扣224米的女子网,到后来扣2.43米的男子网。但是可惜先天的基因还是内因,不管后天咋个练,个子就长不上去。记得到南京大学的第一个学期,系里搞排球比赛,作为新生,我带着咱班另外几个不太会打排球的同学,传,垫,扣,发样样教。经过短期培训,咱班还打入系里的决赛。体育老师遗憾地说:要是你的身高再多10厘米,就可以进校队了。体育课后来的排球选修课,每次都是我给大家做动作示范。

 由于自身材料问题,在排球上的发展也就受到限制。可惜排球不像举重,也搞个身高级别之类的比赛多好。后来我就慢慢迷上了羽毛球。主要原因就是在羽毛球里也有跳杀,那种高高跃起把球劈杀在对方场地的感觉和排球扣中后的感觉如出一辙。羽毛球属于个人运动,相比排球的集体活动要更自由一些。 打羽毛球的开销要大些,刚开始打的时候,还只能打木质拍,但是球一定要实实在在的羽毛球。要存好几个月的零花钱才能买一筒(10个)。所以打球的时候也特别珍惜。练球的时候用废球 (以前打坏了的),比赛时候才用好球。平时要把球保护好,密封。记得有一次忘了盖球筒,过两天发现好好的球居然被老鼠给咬了,因为球的后头是羊皮包着的。那时候90%的羽毛球场都是室外,有一个没风的下午简直就是过节。就这样,在南大打,在川大打。俺羽毛球生涯最辉煌的时刻是在川大,取得个人最好成绩:川大研究生亚军。还记得那天下午可能有上百同学球迷助威,可惜自己在先赢一局的情况下输掉冠军。

 

到美国后在大学里也经常打羽毛球,不过对手就多了些印度,印度尼西亚的国际友人了。工作后的第一件事就花了100刀买下一只YONEX Isometric炭钢拍子。实现自己少年时代的梦。这只拍子一只跟着我,都已经10多年了,还特别争气,居然连拍线都没有换过。现在每周在旁边的社区大学打一次。已经从年轻时候偏好单打转向不太费体力的双打了。

 

在我们那个年代,中国人中不打乒乓球是少数。但是很多年我一直对乒乓球没有下功夫。因为觉得乒乓球不像羽毛球 那样容易控制,很多球像擦边,擦网,完全就是意外。小学的时候也和大家一样,好不容易让父母给买一个光板(没有胶皮),背在包里。那时候学校乒乓球台全是 水泥台子,网子也是砖头拼起来的。还没有下课大家都跃跃欲试,争取第一时间冲出去占台子。好不容易占到台子还要和同学换着打,坐台子点将,轮流和对方打擂 台。占不到台子就在水泥走廊的拐角处,用拐角的三角形当台子。初二的时候还因为和同学配对打双打,被伙伴发反手球用拍子把额头打开了花,缝了3针。

不知道我父母当年为啥没有想办法让我去体校学学乒乓球啥的。凭那份热情,可能还可以练出个不错的水平。自己一直是野路子,直排握拍,正手进攻简直就是惨不忍睹。在美国工作7,8年后,遇到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哥,乒乓球打的奇好,于是开始用心学乒乓球。从直拍转成横 拍。每次回国还去国内俱乐部找教练。几年下来,进步也不错,打到1700分的水平。

 

多年体育活动,也有不顺的时候。遇到过最大问题就是网球肘。下一篇我会把自己在网球肘上可歌可泣的故事写出来,同时和大家分享自己如何治好网球肘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