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学校手记】:知识 vs. 思想
文章来源: 网上无名2010-01-08 02:14:22

游完泳,一大帮孩子商量着,想要一起吃晚饭。可惜商量也是白商量——其他孩子在公立学校读书,课业繁重,中午已经赶了一部分作业,晚上还有两三张试卷啥的等着他们呢。

我们这家庭学校的孩子,爽啊,能够从从容容地回家,吃饭、下棋、念书、睡觉,晚上不必惦记什么功课。课程安排其实也挺多的,不过相对而言,自由空间大,容易把时间的支配权下放到当事人手里;由于没有一层又一层的行政管理,所以奖与罚都能立竿见影。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加速的动力十足,学习效率高,无用功做得少。他们知道,节省下来的时间,就是自己的了,不会被老师、家长、补习班占用。

跟大侠表达了一下儿我的自满情绪,他担心地提醒我:咱也不能太放松了哈,怎么说也得努力学习啊。这知识,可是实打实的东西,空谈不来的。你花多少力气,就得多少收获。

我乐了。当然知道他的感受,生活在人人高喊“不要输在起跑线”的时代,耳闻目睹的,尽是天才儿童,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不说,还多才多艺。说实在的,谁不怕自己孩子忒衰啊?要学习没学习?要才艺没才艺?那以后长大了,走出家门,外头人才济济,还不得立马儿被淘汰?

呵呵,不能够,不能够。我以我近来的心得宽慰大侠,对他讲起同小J一起学习美国内战历史那天的事来。

关于内战,她的历史书上写:

How can we call this a free country when we allow one man to own another?” the North asked the South. By this time, the South depended on its slaves. If Southerners freed their slaves, how would they be able to make a living? There was no easy answer to this question.

读到这里,稍事停顿。我问她,怎么看待这个难以解答的问题。

她想了一会儿,说:“我觉得,不应该有奴隶。”

“嗯。那么,为什么会有奴隶呢?”

“因为南方有很多的大农场,种这种那的,too much work to do。有了奴隶,才有足够多的人在这些农场干活儿。”

“那么北方呢?”

“书上不是说了么?北方天气太冷,种不了cotton and tobacco,没有大农场。”

“很好。咱们继续读书。”

接下来,课本就讲到了密苏里妥协案:

As new states were added from the territories, a new argument arose. Should the states be admitted as free states, or should they be added as slave states?

Why did this turn into an argument? Remember that each state has two representatives in the Senate. If there were more slave states, the Senate would be more careful to look out for the slave states. However, if the free states controlled the Senate, it would be more interested in the free states. To keep both the free and slave states happy, there had to be an equal number of free and slave states.

In 1819, both Maine and Missouri were asking to become states. Maine would enter as a free state. To keep the Senate equal, Missouri would have to be admitted as a slave state. The people who lived in Missouri, however, did not agree. Some wanted to own slaves while some where against it.

Finally, in 1821, Congress admitted Missouri as a slave state, but only after a compromise was made. Since Missouri was to become a slave state, no other states north of an established boundary line could enter the Union as slave states. This decision was called the Missouri Compromise.

读完这段,我就自由州和蓄奴州的分歧,再问阿小J:“你觉得,北方和南方究竟为什么打仗呢?是不是因为北方人善良,不喜欢奴役别人,希望人人自由;南方人自私,不愿意给别人自由?”

小J这次想了好久,才缓缓地、迟疑地说:“我觉得。。。不是吧。。。北方没有大农场,不像南方人那么需要奴隶,而且也买不起奴隶呀。。。奴隶制度对他们没什么好处。。。他们想要其它的好处,他们要开工厂。。。”

“没错!跟南方的奴隶主相比,北方并非那么依赖奴隶。他们需要的,是发展工业。当然了,他们斗争的结果是好的,促进了美国的统一和进步,让这个国家在经济、民主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巨大的好处。但是,你记得不记得妈妈跟你说过,当我们看待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人的时候,要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不好。美国的内战,是不是也一样啊?”

“嗯,是。北方要get rid of slavery, make the country a whole,这些都是好事情,可是他们也是为他们自己才这么做的。God says everyone sinned. 北方人和南方人都是,fighting for their own benefits。”

听到她的理解,我的心里倍感欣慰。小J虽然仅仅九岁,但是我知道,她已经能够理解我们所讨论的内容。她明白了,对于我们正在学习的这段内战历史,是很难用正义与否来评价的。在中国的教科书上,常常写明了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在美国的教科书上,往往不提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然而事件毕竟只是事件,是一些死的知识点。我们的学习,不止是要知道这些知识点以及别人的论断,更是在史实的旁边,学着做自己独立的眉批。

作为历史,当我们回头去看,或许可以说,北方是站在绝对的道德制高点上,为了废奴而奋战,乃正义之化身,最终解放了奴隶,统一了国家,以正义战胜邪恶。然而在历史的当初,大家不过都是在为各人的利益而战。每一个人都是自私的。所谓无利不起早,不论是北部邦联,南部联邦,还是欧洲的银行家们,bottom line,无一不是要借助枪炮为自己的利益集团争取最大限度的话语权。人类的罪性就决定了,当历史不是历史而是新闻事件时,它最首要的关注点,必然是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而不是道德重建与人文关怀。

接下来,我们又兴致勃勃地谈了很多。

“小J,妈妈想起去年圣诞节,你说的一些话,让妈妈很感动,教育了妈妈,不知道你自己还记得不记得。”

“哦?什么呀?”

“就是我们一起,给你班上的每个同学都准备了圣诞礼物,一人一盒巧克力。结果你带到学校,立刻就被抢光了。全班四十多个人,没有一个人对你说声谢谢。”

“嗯,对呀,我看他们吃,我也想吃,就问他们,能不能给我分一小块。可是他们谁都不肯给我。。。”

“那天晚上你回家,可不高兴了,说:‘国内的小朋友没有礼貌,拿了礼物都不知道谢谢!可是第二天,你从学校回来,又对我说,妈妈,我昨天说错了。其实国内的小朋友不是不说谢谢,他们是用不一样的方法说谢谢。他们大概不习惯用嘴巴说谢谢,可是他们心里是感激的。’我就问你了,你怎么知道他们心里感激呢?你回答我说,因为第二天,有两个同学都带了卡片,专门只给了你,上面写着圣诞快乐。你觉得,他们是用圣诞卡片来表达他们的感激。当时妈妈听了,心想我的阿小J实在是太棒了!你看到了妈妈都看不到的美好的东西,你比妈妈待人处事要宽容得多!”

这时候,两个弟弟听到了我们的谈话,也加入进来。阿小T说,某某某小朋友告诉过他,他家的“阿姨”老是偷他家的东西。“她也不一定是坏人,对吧,妈妈?比如说,她家里特别穷,她什么都买不起。可能她跟小杨阿姨一样,也有个女儿,可是她太穷了,没有钱接她来深圳上学。她偷了个玩具给她女儿吧?”

这么一提醒,孩子们踊跃起来,纷纷举出各自知道的例子,来表达他们的看法。

判断对错,着实很复杂。就说那偷东西的保姆,偷东西肯定是不对的。可是在我们的周围,谁都免不了在“偷窃”。偷的不见得是东西,因为有的人什么东西都不缺。但是我们可能在“偷窃”其它的不属于自己的,爱情、信任、尊重、许可。。。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我希望自己一直有机会同他们这样谈心,共同把我们对这个世界理解当中的空白,一点一点地填上,做一张没人会去打分的答卷。

批判性地看待事物,既包括批判性地看待他人,也包括批判性地看待自己。而批判不是最终的目的,否则不过是在制造“雷人”果效,充其量也就是个哗众取宠的跳梁小丑。当下这种人已经很多,不需要更多。我相信,真正有责任感的批判,至少应该可以帮助我们去宽容别人的过失与私欲,而对于自身的长足与短缺,也能够从容相看。

章诒和在纪念陈琳的文章中写过一句话:“人生的痛苦,有时候不一定是自己的失败,而是他人无端的成功。”就这句话,跟朋友展开讨论。我以为,它很有道理,掷地有声,只是无益于驱除痛苦。如果我们的思想足够强大,就能够有意识地把轰然作响的事件放进历史长河之中去沉淀,将几近致命的遭遇交给崇高的灵魂去处理。

扯远了,回到眼前。我承认,照着目前学习的情况,我们这三个孩子在学识上,可能及不上其他孩子。很明显嘛,他们一天用多少时间学习?人家呢?强度与压力根本就不在同一个重量级上。

可是我有另外的信心。

“表面看来,我们可能是‘浪费’了好多学习知识的宝贵时间,闲扯一些跟考试毫不相干的问题。可是我觉得,这种浪费是聪明的投资,是引导孩子如何学习知识,又如何最好地使用学习到的知识,帮助自己照明。”我对大侠如是安慰说。

我们带着孩子出门看世界,陪他们在家读杂书,然后交流我们的所见所闻所读所想。慢慢地,我盼望他们的心胸越来越宽广,态度也越来越乐观。在他们的眼中,这个世界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的迷局,而应当是一个庞大的、有趣的、斑斓的游乐场。他们在里边畅游,或者在里边碰壁,但是他们总不至于迷失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