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LTG,采薇和Q枕等。(仅供讨论)。
文章来源: 作舟诗集2005-04-25 22:39:07
回 LTG,采薇和Qi枕等。(仅供讨论)。 文章来源: 红色的衣衫 于 2004-05-09 18:02:23 1。“在西方的社科研究领域,学者们似乎跟不上社会新奇现象产生的速度” 完全 同意。自然科学注重于发现和创造, 而社会科学注重于对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的现象 的分析和概括。 社科理论的确立也需要以Research以依据,我对社科领域不熟,不知一个课 题平均的Research要花几年? 2。 “Identity”和“Individualism”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Henry Thoreau在二十世纪被誉为美国individualist的 典范。索罗的individualism体现的是一种独立于权威,独立于社会主流意识,独立 于有组织的宗教,特别独立于资本主义贪婪物质占有与物质享受的诱惑,真正人的 理性的思考与追求。Individualism 翻译为中文是个人主义。有很大的误导性。 3。Identity在一个Dynamic的文化环境中,也是Dynamic的。很难清晰地分类归档。西人思维习惯于 分类归档,但他们也发现将自然科学的那套研究方法用到社会科学上不够用。 有人 试图用Fuzzy Logic的方法解决不能分类归档的问题(具体的数学模式我也不清楚)。是否用到了社科领域,我不清楚。。 4。一旦一个人将自己挂上一个标记,例如“美籍华人”,别人很容易按“美籍华人” 的“Sterotype”将您归档。在归档过程中特性/个性被同时抹杀。。 5。Personal Identity有外在的定位, 如某人对资源的占有。但是外在的定位是不可靠的,是随时 都可能失去的。 譬如说老婆有脚,可以跟别人跑了。健康出了问题,钱财被骗,子 孙造孽,自然灾害,战争等等。心理学上认为PersonalIdentity最重要的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定位。 6。内心世界的定位便是采薇说的 我是谁”这个定位。 别人对你的定位多“停留在 表象上,是绝不会分出心理思想心灵动态或气质精神上的等级层次来的”因为很多 “ 跟心有关的东西,都无法言喻”。很同意采薇的说法,“知音和感动也是因为那 个“我”触到了和自己心底这个“我”的相同而产生的吧。” 7。语言是有局限的。 很同意Qizhen说的“any language and format both have their own preference and limitation, you actually have finished a screening and sorting before transform your thoughts into a spontaneously written work”。 看翻译的文章往往感到隔了一层膜,这种隔阂感在看文学作品时比看科学论文的时 候明显的多, 诗歌更甚。可能越是抽象的作品,读者还原成作者的思维越难吧。 8。同意“人”是复杂的。但不太同意“诗人”更复杂一说。 诗人更敏感。 但敏感 的人是否就是一个复杂的人?我一下子也说不清,直觉是不一定。。 最后借用一下采薇的话: 我也是“随口说的,仿佛跑题了。。。”:)))))