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母亲,关于爱情
文章来源: 陈默2008-05-09 17:57:29

(序:母亲节快到了,很想写写母亲的故事。不过,父母的身世和我对他们的想念、感恩,早就写在《我的父亲母亲》一文中了。想到我和妈妈之间经常有女人之间关于感情、家庭的细碎讨论,于是就有了这个牵强附会的题目。)

虽然母亲很开明,虽然我和她很亲密,但我从来没有和妈妈讨论过她的爱情。我猜即使我提及这个话题,她多半会说:这么一大把年纪了,说它干嘛。

我只知道,妈妈和爸爸家里是世交。妈妈大学一毕业就结婚,转年有了我哥哥。当时她还不到23岁,留校任教,可谓是风华正茂。可惜,厄运很快来临……父亲挨整,母亲面临选择:要么和父亲一刀两断;要么就不让工作了。母亲毫不犹豫选择了丈夫孩子,从此失去工作,直到二十年后父亲被"平反",母亲也重新复职。

这样的故事加工一下,写成爱情小说也不无可能。但现实中,妈妈的选择更多的是基于妻子的良心、母亲的本能。二十年中,妈妈心里的压抑、苦闷难以言表,但她从来没有耽误自己做妻子、做主妇、做母亲的责任,也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的决定。

父母的性格其实并不很合拍。爸爸是军人家庭出身,又是学工程的,线条比较粗。妈妈是家里的独生女,但没有骄娇之气,性格细腻温良。我长到这么大,妈妈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一句重话,向来都是耐心倾听、大力鼓励。我做了母亲之后,才知道这样多么不容易。

妈妈也很有文人气质,很喜欢看书、看电影。我小的时候正是文革后期,大学里环境相对宽松,在图书馆可以借到一些“毒草”小说,妈妈做完家务就手不释卷,还常常深入浅出地讲给我听。我想,多亏这些虚拟的风花雪月,缓解了她当时没有工作的郁闷、和“大老粗”爸爸的磕碰。

妈妈和爸爸相濡以沫地拉扯着这个家,平淡地过着日子,但却一直鼓励我追寻和享受爱的感觉。我高中时初尝爱的甜蜜,妈妈背着爸爸帮我转收情书,并私下和我谈心,让我学会平衡感情和学业;我大学时有了正式男朋友,妈妈写长信对我循循善诱,告诉我要善待爱情、善待对方;我爱情受挫,又是妈妈开导我要懂得能进能退,让一切随风。

十七岁时,小男生夸我“有一双温暖的眼睛”,我回去和妈妈笑说他真是词不达意,只能说“温暖的目光”,哪里来的“温暖的眼睛”?妈妈却认真地说:你的心里有爱的温暖,就会有温暖的眼睛。我将信将疑地照照镜子,还真是这样。

后来,妈妈多次和我说:两个人之间,大富大贵不值得羡慕,激情如火也会过去,能持续着温暖的感觉才算是真正的投缘。

这个理念如影随形地影响着我。多年来,让我心动、与我合拍的男人总是有着温暖的眼睛和明亮的笑容,温暖的感觉也成了我一贯的追求。

多年前结婚时,很多人(包括我爸爸)担心我们之间年龄、背景、职业的差异,妈妈却非常支持,因为她认定那是一个可以给我温暖感觉的人。不过,妈妈当时也担心我年纪轻轻、一身的学生气,却嫁到一个三代同堂、亲戚众多的大家庭,所以常常在电话里提醒我要礼数周全,不要忘了“温良恭俭让”的古训。好在我倒是如鱼得水,很喜欢大家庭的热闹和亲切。

今年回国时,我和妈妈谈到自己在感情和生活上有不少失误,连带着让父母操心。妈妈还是一如既往地宽慰我,说没什么,他们相信我,知道我有能力快乐地过好。妈妈还说:现在有个很走红的《信乐团》,有一首歌叫做《死了也要爱》,可能也有一定道理。人的一生很短,还要掐头去尾的,真正的好日子不多呢。我当时暗暗吃惊妈妈前卫的思想,觉得几乎跟不上她的思路了,就打哈哈说:老妈啊,我只知道股民们有一首歌叫《死了也不卖》。总算把老妈逗笑了。

父母给了我一个榜样,让我懂得什么是恪守责任、相濡以沫、携手到老。可是,他们也让我近距离地看到,执手同看夕阳的背后也不一定是完满和谐,也有很多“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说无二三”的无奈。妈妈告诉我的温暖的感觉,在搭伴过日子的磕磕碰碰中,究竟能留存多久呢?或者说,能多么频繁地闪现呢?

不论怎样,妈妈一如既往地鼓励我追寻爱情、善待爱人,这份理念温暖着我的生活、我的心。

(May 09,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