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命成长(2)-信靠神
文章来源: JustTalk2018-03-22 07:13:45

微信群里大家探讨“信靠神”,我也说说自己对于信靠神的一点儿认知。

“信”,我从来没有仔细想过人的大脑对于“信”到底是怎么运作的,直到同事Jim指出:其实我们每个人都选择“自己已经信了的东西”来相信。慢慢体会自己过去的经历种种,我越来越觉得Jim的这个说法是有一定的真实性。既然是自己选定,那选择“信”神,实际上是个人的主观决定。这么来说,信神应该并不是很难 ,想信就信,自己说了算。没有“信”自然谈不上“靠”,但“主动信” 并不等于“敢于靠”,撒旦也知道神的存在,但他不靠神哟。

“靠”,就是依靠一个特定的个体。不过我们在“靠”之前,需要确定一下这个东西是不是可以“靠”,是否够结实,能撑得住我们的“靠”。这点在物质世界里比较容易理解,比如下班回家,往沙发上一躺,我们一般都不会去担心沙发会散架,信心是相当的强!而且不仅是自己家里的沙发,别人家、会议室里、旅馆里的沙发,我们都很信赖,信心丝毫不会软弱,想坐就坐,想瘫就瘫。但一说到信靠神,很多人都表示自己的信心软弱,不能完全靠。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神”是个灵命体,对当今时代的人来说,神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即不能做馅饼给我们吃,也不能让银行账户里的钱一夜间暴涨。“靠神”不是物质世界的倚靠。当人坐在沙发里的时候,身体会放松,休息。我觉得神就是精神的沙发,“靠神”可以让我们紧绷的神经放松,提供精神休息。从具体操作上讲,“靠”神,就是放下自己的掌控欲望,同时还需要自强不息,埋头耕耘,但不能祈盼奢望,觉得“天道”一定应该会“酬勤”。这里也可以借用霍金的一句话:“When one's expectations are reduced to zero, one really appreciates everything one does have.” 没了期望就没了失望,没了期望就没了对未来的担忧,也就无需纠结掌控。如果再能够真诚体会出神对我们的爱,心存感恩,人就会得喜乐平安。

“信靠神”,不仅是信了神以后才靠,更需要靠了神以后才信!我最初选择相信神时,其实有的只是信神的愿望。后来学习了一些神的道理,开始试着“靠”。“靠”的结果还不错,“信”的就会更多些,自然又会“靠”得再多一些,如此循环往复,螺旋提高对神的信靠程度,这是一个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过程。

信靠神,得日常生活的喜乐平安,这种从上到下的理解比较容易,但从具体操作的层面上来讲,我体会是需要从下到上,从追求日常生活的喜乐平安开始,慢慢学会放下自我,逆行而上,最终信靠真神。 

回到物质世界的例子上,比如我们想要做个小木凳,做之前,我们已经有了最终的目标:做一个可以让人坐,偶尔还能站上去的小凳子。脑子里有想法,纸上可能还会画个草图,但这些都不能真正坐。开始做凳子,得从选材料开始。用手掰一掰,看看木头是否够结实。不论是胶沾、榫接,还是钉钉子,一步步做的过程中,时常要试试是否稳固。最后终于成形,还会按按、摇摇,觉得没什么问题,试着坐坐。坐着感觉结实稳固,再试着站上去,轻轻颠颠脚,一切仍旧完好,才能得意地交活。这是一次就成功的情况,如果真的是第一次做木工,搞清工具就得花不少精力,整个制作过程中不知会有多少次的修复校正,最后成品还不一定能满意,很可能还得从头再来。

信靠神更是如此,一点点信,逐步地靠。我2012年春天前决定陪老公一起参加查经学习,目标就是想要得喜乐平安,并没有想到什么信靠神。大家讨论电影《悲惨世界》,我发现里面信神的人结局都挺好,于是赶紧画草图--决定信神,尽管当时根本就不知道神是什么?如何才能信?怎样才算信?只知道自己想要开心快乐、平安度日。具体操作就是把生活中所有那些让我不高兴的事都逐一解决掉。这恰好是一个不断放下自我掌控的过程:放得越多,就越“靠”神;效果越好,就越“信”神。

1、我的工作比较稳定简单,晋升的可能性有,但我有点怕升职后管人压力太大,让自己不开心,目前也够吃够喝的了,以此排除了升迁烦恼。

2、日常生活简单化,饭菜以营养均衡为主,有时间再讲究色香味。家里脏点乱点不是什么大毛病,看了《The Life Changing Magic of Tidying Up》以后又扔了不少东西,尽管还是乱,不过不怕进人。

3、老公比较挑剔,这个对我来说是个挑战。我意识到改变不了他,只好学着接受他。我用了两年的时间,终于体会到什么是论断,为什么神教育我们不能论断。用“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这句话提醒自己,时常反省,有时候觉得他的挑剔也不无道理,于是,开始渐渐接受对方。这两年,感觉到他也在慢慢变化,说话委婉多了。看到这样的效果,越发觉得神的话真的是真理,自然也就更加信神。

4、最让我放不下的是孩子,这里最能考验自己是不是真的信靠神。看了《The road less traveled》,后来又听了有关“道”的讲座,我逐步体会并且慢慢相信,神在造人的时候,已经把圣灵放在了我们心里,尽管很多时候,我们没有感受到这个恩典,但它一直都在陪伴、带领、滋养着我们,就像植物向着阳光生长一样,人的内心也是向着美好、愉悦的方向成长。如果我们用权威来压抑孩子,或拔苗助长来伤害孩子,其实反而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尽管明白这个道理,其实也不可能完全放,当然也不敢太用力收,就这样紧紧松松,看到孩子们的成长还好,才敢于继续放手,同时也越来越信靠神,最有代表性的生活实例就是儿子玩游戏这件事:2015年初,儿子五年级,我开始放手让他自己去掌控玩游戏的时间,想玩多久玩多久,想什么时候停就什么时候停,可心里一直是惴惴不安。到2018年初终于开始试着在心里真正放下,相信圣灵在他心中做工,相信神带领他走向正轨。三年的时间,我一直在边上守望,他寻求帮助的时候给予扶持和建议,但不掌控、不期望。尽管内心也还没有完全放下,但心态的确是平和很多,不像以前那么担忧了。

我信的神和圣经上描述的神不是很一样。我相信这个世界只有一个主,一个神,导致这么多不同宗教信仰是因为每个人都在选择“自己已经信了的东西”来信,对神都有着独特的主观认知。认知类似的人汇聚为群,于是形成不同的派别,不同的派别之间,很可能会相互排斥。

对我来说,神无所不在,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古今中外,每句话、每本书、每个信仰里都有神的启示,有些是正面引导,有些是反面教训。神是爱,是毫无条件的爱,你信还是不信,神都在引领我们。信神的人,能够体会到神的爱,才能够感受到 “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才能够接受观点不同人,做到“爱你的邻舍......爱你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很多朋友都觉得我信的神不是“真神”,我信的方法也不正宗,但这个神的确是我“真”信的神,我可以把自己内心交托给神,全然信靠!

多年前老公说要立遗嘱,需要填写如果父母双方意外去世,未成年的孩子该交托给谁照管。给孩子找委托人,是一个没有反悔的决定。我有很多朋友都不错,但真的想象他们来养育我自己的孩子们成人,而且没有重新选择的可能性,我可是衡量来、衡量去的。我最终选的是过去在马里兰的一个朋友,尽管我们当时并不是走得最近的,后来也没有什么来往,但凭着我对她待人处事的了解,觉得她比较可信、可靠。后来打电话交换了一下彼此的看法,发现我们的信念和思维模式的确非常相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我觉得她带出来的孩子有可能比我自己带的还要好。达到这个信任程度,也就只剩签字画押了。

建立自己的信仰,寻找可以信靠的神,也是寻找委托人的过程,需要小心求证。信靠神就是把自己的未来、以及整个家庭的未来都交给了神,若心存疑惑,是不可能完全放下自己的。我觉得信心软弱,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是没有找到可以完全“靠”的神。从选择“信”神,到现在有点儿体会出“靠”神,这么多年寻求“真神”的驱动力,就是想要寻求自我“内心的喜乐平安”。

  • “我是谁?” 问的是自己--“我是人,有求善的灵魂,有贪懒的肉体。” “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 我会努力行善。
  • “我从哪里来?” 问的是过去--“从神那里来。” 我无需多虑过去。
  • “我到哪里去?” 问的是未来--“到神那里去。” 我也不能掌控未来。
  • “我为什么活?” 问的是现在--“活出自己内心的喜乐平安,不要成为上帝不知感恩的儿女。” 神把这个世界造得如此丰富多彩,我们应该能得喜乐;神把人造得这么聪明智慧,我们也应该能得平安吧。

能够说出写下来的都是简而又简的,不可能包括这么多年的思维实践活动。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抽象的理论不容易,但将抽象的理念转化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则更是难上加难。怎么说、怎么做才是真正的放下自我去信靠神,需要不断实践。信与靠,是个循环往复的生活状态,我自己也还在这个螺旋线的起点处努力摸索着。

任何观点都只有一部分可取。我写写、你看看、挑着信、试着用。
有兴趣请关注我的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