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盲-多动症孩子的培养
文章来源: JustTalk2019-03-18 12:03:48

学校请专家来讲多动症孩子的教育。我比较好奇这个话题,结合讲座内容,分享一下自己的体会。(蓝字)是我的添加观点。

家里有多动症(ADD、ADHD)的孩子,需要父母亲付出比别人多得多的努力来抚养,这绝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问题,因为问题本身也不是一天、两天产生的。对孩子的不信任,对未来的忧虑、焦躁,使得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不停重复说着那些表示不满的话:
停下!
听着!
少废话,做就可以了!
能否注意你的言行?
快点儿!
慢点儿!
冷静点儿!
别玩游戏了!
......

(这里我还可以加上很多:作业做了吗?琴练了吗?数学题做了吗?考试成绩怎么样啊?着什么急呀?怎么还不着急?怎么不知道努力?这有什么用?这个才有用!......)

作为父母,我们得明白一个道理:如果只是用言语来解决问题,那我们从孩子那里收获的也只能是言语。如果我们想要孩子们有行动,那作为父母也得做出行动。(我比较相信“身教重于言教”。)

1. 闭上嘴,转身走开
小学是培养孩子成人的关键阶段。小孩子是围绕着父母亲所关注的内容来建立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如果孩子的世界里有我们不希望看到的,父母就必须停止对这个方面的关注。仔细观察孩子的行为,一旦发现孩子重复性使用类似要挟、恐吓的行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父母亲最有力的行动就是保持自己情绪稳定,不要多说,转身离开。可以关上门,独酌小酒,直到孩子恢复常态。(这个地方我觉得也得有分寸,认可孩子的感受去安慰孩子,可能会降低家里噪音频率和强度,同时还能维护亲子关系。当然,一定要坚持自己的“不”。

如果反思我们上面罗列的那些话,其实我们跟孩子的行为是一样的, 也用各种威逼利诱的方式来要挟孩子去做我们想要他们做的事情,而且重复很多年了。很大程度上,孩子们做人的行为是父母的镜像,他们是父母是否合格的检验工具。所以只有我们自己改了,才有可能影响孩子的行为。比如孩子发脾气哭闹,父母也同样发脾气吵骂,当然不会起到好的教育效果。如果父母亲觉得改变自己太难了,那也就别抱怨孩子们不改,因为对他们来讲也是同样的难,孩子的自律程度还远远不如大人呢!

父母要花心思、费力气来改变自己的行为。具体操作方法:在脑子里想象孩子的某个重复行为,然后想象自己相应的反应,要具体到语言、表情、动作...... 等真正面对孩子的行为时,因为我们在大脑里已经反复操练很多次了,就会比较容易的做出来。(这个方法在《7 Habits for Effective People》里面也有同样的讲解。训练宇航员用的也是这个方法--模拟实验。)

当孩子们做了我们希望中的事,给予微笑关注就好,不要用太过夸张的表扬。

坚持6个星期,看看孩子是否会改变。

2. 奖励机制
建立奖励机制, 只掌控奖励品,不控制孩子本身。 父母亲要有能力控制奖励办法。如果没有能力全权控制,就不能使用这个办法。比如做多少页的练习题才能够赢得多久的上网时间,这个前提条件是你有能力掌控上网的时间。如果孩子非常聪明,破译了掌控系统,那这个方法就形同虚设,不起作用了。

(关于奖励机制,我在另外一些子女教育的文章和书里见到过不同的观点:只要有物质刺激,不论是奖励还是惩罚,都是有条件的关注,只能在短时间内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时间长了,或者孩子对奖励品不再感兴趣,就不好使了。

现在父母亲还有一个倾向,就是督促、监督、帮助孩子做事情。学龄前小孩子吃吃喝喝、玩玩乐乐,的确需要父母亲的帮助,但这只是简单的体力付出,父母一般并不觉得是什么大负担。一旦孩子开始上学,考虑到的学业、工作、以及美好未来等等这些,父母亲难免会紧张起来。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自觉地跳起来帮助孩子设计、安排现在,为将来做好准备。

我倒是觉得,每个人的日子得自己过,方向得自己选、道路得自己走。父母在旁边守望,不时地给些分析建议和鼓励就可以了。如果父母真的有能力为孩子准备好了一切,那孩子们也就失去了目标和动力,当然会偷懒--没有必要吗!爸妈都准备好了,谁还会自讨苦吃?)

3. 身体发育,营养健康
小孩子的大脑发育还不是很完整,尤其是大脑前额叶掌管逻辑思维的部分,据说要到25岁才发育完全。在此之前,孩子有可能做一些非常不靠谱的决定和行为。(我觉得那些专门从事冒险活动,像前一段时间在微信里流传的徒手攀岩牛人,基本上是属于先天性大脑不健全。《Change Your Brain, Change Your Life》里面有很多这样的事例。

孩子的思维模式和成年人不一样,父母亲要理解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行为,不要用成年人的衡量标准来衡量孩子。我家老公曾经抱怨11岁的儿子没有花时间来思考人生和未来,我当时顶回去问:“你11岁的时候思考的人生和未来是什么?”他自己也答不上来。和几个年轻人了解,一个到17岁才知道玩游戏其实是浪费时间;一个说是到了19岁才意识到自己将来需要挣钱养活自己;还有一个说,自己21岁之前说的话都不过脑子。我的一个牙医跟我说,她的三个儿子都是大学毕工作一两年以后才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目标。着急吧!)

我们能做的是让孩子在饮食方面尽量营养均衡,有利于大脑成长。保证孩子的三餐里有足够的蛋白质和Omega-3,维生素也要均衡,适当降低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保证充足睡眠,还有必不可少的适量的身体锻炼。

4. 心理咨询
对于已经确诊为多动症的儿童,除了上面说的父母亲心态、行为的改变以外,可以加上心理咨询。(心理咨询不是天天都有,真正最具影响还是父母、家人的言谈举止。不过我倒是建议家有多动症儿童的父母自己去做一些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可能会结合各家的具体情况来建议适合的矫正方法。)

5. 药物辅助
有听众询问药物辅助,专家不反对使用药物,但他也明确表示,绝不能只依赖药物。

如果生活环境、亲子关系不变,父母继续用同样的方法来关注孩子的行为,孩子们照旧会围绕父母的关注来建立世界观和价值观。药物是不可能改变这些的。

(我觉得多动症的孩子一般来说脑子特别活跃,反应速度快,一般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可能没有太大的吸引力,所以他们快速地改变注意力,让大人抓狂。

曾经在儿童娱乐场见过一个2、3岁的小女孩儿,什么都要玩,但不能专注任何一个。滑梯玩一次就换地方;荡秋千,还没坐稳就往下溜。我当时只是觉得孩子怎么这么不一样?我家闺女坐在秋千上坚决不下来,我得费很多口舌才能劝她下来给别人玩会儿。现在回想,可能那个小孩儿应该算是多动症。

有些朋友疑惑自己的孩子,我常问的是:“孩子打游戏的时候能不能专注?”目前为止,所有的回答都是肯定的。所以不是孩子多动、缺乏注意力,而是孩子们对我们希望他们关注的东西不感兴趣,是现代的生活环境和老式的教育方法不匹配!据说21世纪出生的孩子,给新鲜事物的时间只有8秒钟,如果8秒钟内抓不住他们是兴趣,他们就换方向了。

我家俩娃是“欠动症”类型,不过我同样感受到现代高科技产品让子女教育异常困难。孩子一旦从这个虚拟世界获得回报,很容易就会回避现实世界的艰苦。但仔细想想,谁不是这样呢!

顺便Google了一下多动症药物,有好多种我不懂这些专业名词想要给孩子配药的父母可以仔细阅读原文,然后多多和医生探讨,到底哪种药物比较适合孩子:http://courseware.eduwest.com/courseware/0557/content/images/anli/work/23.pdf   

中枢神经兴奋剂:通过结合和阻止多巴胺转运体促进多巴胺的释放 , 抑制再摄取 , 并能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 , 增加突触间隙儿茶酚胺神经递质的浓度 , 起到治疗作用。通过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 PET)显示 , 其能很快结合多巴胺转运体 , 还能增加某些脑区 (主要是额叶、尾核和垂体等 ) 的脑血流 , 改变额叶 -纹状体 - 丘脑环路的功能。70% ~90%的患儿服药后症状改善。用药后不仅注意障碍、多动、冲动等 ADHD 的核心症状得到改善 , 而且还可以改善认知功能 , 提高警觉水平、反应时间、反应速度、短时记忆、语言学习、可塑性及各种协调功能。不少患儿服药后学习技能和学习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不过中枢神经兴奋剂对改善情绪的作用较差。

抗抑郁剂:可能是通过抑制突触前膜 5 - 羟色胺(5 - HT) 和去甲肾上腺素(NE)再摄取 , 并有弱的抑制多巴胺(DA)的摄取功能 , 从而增加DA和NE的翻转 , 达到对ADHD的控制 , 进而间接促进认知的完成和注意力的集中。抗抑郁剂对ADHD患儿的多动、冲动、任性、情绪不稳定等兴奋性行为改善显著, 能促进和改善患儿的自控能力、注意力集中能力和家庭关系 , 有效率为68.75%。

利培酮:为5 - HT2 和 DA受体平衡阻滞剂 , 作用机制在低剂量时 , 其突触后受体阻滞效应可增强DA的翻转 , 从而对轻、中度注意缺陷障碍的控制有所改善 , 进而间接地促进认知完成和注意集中。利培酮对ADHD的疗效为77% ,对多动、容易兴奋和冲动、打扰其他小孩、要求必须立即满足、情绪改变快及脾气暴躁等兴奋性行为及症状改善显著。

可乐定: 一种降压药 , 为突触前肾上腺素 α2 - 受体激动剂。研究证明ADHD的多巴胺功能减低。由于 DA功能缺陷 , 肾上腺受体处于超敏状态 , 中枢α2 - 肾上腺受体激动剂可乐定可能通过兴奋儿茶酚胺介导的负反馈机制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而起作用。可乐定对ADHD的疗效可达72% , 尤其对ADHD伴有抽动症的患儿效果好 , 可达96%。主要适用于冲动、激惹、焦虑、情绪异常、违抗、品行障碍、攻击性行为、睡眠障碍及哌甲酯疗效不佳者。

记不清是Julie Lythcott-Haims的《How to Raise an Adult》,还是Jessica Lahey的《The Gift of Failure》,据书里面讲,所有东海岸著名的高校里,学生私底下能够买到多动症的药,~$5一粒,帮助学生集中精力,熬夜复习考试。真的夠拼的呀!)

结束语:
这些只是原则上的方法,具体到操作上,每家父母不一样,孩子也不一样,效果也会各不相同。(父母不变,孩子也不会变。父母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长!这是一个需要付出心思、体力、时间的过程。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给孩子洗脑,如果能把这个观点洗进去,父母就可以松心撒手了:独立自主,自食其力。自己做决定,自己承担结果。如果结果不满意,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抱怨外人和社会环境没用!

任何观点都只有一部分是对的!我写写、你看看、挑着信、试着用。

微笑微笑

有兴趣请关注我的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