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古诗的困惑
文章来源: 色书生2007-04-29 05:15:16
手头有些诗词集,但是翻一会儿就翻不下去。原因呢,粗俗一点讲就是,或者搔不到痒处,搔到痒处了呢,那自然就不痒了。(对,很功利。)

但是基本上搔不到痒处的占绝大部分。比方说从古诗十九首和魏诗以降,多悲人生苦短,繁华易逝,送别,闺怨,写山水景,抒旷古怀,怀才不遇,出世入世等等。现代人呢,多在生活的压力和生存的不易上,稍稍解了压力,还有对爱情的渴望和对婚姻的迷惑,然后还有一夜情,网恋,等等。那种古贵族悠然的心态基本上很少了。还有就是对刻骨的孤独感的认知,我以为是今人远超古人的。

要抒新怀,大概就两条出路,旧瓶装新酒,以古诗词的形式抒现代情,或者谱新曲,并借鉴古诗技巧。前者不论,但论第二点。

借鉴古诗技巧要多读诗,特别是还要学理论。但是这样一来,第一,门槛太高,第二,费时费力,把大部分为生计忙的人排在了外面。如果有时间有心情有精力,这些都还能做到,但是接着问题又来了,那就是读得太多了,浸淫其中太久而不能自拔。然后一旦自己写诗,全是古人那些个意象和词句,渐渐地,仿佛自己的心情也和古人合成为一了,所感所叹也落入了古诗的意境,脱离了现实生活。

所以说读古诗也是一把双刃剑,如何把握,如何入宝山而不伤自身,这大概不是一般人所能及,需有人指点。 第一步启蒙还好说,中学语文课文,还有一些耳熟能详的诗词,都可以做教材。但是再往上走就比较难了。

虽然这是任何一种艺术创新的必然之路,但是对于现代诗歌却分外困难。这大概由于五四以来断层太大。前人身在宝山中,出不来者虽然居大多,但终究有出来者。而后人要先入宝山,再出来,这难度极大。

这是我近来在理论指导上颇费踌躇的地方。(实践上比较简单,不喜欢的,写得再好再工都扔一边去。)指出来以求方家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